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王家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宣统二年(1910)由王天虎自筹资金创建于灵台县独店乡。王天虎自任班主,因箱具简陋被称为“一抬笼戏班”。主要演员均为本地人,有袁十娃、吴金民、熊娃、于水娃、冯老五等。主要演出剧目有《十万金》《四进士》《破宁国》《铁兽图》《上煤山》《黄河阵》《闯宫抱斗》等。1929年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脚姿
秦腔基本功。演员舞台表演中,站式的分解动作之一,即两脚所做的各种姿态。戏剧人物的一戳一站,都有其规定的姿态与造型。脚姿既是演员表演功力的最基本要素,又同身段、手型、眼神结合成为整体,是形成各种不同站式的前提。因此,演员在练功初始,首先要从掌握最基本的脚姿(包括脚位)和站式开始,以增强对腿部的控制能力,并学习在舞台表演中如何运用两面身形(即子午相)。脚姿有勾脚、绷脚等姿态。①勾脚。与“绷脚”相对。脚跟踹出,脚尖、脚背往回勾。戏中身份显赫的生、净角色,出场走台步、亮靴底,丑行站立道白,左右手轮番提袖,右、左腿轮番移换重心时,均贯穿运用此脚姿。②绷脚。与“勾脚”相对。脚尖着地,脚跟上提,脚背绷直,尽力往上顶。戏中,武丑站立,行左、右戳腿式;武生、武旦弓箭式,呈左、右扑步以及探海、射燕等表演中;均贯穿运用此脚姿。③汇脚。脚绷起,脚窝朝上,脚尖尽力往回汇。戏中旦角卧鱼、武生劈叉、涮腿等表演均贯穿运用此脚姿。脚姿 -
302019-09
[ 词条 ]站式
又称“站相”。秦腔基本功。演员身段、做工等一切程式动作的基础。戏剧人物的一戳一站,都有其程式所规定的姿态与造型,所谓“站取子午,文为八字,武为丁字”等,正是从站式角度提出来的。演员做工的基础训练,当从练站脚步开始,继而再学有关手的“掌”“拳”“指”各种姿势,然后再拉“山膀”、起“云手”、跑“圆场”,如此循序渐进,才能给做工打下坚实基础。 -
302019-09
[ 词条 ]刘喜戏班
宁夏秦腔班社。班主刘喜。清光绪末年(1908)陕西咸阳人刘喜带领近20人的秦腔戏班来到宁夏,经常于各大庙会演出。演出的剧目均为秦腔传统剧目。主要演员刘喜、刘大旦(青衣)等。大约清宣统二年(1910)前后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王彩霞
王彩霞(1934~)秦腔且角演员。女。小旦、花旦、青衣、武旦皆能。原籍陕西武功,生于甘肃平凉。幼从雪文华为师。在当时平乐学社首演《慈云庵》之王娟娟而走红。1949年后,曾在兰州新光社、文光社、兰州市秦剧团工作,后任平凉市秦剧团业务团长。擅演武旦戏有《凤凰岭》《下南唐》《十三妹》《白蛇传》等,小旦戏有《柜中缘》《杨氏碑》《杀狗劝妻》等;中年后又常演甘肃流派武旦戏,如《黄河阵》《太湖城》《破渑池》等。1955年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二等奖,兰州市挖掘戏曲遗产竞赛月演出获一等奖。为兰州市政协委员。 -
302019-09
[ 词条 ]山膀
又称“手膀”。借助手、腕、臂、膀功力进行手膀程式造型和舞蹈表演的基本功训练。要领是两臂左右平伸,松肩、拧臂、藏时、扣腕、左拳、右掌。同时贯穿着翻手、云手、小五花、风火轮等多种手膀活动。在短打、长靠戏中用处颇多,如走边、起霸、拉架子等,均贯穿着大量山膀动作。训练基本功的方法有耗山膀和拉山膀等,基本动作有翻手、穿手、劈手、盘手等。①耗山膀。手臂拉开与肩齐平,保持一定时间静止不动。旧时戏班训练此功,要求耗完一炷香方可歇息。通过这种锻炼,可使演员上肢动作准确、有力、优美。②拉山膀。训练上肢的基本功。要领是左手攥拳,向左伸开,与肩齐平;右手伸五指,手心向外,由左向右拉开,与肩持平。这是舞台表演的基本程式动作。旧时秦腔戏班训练此功与练耗山膀功一样,须耗完一炷香方可歇息。