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精诚剧社
甘肃秦腔剧社。前身为平凉聚义社,1945年创建于宁夏固原县。起班人为国民党十七军新二师六团团长窦子章(戏箱箱主),其弟窦文章任社长,牛利民任经理。高希中、王毓华、张新华、胡守寅先后任演员队正副队长。1946年8月进入兰州演出。主要演员有牛利民、高希中(须生),景乐民(花脸)、王毓华(花旦)、薛再平(青衣)、阎更平(须生)、邵学义(小生)、刘玉华、刘鸿秦、雷震鸣、李寿平、靖正恭等,组成了一个具有高水平、强阵容的班子。先后上演的剧目有《殷桃娘》《马嵬驿》《周仁回府》《辕门射戟》《哭祖庙》《白玉楼》《杀狗》《白玉钿》《软玉屏》《闯宫抱斗》《辕门斩子》《葫芦峪》《庚娘杀仇》《出五关》《李凤姐卖酒》《打柴劝弟》《三击掌》等百余出。1950年9月,与平乐社合并,建立兰州新光秦剧社。 -
82019-10
[ 词条 ]《教学》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无本戏,仅此一折。文丑唱做戏。本剧讲述了何为贵教学为生,天遭荒灾,学生散去,只好以唱教求食。乡里王发旺欲请何为贵教学,先开列一大堆条件,说得何为贵饥饿难忍,遂夺食而去。戏中,何为贵有段带哭腔的[苦音慢板]唱腔,全段唱词为:坐草堂不由人自思自叹,思想起二爹娘我好心酸。到今日饿得我无法可办,我这里唱教学一奔乡间。马平民、苏牖民合演《教学》(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张三找妻》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武生、武旦唱打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有 甘清口述秦腔抄录本。讲述张三娶王氏妻,二人武艺皆精,各在江湖卖艺为生,12年未曾相聚。一日,邂逅途中,各不相识,为让路发生口角,以至动武。较量之后始识,夫妻偕归。 -
82019-10
[ 词条 ]天汉剧社
天汉剧社陕西秦腔班社。1945年组建于汉中,由高陵化俗社和刘易平领导的新秦社合并成立。1950年改名为天汉剧团,主要演员有李庆民、李幼民、李玉民、李悟民、李觉民、肖天英、王学中、何景民、李应才、李佩华等。以演传统戏为主,代表剧目有《火焰驹》《独占花魁》《三滴血》《黄河阵》等。1979年易名汉中市秦剧团。 -
82019-10
[ 词条 ]《秦腔论》
古代秦腔著本。清张鼎望著。刊于康熙初年(1662~1670)的《鲁桥八景集》中。主要论述了秦腔的历史与艺术风格,文字形象生动,能使不熟悉秦腔的人,也能了解到它的妙处。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写给作者的信中说:“暑中忽拜琅函,兼得大著《秦腔论》,快读一过,如置身鲁桥八景中,听柳杨抚坠之妙,不觉眉飞色舞也。……此妙腔耳。” -
82019-10
[ 词条 ]新秦社
甘肃秦腔班社。1943年刘易平创建于天水。主要演员多系刘毓中新声社解体后的流散人员,刘易平将其招募在一起,并新增汤秉中(净)、马振华(小旦)、张新康(小旦)等名家,创办新秦社,自任社长。代表剧目有《大辕门》《哭秦廷》《黄河阵》《八义图》《凤仪亭》《状元媒》《金沙滩》《双明珠》《破宁国》《太白送亲》《人月圆》等。还为宣传抗曰战争,排演了现代戏《阿毛传》,舞台上用上了飞机等道具,轰动一时。该社曾先后到甘谷,武山等地演出。1944年前往汉中,与当地化民社合并组建成天汉社。 -
82019-10
[ 词条 ]固原阳春社
宁夏秦腔班社。1942年成立于固原。是在原固原中雅社基础上建立,社长丁醒民,演员大部分是原中雅社的艺人,如华启民、杨化民、吕秀民等。后又易名为固原新民社。 -
82019-10
[ 词条 ]《万宝袋》
《万宝袋》秦腔传统本戏。西路、南路秦腔剧目。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盘古寿筵,伏羲酒醉,用万宝袋大闹混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