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净行
又称花脸。传统秦腔四大行当之一。戏曲中勾脸的男性角色,除丑以外,均称为净或花脸。净角之“净”,有人解释为由“不净”一词的反义而生。因戏曲中的净行,都要用各种颜色来勾画脸谱,故取“净”而忌“脏”。秦腔剧种在净行范围内,根据戏中净角人物性格、身份、品质、相貌等特异,分为大净、毛净等角色类型,在表演上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大净又称大花脸、铜锤花脸、黑头。多指地位较高、举止稳重和特别注重唱工的净行角色。重唱工、重身段,举止庄重,性格刚直。根据性格和行为,大净又细分为花脸、白脸、黑脸、红脸和净脸。如《铡美案》之包拯、《忠保国》之徐彦昭、《打金枝》之郭子仪、《苟家滩》之王彦章等均为大净。此外,对个别不勾脸而又特别注重念白的老年男性角色,如《锦绣图》之乔玄、《琵琶记》之王彦龄等,秦腔剧种也将其归于大净一行,或称“生扮净角”。毛净又称二花脸、二净、架子花脸。多指性格暴鲁、举止毛躁和专以复杂动作、身段表演取胜的净行角色。其种类繁多,有勇猛豪放的,也有强悍凶恶的;有正直善良的,也有歹残奸诈的,但者P重工架,重摔打。妆扮上除脸谱繁杂夕卜,多带白、红、黑扎,并插耳毛。如《取长沙》之魏延、《玉虎坠》之马武、《芦花荡》之张飞、《淤泥河》之盖苏文等皆是。副净又称把把花脸、娃娃花脸。多指性情刚烈、脾气暴猛的青壮年净角人物。妆扮上不挂须或挂楂楂须,并多插耳毛。如《乾坤带》之秦英、《下河东》之呼延赞、《游西湖》之廖寅等。此外,秦腔将武老旦也归于“副净”一行,如《串龙珠》之花云妈。常小军饰《姜维》之姜维(王正强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福德班
甘肃秦腔班社。前身是德玉班,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谢芳组建于西和,后因负债而解散。1920年县城知名人士杜荣等筹组新班。当铺东家杨某(山西人)将戏箱捐给县城隍庙福神爷,故以“福”字和“玉德当铺”的“德”字命名福德班。戏箱仍归城隍庙所有,杜荣等四人为箱主。魏葆为首任领班长。魏启元、罗树德、苟万德、王正紊、南生玉、何生贵先后继任班主。该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著名演员谢玉堂、罗树德等50余人。演出剧目极为丰富,1953年清理剧目时,该社共存有700多本戏本,仅连台本戏就有《兴汉图》《七侠五义》《精忠传》《粉妆楼》《东周列国》《三国演义》《万宝袋》《封神演义》《薛仁贵征东》等。拿手戏有八个“四”,即四大家人,四大刺客,四大纱帽,四个败朝皇帝,四个刀马旦,四个逼宫,四个丫鬟旦,四个剑等,另有“两吊”(《李翠莲上吊》《庄周妻上吊》)。1955年解散。1956年,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成立西和县红光秦剧团。 -
302019-09
[ 词条 ]群英会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吉庆图》《海瑞奏严嵩》。须生、小生、武生唱打工戏。含折子戏《海瑞上疏》。事见《明史海瑞列传》卷二百二十六。西路、南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友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八集收录阎泰芳、徐荣福口述抄录本,蒲州掷子油印本及中路梆子抄存本。本剧讲述了明嘉靖时,严嵩残害忠良。黑水国出兵犯境,帝命兵部卢士杰征讨;卢驻兵边境,且有讨伐严嵩之意。杰士刘义武亦恨严嵩当道,于江北设“群英会”以召天下英豪。御史海瑞、邹应龙秉忠直谏,嘉靖只听信严嵩读言,命斩海、邹二御史。刘义武等群英在卢士杰的相助之下,一举革除严嵩及其党羽,国始安宁。 -
302019-09
[ 词条 ]马振华
马振华(1923~1969)秦腔演员。工旦。陕西蓝田县人。小名家声。幼家贫,在理发店当学徒。因长得眉清目秀,鸭蛋脸庞,五官端庄,个头略高而偏痩,被惠济民慧眼识才,收为入室弟子,倾囊精心教授?随乃师在富平正风社、大荔牖民社边演边学,很快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花旦演员。出师后,曾在汉中天汉社、渭南庄正社、高陵化民社、西安晓钟剧校、三原明正社以及甘肃天水、甘谷、定西、兰州等地搭班演出,名噪秦陇。1951年赴藏,先在西藏工委文工队。1954年调至西藏秦剧团,历任教练、队长、主任、副团长、支部书记等职。以做工见长,表演含蓄细腻,情态逼真,台风严谨,尤其眼神最能传情,却毫无轻佻过火之嫌;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演来神采奕奕,情态楚楚,观众无不为之倾倒,故有“万人迷”之誉。为所憾者,嗓音亮度欠佳,唱高音略带努挣“拉索”流弊,但却能沙中带甜,柔中见美。擅演剧目有《拾玉镯》《梅龙镇》《杀狗》《红鸾禧》《洞房》《苏三起解》等。“文化大革命”中饱受摧残,于1969年7月去世。 -
302019-09
[ 词条 ]王笃戏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光绪十九年(1894)由正宁宫河人王笃组建。主要成员有须生墩子红、张长章、姜五得,旦角麦顺子,前场秋顺子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玉虎坠》《紫霞宫》《回荆州》《金台将》《春秋笔》等。活动区域主要在正宁、彬县等地,还在西安设地摊演过戏。解散年代不详。 -
302019-09
[ 词条 ]李德民
李德民(1922~)秦腔演员、导演。工花旦。陕西人。系李民清之长子。13岁入宁夏觉民学社甲班。先后任银川剧社社长、青铜峡秦腔剧团团长等职。同时兼任导演工作,曾导演剧目几十本。擅演剧目有《黛玉葬花》《西施浣纱》《红娘子》《霸王别姬》《皇帝与妓女》等。 -
302019-09
[ 词条 ]马家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同治元年(1862)于清水县创办,班主马玉堂,由于马名显望重,资财雄厚,且无世俗之见,很多名演员乐于到马家戏班参加演出。如德元儿(旦)、周旦儿(生)、傅班长(须生)、吴天赐(净)和王德彪(司鼓)等。上演主要剧目有《重台别》《黄桂英哭杀场》《回荆州》《八件衣》《卖油郎》《秦琼卖儿》《七人贤》等。光绪二年(1876)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一汪水
一汪水(1870~ ?)秦腔演员。工花旦。陕西关中人。真名不详。因善于以目传神,观众称“一汪水”。幼好秦腔。12岁始登台演出。16岁经咏霓园主人招进京。仪容俊美,举止温柔,“好为妇女装束,及既业伶”。擅长《卖胭脂》《战宛城》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