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尚小丽
(1971~)秦腔演员。女。主工小生。甘肃庆阳人。13岁考入庆阳县戏校学艺,毕业后被该县文工团择优录取,2001年调入庆阳地区陇剧团工作。以扮相清俊,行腔流畅,做工细腻而赢人。曾在《周仁回府》《裡猫换太子》《巡按还乡》《百花公主》《白逼宫》以.及现代戏《高山情》等30多部剧目中担任主角,其中尤以《白逼宫》之汉献帝、《悔路》之周仁最为享名。曾多次获辱省级最高奖项。 -
32019-10
[ 词条 ]边肖
(1971~)秦腔演员。工小生、兼演须生。甘肃庆城县人。1984年考入甘肃省庆阳艺术学校学习,师承韩佑民、尚志高、王复生、张发仁、王希孝等。毕业后曾在庆阳文工团、武威地区秦剧团工作。从艺20多年来,坚持基本功训练,致力于传统戏曲演唱发声的改革创新,借鉴其他剧种的演唱技法丰富完善自己,以民歌演唱技巧,充分发挥自己高、宽、亮嗓音之优势,在秦腔、陇剧演唱艺术上有了较大提升,由此塑造出的人物更加生动、鲜活、真实感人。擅演《周仁献嫂》之周仁、《白逼宫》之汉献帝、《坐楼杀惜》之武松、《辕门斩子》之杨延景、《八件衣》之杨连、《法门寺》之杨廉及《苏武归汉》之苏武等。1997年获甘肃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二等奖。1999年获甘肃省新剧目调演一等奖。2000年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2001年调至甘肃省陇剧院。同年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甘肃省文化人才“银飞天奖”。2003年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一等奖。2004年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7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现为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555”拔尖创新人才、甘肃省文化艺术界顶尖创新人才等。边肖饰《花庭会》之高文举(王正强提供) -
32019-10
[ 词条 ]徐乃平
(1962~)秦腔演员。主工文武小生。陕西西安市人。1975年入长安县剧团学员训练班学艺。毕业后加入青海湟中县文工团。1985年进西宁市秦剧团。曾以饰演《黄鹤楼》之周瑜、《小宴》之吕布,分获青海省首届中青年演员大赛二等奖和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所创作的《如此而已》《金饭碗》《房子》《真的假的》《田青春》等剧目亦获省市及全国多个奖项。 -
32019-10
[ 词条 ]李月娥
(1942~)秦腔演员、导演。河南省鄢陵县人。工小生。女。12岁入五一剧团学戏,1982年于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先后演出30多个剧目。主要有《帝王珠》《荆钗记》《雁门关》《追鱼记》《白蛇传》等。后又担任导演,与他人共同执导了《玉蝉泪》《打神告庙》《母子情》《春江月》《红楼梦》《阉堂认母》等。曾纖西省园丁奖。现任浃西西安市五一剧团演员兼导演。 -
32019-10
[ 词条 ]赵永庆
(1941~ )秦腔演员。工小生。1954年入宁夏中卫秦腔剧团学艺。1967年起调中卫商业局工作。1971年调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任演员。擅演角色有《黄鹤楼》之周瑜、《三滴血》之周天佑、《卧虎沟》之艾虎、《双明珠》之李探龙、《周仁回府》之周仁、《五典坡》之薛平贵,以及《十五贯》《八件衣》等;在现代戏中擅演《沙家浜》之郭建光、李石坚等。1987年主演的现代戏《法律面前》在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演出中获调演二等奖。 -
22019-10
[ 词条 ]张秾
张秾(1933~)戏曲教育家。陝西韩城人。又名、张伦,笔名晨歌。先后在陕西省艺术学校、陕西省戏曲研院训练班、艺术研究室任畐ij主任、主任、支部书记等职。从教期间,发表《从模仿到创造是艺术进程中的必经之途》《戏曲演员变声漫谈》《秦腔艺术宝藏的深层开掘者》《秋圃独秀又一枝》等论文;编与《戏曲演员基础知识》《戏曲发展简史》教材两部;单独或与他人合作改编《红杏出墙》《韩梅梅》《丹阳》《十八相送》《忘恩记》等剧目。有专著《秦腔唱法研究》出版行世。 -
22019-10
[ 词条 ]冯改民
冯改民(1924~)戏曲教育家、高级讲师。陕西西安市人。1934年进大荔友民社学艺,师承文武小生随林子与惠济民。以文武小生见长,曾与著名花旦马振华(人称“万人迷”)联袂演出十余载。曾饰演《写状》之赵宠、《打金枝》之郭暧、《五典坡》之薛平贵、《凤仪亭》之吕布、《玉堂春》之王景龙、《三滴血》之周天佑等。1955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任演员队长兼教练。1979年调至陕西省艺术学校任教员。 -
302019-09
[ 词条 ]李发民
(1917~?)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户县人。10岁入户县同社学艺,师从苏民、李世英、刘金申等。出科后在陕西彬县闻英剧团搭班,受名须毛金荣艺术影响颇深。翌年到甘肃陇东燕家班、罗家班、贾家班、孙家班等班社搭班演出。1946年入铁血剧团,辗转于兰州、天水、武都、岷县、西宁、临夏,后又到兰州福利社、宁夏中卫剧团。尤擅唱功,音质浑厚,咬字发声清楚,善于以大段[慢板][二六板]抒发感情。擅演剧目有《斩韩信》《下河东》《四进士》《秦琼卖马》等,尤以《斩韩信》最为享名。晚年曾任中卫剧团教练,培养学生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