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李嘉宝
(1907-1986)秦腔旦角演员。陕西宝鸡人。本名李华、艺名嘉宝。出身于梨园世家。16岁往甘肃投师赵福宏欲学须生未成,遂回陕随父至凤翔,拜晏老三始学花旦。首演《拾玉镯》一炮即红,经多年勤学苦练,终成声播西府的旦角名流。1932年起,先后在顺义班、安正班搭班,也任过宝鸡鸣盛班领班。他善于化生活动作为舞台动作,并从农村少女喜、怒、哀、乐等日常行为中提炼表演语汇,来丰富自己的舞台实践,以此创造出“两手揉胸”和“碎步小跑”等动作。他的跷功也极精湛,化妆浓淡相宜,刻画人物细腻精到,唱念做舞功夫全面,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一生所演大小剧目200余出,最拿手的有《拾玉镯》《花田错》《搬石头》《杀狗》《抱斗》《安安送米》等。 -
32019-10
[ 词条 ]何彩凤
(1903-1952)秦腔旦角演员。女。甘肃临洮县人。艺名何韵琴。13岁流落威武学艺。1935年前后在岷县搭班演出。四十年代初又赴西安深造,技艺大进,后以艺名何韵琴在西安三意社挂牌演出。后返回甘肃,先后在兰州文化社、岷县兴中社、临洮福盛社搭班。1949年后,参加陇西县秦剧团。擅演剧目有《拾玉镯》《藏舟》《法门寺》《五典坡》《断桥》等。 -
32019-10
[ 词条 ]张雨亭
(1881~1968)秦腔演员。又名寿娃子。其父是兰州万顺班演员,自幼随父跟班学戏,并拜史月卿为师学旦角。民国初年,在兰州各班社搭班演出。1927年后,相继成为维新社、同乐社、共和社、文化社主要演员。1958年曾被兰州市戏曲学校聘为教师。其唱腔清亮,做工细腻。擅演剧目有《清风亭》《三上轿》《刺目劝学》《杜十娘》《庚娘传》等。后因嗓音失润,遂演丑角,所演《小考文》《杨三小》《可怜虫》以及《白玉奴》之婶娘、《烙碗计》之马氏等,均为观众津津乐道。 -
32019-10
[ 词条 ]刘棣华
(1937~1994)秦腔演员。女。工青衣、闺门旦。陕西西安市人。12岁入西安易俗社,师从刘毓中、李可易、张隆华。嗓音明亮宽厚,拖腔委婉清澈。擅演剧目有《白蛇传》《铡美案》《劈山救母》《赶坡》,以及现代戏《南方烈火》之游击队长、《万水千山》《沙家浜》《杜鹃山》之老太太、《奇袭白虎团》之崔大娘、《海港》之方海珍、《西安事变》之曹母等角色,尤以饰演《赶坡》之王宝钏享名。刘棣华饰《铡美案》之秦香莲(易俗社提供) -
32019-10
[ 词条 ]齐娃子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中期秦腔演员。主工正旦、青衫。歌唱极其幽雅。最擅于饰演《抱琵琶》《哭道庭》《铡美案》《天仙帕》《乾坤鞘》《抱火斗》《乾坤带》《观表章》之类的苦唱戏。王绍猷赞曰“黄钟雅曲,广陵别调”。 -
32019-10
[ 词条 ]平安儿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时期秦腔演员。工正旦,兼演花衫。陕西蒲城人。光绪初年习同州梆子,擅演剧目有《崔子試齐君》《乌龙院》《审录》《捡柴》《孟姜女》《李亚仙》《挂画》《打路》《曰月图》《红灯记》等。王绍猷作诗赞曰:“雨后春笋,风前梨花,清柔流丽,疾2到家。” -
32019-10
[ 词条 ]张钧
(生卒年不详)秦腔旦角演员。工正旦,演花衫。陕西凤翔县人。艺名“韵娃 ”,人“铁嗓子”。清光绪年间与袁璧辉、辛任子、雷大坪均系“华庆班”之台柱。长相俊俏,色如敷粉,嗓音清脆响亮。以做工见长,以《米桑》《梅龙山戏凤》最享盛名。当时,西府一带有“皂成的‘三斩一碰’,不及韵娃的《梅龙山戏凤》”谚语广传,正是对他艺术的褒扬。 -
32019-10
[ 词条 ]王晓东
(?~ )秦腔演员。工小生。陕西千阳县人。1983年考入千阳戏校,现为甘肃省平凉地区秦剧团演员。先后在30多部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如《白玉楼》之张彦,《卷席筒》之张仓,《三滴血》之周天佑、李遇春,《杨八姐盗刀》之杨宗保,《杨门女将》之杨文广,《赵氏孤儿》之赵武、赵朔,《刘谌哭祖》之刘谌等。所演剧目多次获辱甘肃省戏曲大赛各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