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王依群
王依群(1922-1995)秦腔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陕西渭南县人。1941年参加革命,并在陕甘宁边区西北剧团(关中八一剧团)从事乐队和秦腔音乐研究。1949年后,入天津中央音乐学院、西北艺专音乐系深造理论与作曲。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一生致力于改革创新,为众多秦腔剧目写过音乐。主要有《白毛女》《出路》《血泪仇》《逼上梁山》《打虎计》《屈原》《闯王遗恨》《烈火扬州》《刘巧儿》等。著有《秦腔板式研究》《秦腔过门集》《秦腔语音讲座》《秦腔音乐论文选》以及《搬场拐妻中的西秦腔考》等专著和论文。其中,《秦腔声腔的渊源及板腔体音乐的形成》受到戏曲史学界的重视。王依群 -
82019-10
[ 词条 ]尖板
尖板亦称[垫板]。秦腔辅助板式唱腔之一。无板无眼,散板的拍子,节奏自由灵活,是一种不受梆子击节制约的“散打散唱”板式唱腔。因每唱一个腔节,武场面均须垫两击铜器,故称[垫板]。通常只有一个上句,下句之后随即转人其他板式,故一般作为成套大段唱腔的“引子”冠在全段曲首,并多在帘内或幕后唱出。也可通过发展变化,形成上、下句体结构,甚至还能独立成段。前者如《江姐》中江姐所唱“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即由上、下两句[尖板]唱出;后者如《烙碗计赶路》刘志明所唱“方才然我不打你要我打”一段,便是在一句[尖板]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段完整唱腔。[尖板]有[慢尖板][紧尖板]之分,同时也有[欢音尖板][苦音尖板]之别。[慢尖板]也称[大尖板],无板无眼,曲调婉约、高亢,各腔节多带拖腔,很适宜表现激昂豪放情绪。[欢音慢尖板]如《赶坡》薛平贵所唱“西凉国作别了公主代战”一句。[苦音慢尖板]如《辕门斩子》杨延景所唱“见太娘跪倒地魂飞天外”。[紧尖板]无板无眼,旋律简洁,节奏紧凑,除生、旦角色用于抒发紧张激烈的感情外,净行人物大都取用[紧尖板]唱出,而且落音还常以“犟音”翻高。[欢音紧尖板]如《打銮驾》包拯所唱“将八抬平落在玉阶以上”一句;[苦音紧尖板]如《赤桑镇》包拯所唱“一言赛过万把刀”一句。 -
82019-10
[ 词条 ]《刘巧儿》
秦腔现代本戏。韩起祥、袁静原著,首都实验评剧院集体改编,王雁执笔。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改为秦腔本。唱做并重戏。1953年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首演。导演王小民,音乐设计王依群,舞美蔡鹤汀、蔡鹤洲。段菊林、任哲中、阎振俗、阎更平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某农村刘彦贵之女刘巧儿,自幼与赵柱订婚。其父贪财悔婚,欺骗巧儿,又将巧儿卖与年迈丑陋的财主王寿昌。后巧儿始知受骗,求助于李婶婶,李向赵家告知巧儿上当经过,赵家前往刘家抢亲,刘彦贵将赵家告于区政府,区裁判员裁决抢亲缺理,巧儿必须另行婚配。群众不服,上诉至马专员,马专员亲往赵家庄了解情况,发动群众展幵讨论,指出封建婚姻的害处,最后改判刘巧儿和赵柱婚约有效,群众拥护称颂。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段林菊饰《刘巧儿》之刘巧儿、闫振俗饰马专员(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王旗
王旗(1946~ )秦腔鼓师、一级演奏员。陕西华阴人。12岁学艺,精通秦腔打击乐。多年担任司鼓。曾为陕西省渭南地区秦腔团司鼓与乐队队长。主鼓的剧目有《铡美案》《金沙滩》《赵氏孤儿》《秦王剑》《杨门女将》《回荆州》等数十本戏。系陕西省打击乐学会理事。 -
82019-10
[ 词条 ]干唱牌子