山膀基本训练动作术语表山膀动作-动作要领翻手:双掌自腰间上撩,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上,双臂微圈。多用于旦角“亮相”,尤以武旦表演运用较多。穿手:左掌上撩又缓下于胸窝,同时右掌向胸窝撩起,指尖朝上,掌心朝里,随即右掌从左掌臂中间穿过上撩举起,左掌向左下方缓去,手背朝前。多用于旦角“亮相”。劈手:左掌往右腋部上抬,右臂向左肩方向砍去,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呈交叉状,继而左、右臂分向两边作有力劈砍。生角常用,尤其武生扎式盘武表演中穿插运用极多。盘手: 正盘手为右手叉腰,左手托掌,并向外侧缓半弧圈后收于左胯,再向左方撤出成半弧固翻腕,使手背朝下,随即左掌自左向右向左经脸前盘绕“8”字形;反盘手的动作相反。花旦,手帕盘花表演中运用较多。风火轮: 大八字站定。身向左转,左腿变弓箭步,左、右两臂伸直,相互交错向前抡晃,形成竖圆圈两个风火轮,而且掌要随臂向前抡砍。小云手 :又称“小五花”。双手于胸前,手腕带动,右手向右,左手向左,掌心相对,同时转动;也可双手交叉于胸前,双手背并靠,指尖朝下,同时转动。做此动作时,须连贯、灵巧、圆柔,始终以手腕带动手掌活动。花旦常用,尤其舞扇、舞帕,多有穿插表演。提甲山膀式:有单山膀式和双山膀式两体。单山膀膀式式为双手叉腰,左手缓至左跨边变提甲,右手至胸窝呈按掌,右手向右侧划半弧拉开,臂微圈与肩平,坐腕、虎ロ朝下,掌心朝右外方;甩头变脸,身向右方,目视左前方亮相。双山膀式姿势与单山膀式相同,只是左右两臂与肩持平,左手成拳,右手扣腕,掌心朝右外。顺风旗式:准备姿势与提甲单山膀式同。双手撩至胸窝前,手背朝前呈交叉状(左外右内),顺势将两手上撩,右手撩至右额头上方,眼看右手;左手撩至左侧与肩平,两臂呈半弧圈状,双手翻腕、甩头、变脸,身右目左亮相。拱手式:准备姿势与提甲单山膀式同。双手撩至胸前,左为拳式,右为掌式,右掌虚按在左拳之上,两臂撑圆,腕向里稍扣,身右目左亮相。女式则动作相反。栽锤撑掌式:准备姿势与提甲单山膀式同。左额撩至左额上方,立即变拳向胸窝前下栽,顺势右手上撩至右额目视右臂,随即右手翻腕向上撑起,甩头、变脸、身右、目左亮相即是。冲掌式双臂上抬,掌心朝上,在胸前交插(左掌上、右掌下)目视左手;左掌翻腕,用力向左前方推出;右掌平端,向后拉至右肋处;甩头、变脸、身右、目左亮相即是。山膀推掌式:左手抬臂,与肩持平,握拳,目视左拳;右手上撩,至胸略高即翻腕,再向下推至胸窝前,掌心朝外、扣腕,身左、目右亮相即是。提甲按掌式左手于左胯边变提甲;右手上撩至胸成端掌,目视右手,随即右手翻腕,于胸前按掌、甩头、变脸,目视左前方亮相即是。提甲按掌式:左边与左胯边变提甲;右手上撩至胸成端掌,目视右手,随即右手翻腕,与胸前按掌、甩头、变脸,目视左前方亮相即是。 -
302019-09
[ 词条 ]《滚钉板》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九更天》《马义救主》《马义滚钉》。须生、老生唱做并重。事出朱素臣《未央天》传奇。本剧讲述了书生米进图赴试途中,夜梦其兄进国淋血而至,惊醒返家,知其嫂与候花嘴通奸杀死其兄。候知事泄,设计暗杀进国之妻柳氏,藏其首级,以其嫂衣物包裹移尸于进图门首,诬进图杀死其嫂。县令捕进图,老仆马义鸣冤,县令佯称若寻得尸头可减刑。马又以己女头进县,县官反判进图死刑。马义愤之,告于太师闻朗,闻以铜铡、钉板试刑,马义毫无惧色,闻遂知冤情。进图将于翌日临刑,鼓大九更而天不明,遂解冤狱。 -
302019-09
[ 词条 ]玉庆班
玉庆班亦称“玉成班”。陕西秦腔班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陈雨农创建于西安,陈自任社长。艺人除陈雨农外,尚有旦角郑香亭,须生刘立杰、白相、赵益民,净角阎全德等。郑香亭等曾是华清班的学生。1912年班社解散,成员多加入陕西易俗社,并任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