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碧玉簪》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白玉簪》《碧落黄泉》。小生、小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回娘家》。事出《碧玉簪记》。中路秦腔本佚。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有豫剧抄存本。本剧讲述了礼部尚书张瑞华之女玉贞,许婚赵启贤。玉贞表兄欲娶不得,遂设计骗取玉贞碧玉簪一只,并伪造情书,暗置于洞房之中。启贤见之,疑玉贞不贞,时加辱骂,悒忧成疾。父张瑞华询之,乃知真情,表兄畏罪自尽,夫妻和好。 -
302019-09
[ 词条 ]福善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光绪十六年(1890)由靖远地方绅士集资组建。因租用城隆庙戏箱,故起名“福善”,社长张七(红帮大爷),以演神会戏为主。清末民初,正兴德商号经理王效德赴西安贩卖水烟带回衣箱一副供该班使用。主要演员有高天喜、李招财、田偏牛、白云贵、陈宝宝等,陇南许多艺人也搭过该班。1929年,苗望春任社长,不久因受三灾影响而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小车新春》
现代本戏。高仲选编剧。事出甘肃省合水县离休老干部吕建洲事迹。唱做并重。1975年甘肃省合水县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1973年春,陇东山区深入开展平田整地,退休老干部周永俭与其妻周大妈就给未婚儿媳、新任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春梅送辆飞鸽自行车还是送一辆整地适用的当年支前用小土车,展开了思想冲突。周永俭通过对春梅进行传统教育,和送给春梅小土车的行动,使周大妈提高了认识,也使下一代受到了启发。 -
302019-09
[ 词条 ]高台乐善堡忠义班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年代无考。据现存资料明洪武十一年(1378)就已存在。因当地居民皆从山西迁来,好乐(唱戏)好善(信佛),遂将“大寨子”堡名改为“乐善”,戏班子亦名“乐善”。又因该戏班是亦农亦艺、以艺为主的江湖班,最早以演唱曲子为主,至清乾隆时依然沿袭曲子、秦腔“两下锅”的演出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甘肃文化主管部门调查发现“洪武十一年整建乐善忠义班”字样账簿一卷,并从该班班址关帝庙戏楼发现一副残缺庄王神像及一个眉子碗;还在戏楼“续文匾”上发现该班历次购置戏箱的记载。其中最早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殷启运箱主购置戏箱的记述。 -
302019-09
[ 词条 ]《枣林湾》
现代本戏。郑宗义编剧。1974年西安市五一剧团首演。导演孙建章,音乐设计张志浩、李国威,舞美孙建章、管芙英。李爱琴、郭平安、孙冬记、李买刚、贺美丽演出。本剧讲述了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其运粮队所运之粮食,被我游击队中途截往枣林湾就地隐藏。国民党特派员吕子秋指令胡军捜索队,往枣林湾围困捜索。乡党支部书记兼乡长延大娘,领导群众与游击队配合,坚持斗争。为掩护运粮队将粮食安全运出,延大娘用计将胡军引向空洼梁,我军忽至,包围胡军,全歼获胜。 -
302019-09
[ 词条 ]荆生彦
荆生彦(1913~1960)秦腔琴师。陕西西安市人。原名生炎,字香亭。出身于袓传吹鼓世家,精通民间吹鼓音乐及秦腔、汉调二黄、关中道情等地方戏曲。幼年私塾就读期间,就已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华,不仅掌握了许多成套鼓乐曲牌,还练就一手好板胡。其父荆贵荃因其好学与才情,精心为其传授技艺。18岁与其兄荆永福一起加入正俗社,并与李正敏合作,他操琴,乃兄操鼓,三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共同熔冶成“敏腔”。1935年,中国百代公司为李正敏灌制的一批唱片,正是三人所创造的艺术结晶,也使李正敏在秦腔唱腔和演唱方面,鳳得“秦腔正宗”之声誉。1949年后,加入西北野战军文工团。1952年,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对板胡的制作、演奏技巧,乃至过门旋律等皆进行了重大革新和发展:首先确立了板胡在秦腔文场中的主奏地位,使长期沿用的二股弦从此退居一隅;其次,将原秦腔板胡的大壳、短杆、低千斤、粗弓子,改为小壳(去掉花窗)、高杆、高千斤、细长弓,又把二弦改做老弦,既加宽了板胡的张力,使音色更加清脆雄劲,又解决了下把位的演奏问题,扩大了板胡的音域。正是通过这样的革新,丰富了演奏的换把技巧,促使传统一把位的“反弦”变成多把位的“正弦”,加上糅弦、滑弦、搂弦、抽弓、垫弓、快弓、长弓等技法的吸收运用,使板胡音质更加纯正,音色更加优美,也在烘托生、旦、净等不同行当演唱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滴水不露。在参与《游西湖》《白蛇传》《赵氏孤儿》《火焰驹》等剧目的音乐设计中,又把民间音乐曲牌[大开门]和[欢音慢板]“二开头”巧妙地衔接在一起,形成既具幕目U曲,又具板头曲双重品格的启幕音乐;还将久已失传的[苦音大开头],运用于电影戏曲片《火焰驹》的伴奏,让人耳目一新。 -
302019-09
[ 词条 ]张振华
(1937~2001)导演。陕西西安市人。笔名华夫。11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1956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62年于兰州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后,曾在甘肃省话剧团、甘肃省陇剧团、甘肃省秦剧团任演员、编剧、导演等,排导秦剧、陇剧、话剧、京剧、眉户剧20余部。擅演的剧目有《长山火海》《央金卓玛》《和平将军》《苍山劲松》《蜜月风波》《南梁烽火》《除奸记》《牧场英姿》等,部分剧目获省级奖。整理重排和移植的剧目有《洪湖赤卫队》《松树湾》《窦娥冤》《赵氏孤儿》《卷席筒》等。执导的秦腔广播剧《常后悔追女婿》,获全国三等奖。另有多篇影剧评论文章发表,其中《浅谈戏曲表演》被甘肃省文化厅刊行,并成为群艺干部必读教材。系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润儿
润儿(生卒年不详)光绪末叶陕西秦腔演员。艺名花旦,驰名东。功力老到,不同凡庸。擅演剧目有《双官诰》《四贤册》《三上轿》《牧羊卷》《断桥亭》《雷峰塔》等唱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