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穷人恨》
秦腔现代本戏。马健翎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文协民众剧团首演。导演马健翎。王峰章、任保国、王志学、廖春花、吴君尚、党奎、米成义、李文宇等演出。存有1949年西北人民出版社刊行本、东风文艺出版社刊行《马健翎现代戏曲选》收录本和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本三个版本。本剧讲述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四处派夫拉丁,横征暴敛。财主胡万富勾结冯镇长,将长工老刘之子刘满仓替子拉丁,并解雇老刘。后又强迫老刘之女红香做二房妻室。红香因与姨母之子安兴旺订婚,至死不从,被打入后园冷房。媒人袁尚义被抓丁充军。安兴旺黑夜往胡家后园探望红香,受诬入狱。时,解放军转入全国大进攻,袁尚义开小差逃至我武工队。后被派遣回乡做群众工作,配合解放军,组织群众攻打县城,活捉胡万富,打死冯镇长,救出红香、兴旺,解救了众乡亲。1948年西府战役中演出《穷人恨》,王烽章饰老刘、廖若萍饰刘红香、党庚俊饰长春(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秦腔艺人考略》
秦腔艺人评传。封至模著。 1956-1960年在《西安戏剧》《陕西戏剧》连载。 对清末以来10余位著名秦腔艺人的生平事迹、 艺术成就,进行了翔实而认真的考察、研究与评述。包括润润子、党甘亭、李云亭、陈雨农、呼延鑫、刘箴俗、王天民等秦腔艺人。 -
82019-10
[ 词条 ]《铁兽图》
《铁兽图》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孟明降妖》《假途灭虢》等。正旦、武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降妖》。事出《孟子万章篇》《史记秦本纪》《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陕西省《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晋献公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公不听劝谏而允之。结果晋灭虢灭虞。虞人百里奚别妻抛子,出外求仕。虞灭后,便在楚国放马。秦穆公闻其贤,以五张羊皮赎之,拜为相。时,虞国大饥,其妻杜氏及子孟明出外逃荒,清福神柏鉴即用铁兽图将母子二人送至秦国,全家团聚。穆公也得百里孟明、西乞术、蹇伯,封为三相,称霸于诸侯。 -
82019-10
[ 词条 ]《陕西戏曲在北京演出评论集》
1959年3月东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收录了1958年陕西省戏曲赴京演出团在北京演出的秦腔《三滴血》《游西湖》《赵氏孤儿》等剧的评论文章8篇。有曹禺的《创造更完美的现代题材的剧目》、梅兰芳的《谈秦腔几个传统剧目的表演》、马少波的《老树红花》与《从赵氏孤儿的改编谈胆识》、欧阳予倩的《秦腔〈三滴血〉》等。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唱腔选》
秦腔唱腔专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委员会音乐组编,孙茂生等记录整理,1958年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选了刘毓中、苏育民、李正敏、何振中、田德年、刘易平、袁克勤、苏琦、苏蕊娥、孟遏云等的各种基本唱腔25段。唱段大都出自广为流传的秦腔传统剧目,如刘毓中的《卖画》、刘易平的《祭灯》、李正敏的《探窑》、苏育民的《打柴劝弟》和《苏武牧羊》、何振中的《起解》、苏蕊娥的《断桥》、袁克勤的《斩黄袍》、田德年的《铡美案》等。此外还选录了荆生彦演奏的秦腔曲牌与唱腔过门曲。 -
82019-10
[ 词条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
秦腔剧目资料汇编。陕西省文化局编印。1956年起,开始分集印行,从第36集开始改由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印。已编印42集,剧目近千种。有文艺单位(包括原陕西省剧目工作室)的收藏本,也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地方戏曲普查中的手抄本,还有作家的手稿本。古代秦腔剧目,多为艺人口述记录整理本。其中民国期间作家创作的剧本有范紫东、李桐轩、李约祉、李仪祉、孙仁玉、高培支、吕南仲、王辅臣、李干臣、王伯明、韩绾青、郝心田、卢缙青、郭道宣、张虎臣、封至模、淡栖山、谢迈千、冯杰三、王绍猷、薛寿山等人的代表作品。第三十三集为明、清剧目专辑。其中除刊录《缀白裘》剧目31出外,有焦文彬收藏的清乾隆三十八年(1778)《回府刺字》手抄本,雷玉孝保存的嘉庆十年(1806)抄本《画中人》,陕西省剧目工作室保存的嘉庆十三年腊月抄本《刺中山》。全编数千万字,保留了秦腔剧目中珍贵的资料。 -
82019-10
[ 词条 ]贾尔藏业余秦剧团
青海业余秦腔演出团体。由湟中县土门乡贾尔藏村汉、藏、回等民族村民组成,清末民初就已有所活动,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应邀在附近乡村赶唱庙会。主要演员有贾绣品、白有录、白有明、贾德福等。1949年后,排演过现代戏《屠夫状元》《双明珠》等。1979年在湟中县业余戏曲汇演中获演出二等奖,被评为先进单位。 -
82019-10
[ 词条 ]成县纸坊业余戏班
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清光绪初年(1875年前后)王云创建于成县纸坊,成员均为农民。主要在逢年过节或举办庙会时演出。民国年间的戏班负责人为苏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添置戏衣、乐器,并培养了十多名青年农民演员。1965年,先后参加了成县业余文艺调演和武都地区首届民兵、农村戏曲调演。“文化大革命”中停止演出,剧团戏衣因分给社员得以保存。1978年后恢复,并在县城进行商业性演出。主要演出剧目有《黄鹤楼》《宋江杀惜》《杀裴生》《四郎探母》《抱火斗》《走雪》《游西湖》等。早期主要演员有安居忠、傅永德、杜森林、曹忠元、杜理仁、苏宏盛、王有成等;后期青年演员有何怀岐、张承贤、苏俊娥(女)、王喜怀(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