亦称“干唱曲牌”。秦腔中可入词演唱的牌子曲。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甘肃秦腔和陕西西府秦腔声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为长短句或齐言多句的体式,也可作一曲多词反复叠唱,曲牌成分包括佛曲、道曲、昆曲、二黄等。二十世纪后渐废。昆曲干唱牌子源于昆曲的秦腔干唱牌子。演唱以京胡伴奏。主要有[县官令][中军令][元帅令][天官令][吹腔][气炸雄威]等。县官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五句,字数为四、四、七、七、六。传统戏中县官升堂断案时所唱。秦腔《八件衣》杨廉升堂有唱。唱词为:“怒气冲发,就地牢笼。一朵鲜花头上插,榔头拶子一面枷。衙役们站两厢。”中军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3/4混合节奏形式,全曲共七句,字数为六、七、五、五、七、五、五。传统戏中系中军出场专用。曲调雄迈。秦腔《岳母刺字》中军所唱:“整队伍列军旗,辕门号令马平息,中军一声令,百营胆战惊。要把敌人一马平,方显威名重。”另有同名唢呐曲牌。多用于行路或中军出场。两支唢呐演奏,筒音定1,暴鼓、牙子、铙钹、铰子、手锣伴奏。天官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曲调喜辣活跃。全曲共六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九、八。秦腔《天官赐福》天官出场时所唱:“吾在九重坐天官,洞察两界保平安,世人若是阴功满,赐福赐禄降临凡。可降的是财高寿高命运高,领敕旨忙下九重霄。”哪吒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属北曲仙吕宫。2/4节奏形式,曲体规则方整。全曲共四句,字数为十、十、七、十。传统戏中神话人物哪吒出场演唱的专用曲牌。秦腔《群仙阵》一剧哪吒出场时所唱:“家住在陈塘关我名哪吒,奉师命下山来搭救黄家,有一个神手叫余化,一杆枪杀得他败国亡家”即是。另有同名唢呐曲牌,用两支唢呐吹奏,筒音定4,四四拍子,慢板,暴鼓、堂鼓、牙子、曲锣、铙钹、铰子、手锣伴奏,多用于神仙坐洞场面。《五丈原》诸葛亮坐帐时有用。曲调长大,且与同名干唱曲牌迥异。状元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传统戏中状元出场专用。秦腔《花柳林》辛瑞林点状元后出场有唱。词为:“一树桂花红十里,状元回来马如飞,行步站在鳌头上,一对宫花挂满堂。”另有同名曲,用两支唢呐吹奏,筒音定1,暴鼓、牙子、钩锣、铙钹、铰子、手锣伴奏,多用于行路场面,但曲调与曲牌完全不同。功曹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六句,字数为五、六、五、五、七、七,为功曹走场时所唱。秦腔《天官赐福》功曹走场有唱。词为:“天上祥云飘,地下霞光万道。领玉帝敕旨,忙下了九霄。咱本是四季功曹,咱本是四季功曹。”另有同名唢呐曲牌。以两支唢呐吹奏,筒音定1,暴鼓、堂鼓、钩锻、铙钹、铰子、手锣伴奏。报子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腔速较快。全曲共八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三、七、七、七,句式多为二四格。传统戏中报子向主帅禀报军情时演唱。秦腔《夺三关》报子向韩昌禀报军情时有唱。词为:“行来在兵门以上,报帅爷细听端详。刀枪剑戟摆两行,轰轰烈烈谁敢挡,谁敢挡,少不了一来一往,少不了一刀一枪,报帅爷做个主张。”元帅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传统戏中元帅出场时所唱。秦腔《金堤关》丘瑞挂帅出征前有唱。词为:“定下牢笼计非常,战场撒下罗天网,哪怕他兵多将又广,杀得他马死人亡。”土地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八句,字数为七、七、七、七、六、四、六、四,故又称[七句半]。演唱时,可用唢呐伴奏。传统戏中土地神出场时所唱。