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冯月秋
(1883~1964)秦腔演员。武山县城关镇人。艺名腊梅。自幼学艺,拜天水西秦鸿盛社张某为师。1927年回武山组建辅德班,活动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各县。1934年收任建新为徒,共同创办祥盛社。冯月秋以媒旦扬名一时,表演极富幽默感,在夸张中求细腻,不火不俗。他戏路宽,生、旦、净、丑皆能扮演。擅演《法门寺》之刘媒婆、《擀荞面》之媒旦、《拾分计》之王婆、《合凤裙》之老旦、《火焰驹》之李母、《汲水》之老旦等。1946年,天水鸿盛社第二任班主赵岁乖派人接冯月秋入社,和谢玉堂、赵玉华、沈鸿华、罗世斌等名家同台献艺。一生收徒甚多,其中不乏名家,如任建青、李茂等。 -
32019-10
[ 词条 ]张雨亭
(1881~1968)秦腔演员。又名寿娃子。其父是兰州万顺班演员,自幼随父跟班学戏,并拜史月卿为师学旦角。民国初年,在兰州各班社搭班演出。1927年后,相继成为维新社、同乐社、共和社、文化社主要演员。1958年曾被兰州市戏曲学校聘为教师。其唱腔清亮,做工细腻。擅演剧目有《清风亭》《三上轿》《刺目劝学》《杜十娘》《庚娘传》等。后因嗓音失润,遂演丑角,所演《小考文》《杨三小》《可怜虫》以及《白玉奴》之婶娘、《烙碗计》之马氏等,均为观众津津乐道。 -
32019-10
[ 词条 ]齐娃子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中期秦腔演员。主工正旦、青衫。歌唱极其幽雅。最擅于饰演《抱琵琶》《哭道庭》《铡美案》《天仙帕》《乾坤鞘》《抱火斗》《乾坤带》《观表章》之类的苦唱戏。王绍猷赞曰“黄钟雅曲,广陵别调”。 -
32019-10
[ 词条 ]平安儿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时期秦腔演员。工正旦,兼演花衫。陕西蒲城人。光绪初年习同州梆子,擅演剧目有《崔子試齐君》《乌龙院》《审录》《捡柴》《孟姜女》《李亚仙》《挂画》《打路》《曰月图》《红灯记》等。王绍猷作诗赞曰:“雨后春笋,风前梨花,清柔流丽,疾2到家。” -
32019-10
[ 词条 ]兴业儿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时期秦腔演员。光绪初年为同州梆子之著名花衫,兼习青衣,唱工最佳。如《春秋配》《七人贤》《法门寺》《毒二娘》《江流认母》,声声要好。王绍猷作诗赞曰“玉笛横秋,清音犹在,韵协商羽,大雅姿态。” -
32019-10
[ 词条 ]张钧
(生卒年不详)秦腔旦角演员。工正旦,演花衫。陕西凤翔县人。艺名“韵娃 ”,人“铁嗓子”。清光绪年间与袁璧辉、辛任子、雷大坪均系“华庆班”之台柱。长相俊俏,色如敷粉,嗓音清脆响亮。以做工见长,以《米桑》《梅龙山戏凤》最享盛名。当时,西府一带有“皂成的‘三斩一碰’,不及韵娃的《梅龙山戏凤》”谚语广传,正是对他艺术的褒扬。 -
32019-10
[ 词条 ]王晓东
(?~ )秦腔演员。工小生。陕西千阳县人。1983年考入千阳戏校,现为甘肃省平凉地区秦剧团演员。先后在30多部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如《白玉楼》之张彦,《卷席筒》之张仓,《三滴血》之周天佑、李遇春,《杨八姐盗刀》之杨宗保,《杨门女将》之杨文广,《赵氏孤儿》之赵武、赵朔,《刘谌哭祖》之刘谌等。所演剧目多次获辱甘肃省戏曲大赛各种奖项。 -
32019-10
[ 词条 ]韩玉岚
(1970~)秦腔演员。女。工小生,兼演生。甘肃天水市人。15岁考入宝鸡拓石戏校,拜李爱琴、段艺兵为师,1988年分配至天水市秦剧团,1993年调陕西咸阳市大众剧团。其个头高大,扮相俊美,表演飘逸。擅演《辕门斩子》之杨延景、《金沙滩》之杨延昭、《周仁回府》之周仁、《回荆州》之诸葛亮等艺术开多象。曾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以及其他省、市大赛各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