秦腔《游西湖》土地神向慧娘赠扇时有唱。词为:“叫慧娘莫要太悲伤,听我把话说心上。九天玄女怜念你,她叫我土地来帮忙。天灵灵地灵灵,空中一望,飞下了阴阳扇,万道金光。”两句腔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拍,中速。全曲两句,可作多段反复叠唱。字数为八、八。戏中多为旦角演唱。秦腔《游西湖》中李慧娘有唱。词为:“耳听得平章唤慧娘,吓得我胆战(哎哟哟)心又慌。”钻草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以笛子伴奏。四二拍子,中速。全曲共七句,字数为四、四、八、四、四、七、九。秦腔《风波亭》金兀术(二净)有唱。词为:“哎哟哟杀,哎哟哟杀,杀得孤丢盔又撂甲。哎哟哟杀,哎哟哟杀,天朝人好披挂,杀得我军流水又落花。”化儿令亦称“叫化出对子”。秦腔干唱牌子。仅欢音无苦音。丑角演唱。秦腔《高怀德打娃》中化子普乐天有唱。词为:“化儿生来奔波奔波,一根枣棍手内捉。我见了有钱的叫声爷爷,我见了没钱的叫声叔叔哥哥。爷爷婆婆,你给我化子给上半个黑馍,吃饱了阳洼坡上唱一溜莲花落。”乐乐腔秦腔干唱牌子。有两种,一种由民间歌曲《钉缸》发展而成,2/4节奏形式,手锣领起,每句间以过门,故显跳跃、轻快而风趣,传统戏中为丑角专用。秦腔《打砂锅》丑县官董不清升堂时有唱。词为:“发三梆,坐大堂,衙役们,排西厢。有一个老头来告状,我老爷一一问端详。原告问了二百二,被告问了三百三,丢下个干证没有问,与我老爷断了几个盘缠。”另有一体为红生戏关羽出场所唱,唢呐伴奏,大铜器击节,并加小银锣,庄重而肃雅。起腔两句为散板,之后转入正板即2/4节奏形式,秦腔《古城会》关羽出场有唱。词为:“观夫子,出五关,思想起桃园弟兄三、弟兄三。弟兄们许州曾失散、曾失散,千里保嫂过五关、过五关。但愿得兄弟见一面、见一面,白马乌牛大谢天。”每句之后均以击乐垫打,最后撤速结束。曲调与丑腔全然两别。回回帽秦腔干唱牌子。原系南曲,昆曲、京剧中亦有,名[回回曲],也称[川拨草],皆为曲笛或弦乐曲牌。从其旋律与音乐表现情绪看,三者似属同源,但秦腔干唱牌子[回回帽]可入词演唱,更显弥足珍贵。唱词共六句,字数为七、七、五、五、四、四,并带两句衬词。传统戏中多系番王点将时演唱。秦腔《打兀术》一剧金兀术有唱。词为:“萨拉回子穿战衣,打来了战表夺社稷。头戴回回帽,身穿萨拉衣,(巴嘟儿呀呀咦呀儿),披挂整齐,(巴嘟儿呀呀咦呀儿),披挂整齐。”油葫芦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以笛子伴奏。戏中为张飞专用。分九句油葫芦和四句油葫芦。①九句油葫芦。四二节拍形式,曲体规则方整。全曲共九句,字数为五、五、七、八、八、九、九十(三)、七。如秦腔《芦花荡》张飞戏弄周瑜所唱“吾君是命大,吾君是命大,把大兵扎在芦花。黄鹤楼饮酒又暄哗,把吾的大哥活吓煞。不用三王爷得鞭来打,不用三王爷的枪来扎,只用我丈八蛇矛扭三下,周瑜呀!扭得尔浑身发麻。”②四句油葫芦。散板节拍形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七、七、七、七。如秦腔《芦花荡》张飞上场所唱“豹头环眼气昂昂,麻打草鞋世无双。身背军师一道令,芦花荡口等周郎。”气炸雄威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时双唢呐伴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四、三、三、三。秦腔《闯宫抱斗》梅伯炮烙前有唱。词为:“气炸雄威,恨殷纣,宠妲己,好惨凄。”吹腔亦称[石牌腔]。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时子奏有字句四种。①十字句吹腔。曲调与京剧[吹腔]大同。唱词定格为十字句,但常有变化。节奏形式头尾为散板,行腔自由,第二句即转入正板,即2/4节奏形式。秦腔《困土山》关羽夜观《春秋》所唱即为吹腔。词为:“观《春秋》,直观得眼花了,耳听得樵楼打三更。”②四二拍吹腔。唱词定格为三、八、四、四、四二拍子,以散唱结束。秦腔《古城会》关羽入城时有唱。词为:“叫马童,你与二爷前边带路,大摇大摆,走进古城。”草坡面理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散板。演唱以笛子伴奏。秦腔《草坡面理》岳飞专用,故名。岳飞唱词为:“兵从皇恩厚道杀出,兵从皇恩厚道杀出。”一句两叠,气势恢宏。听更鼓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以笛子伴奏。1/4节奏形式。全曲共三句。秦腔《五马河》黄天霸“袭营”一场有唱。词为:“听更鼓响亮,听更鼓响亮,我只得偷偷摸摸往前闯。”出对子亦称[出队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属黄钟宫。秦腔有[欢音出对子]和[苦音出对子]之分,曲调大同。①[苦音出对子]。多系将帅升帐时演唱。情绪雄迈,气氛壮伟,加上其间“吼堂”和结尾帮唱,更能壮其声威。秦腔《马芳困城》之马芳、《乾坤鞘》之吴清侠坐帐前均有唱。词为:“何一日保社稷扭转乾坤,明朗朗公案一座,恶狠狠亚赛阎罗。五月骄阳城内落,我要把铁成茂封官坐,封官坐。”②[欢音出对子]。多由净角唱出。秦腔《拷吉平》中曹操、《水灌晋阳》中孙智伯、《程咬金坐帐》中程咬金等均有唱。其腔调与[苦音出对子]大同,仅以欢音调唱出,无帮唱。高腔干唱牌子秦腔干唱牌子之一。源于高腔。传统戏中多由净行神道人物演唱。秦腔《蟠桃会》中孙悟空有唱,词为:“福寿双全,五福之中寿为先。今日红光显,去赴了蟠桃宴,请、请、请众仙,上八洞神仙,一齐请在了蟠桃宴,祝贺唐僧寿仙。”二黄干唱牌子秦腔干唱牌子类型的一种。源于汉调二黄。演唱京胡伴奏。为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甘肃秦腔和陕西西府秦腔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曲牌甚多,戏中多为丑角所用,如[二黄腔][鸿雁飞]等。二黄腔秦腔干唱牌子。源于二黄。演唱以京胡伴奏。1/4节奏形式。稍快。秦腔《长坂坡》孙珠(丑角)有唱。词为:“末将生来本姓牛,不爱骑马爱骑牛,南天门首白杨树(哎嗨哟),顶天立地大木头。”鸿雁飞秦腔干唱牌子。源于二黄。演唱以京胡伴奏。四二拍子。中速。秦腔《罗通征北》中番王(丑角)有唱。词为:“鸿雁飞来笑哈哈,逮来天朝乖娃娃。乖娃娃来乖娃娃,带回府去招驸马。”佛道干唱牌子秦腔干唱牌子类型的一种。源于古代佛曲、道曲以及民间所传贤孝、劝善调等歌腔和曲牌。演唱京胡伴奏。曲中多有虚词衬句,并以众人帮唱形成一领众和的热闹场面。为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甘肃秦腔和陕西西府秦腔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中常用于佛道出场时演唱。佛祭子也称[祭子][吉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其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有[二体佛祭子]和[三体佛祭子]两种。①二体佛祭子。[佛祭子]之一,二体词曲结构均异。多为丑角演唱。唱词共三句,字数为七、七、五,句尾带有“阿弥陀佛”等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传统戏中多用于神道人物。秦腔《大香山还愿》中武大(丑角)出场时有唱。词为:“有武大离了求儿洞(观音菩萨,小小受难观音菩萨),扭回头来望雷音(来吗冬里冬),想搞延寿花。”②三体佛祭子。[吉子]之二,多为丑角演唱。词曲程式均异。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秦腔《大香山还愿》丑角武大求子有唱。词为:“一炷香烧与了玉皇大帝,二炷香烧与了关周二郎。(功德佛,明朗佛,哎呀我的佛呀我的弥陀佛)。”佛号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其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有三体。词曲结构均异。该曲多用于传统戏中佛道人物出场之时,既可单独演唱,也可与板式唱腔连套唱出。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分两种,其中一种含欢、苦音两体。秦腔《倒腕挂经》《扑洪沟》等戏中达摩、菩萨有唱。词为:“西方路上一只鹅,口含灵芝念弥陀。(阿弥阿弥陀,阿弥阿弥陀,弥陀佛)。”另一种亦称“三十三天”,秦腔《倒腕挂经》中净行达摩有唱。词为:”南海蓝来南海蓝(弥陀佛),南海岸上造帆船。(阿弥阿弥陀,阿弥阿弥陀,弥陀佛)。”道歌亦称[祭子][吉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其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用于佛道人物出场之时。含欢、苦音两体。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秦腔《倒腕挂经》之净行达摩有唱。词为:“西方路上一只牛(观音菩萨,南无延寿佛呀阿弥陀佛,哎呀我的佛呀我的弥陀佛)。口含青草泪常流。(阿弥陀佛,消灾延寿佛,喇嘛佛)。”劝善调亦称[祭子][吉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传统戏中多用于佛道人物出场之时。含欢、苦音两系。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秦腔《大香山》中天尊(生)有唱。词为西方路上一只鹅,口含翎毛念弥陀。扁毛也有修行意,(白:阿弥陀佛!)人不修行等什么(阿弥阿弥陀,弥陀佛)。” -
82019-10
[ 词条 ]笛子笙管曲牌
笛子或唢呐(海笛)吹奏的曲牌。这两类秦腔曲牌,主要用于传统戏中神道人物行云和上下场。如玉帝上场,吹奏唢呐曲牌[一起清霄]或笙管曲牌[万仙丛叶],下场则吹奏笛子曲牌[迎客仙];五福上场吹奏唢呐曲牌[干板点绛唇],起行奏[慢道],行云奏[光闪闪]或[喜滋滋],赐福奏[全福粉蝶],下场奏[百尾];《刘海撒金钱》中刘海上场,唢呐吹奏[连云起驾],起行用[上逍遥],下场用[下逍遥],撒钱则吹奏[一起清霄];《八仙过海》上场笛子奏[散云仙],过海奏[万天钟][五张条子];《七箭书》赵公明上场奏[进道];《天官赐福》天官上场在灯口奏[点绛唇],起行时奏[赏宫花],赐福时则奏[干板点绛唇]或者[江儿水]。神道戏中打扫、降香笛子吹奏[迎仙客][傍妆台][小开门]等,笙管吹奏[到春来][金钱柳][出山马]等。 -
82019-10
[ 词条 ]通渭县陇阳乡街道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通渭县陇阳乡街道。始建于清末。坐东向西,土木结构,挑檐高脊,顶覆琉璃瓦。合口有四根立柱,木板台面,将舞台分为上下两层。全高超过7米,台宽6.5米,台基高1.9米,进深7米。前台盖下有一层“暗卷”,为隔音设备。前后台用雕花木板隔开。逢庙会演戏。1980年复修,基本保持原样。 -
82019-10
[ 词条 ]甘谷县磐安镇南山寺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甘谷县磐安镇南山脚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徤造。坐北向南,与南山寺庙昂首相望。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灰色筒瓦覆盖,龙头兽吻置脊,飞檐翘角,出挑深远。占地12亩。舞台分上下两层,总高8.5米,台外宽6.5米,台基高2米,台口内宽6米,进深7.5米。木板铺面,中堂有雕饰木屏相隔,分为前后两台。两边有门,左门额书“出将”,右门额书“入相”。前台深3.6米,舞台两边半为栅栏,半为砖砌,砖砌处左右墙壁开六角窗一对;台口两根立柱,上书戏联,左为“一般儿女英雄身世虚假调寄阳春仍和寡”;右书“转瞬周秦汉魏河山犹在曲传往事总多情”。后台为硬山式,为化妆室,也为木板铺地,两面各内缩1米,人字形屋脊,后墙开窗,靠墙台面开一洞门,备有活动木梯,供上下通行。台下可供演员住宿,逢年过节,外地班社、当地业余戏班常在此演出。“文化大革命”初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