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张鼎望
(生卒年不详)清初文学家、秦腔理论家。 陕西泾阳县人。 字荆观,号渭滨。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系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授东明知县。自幼喜好地方戏曲,经常出入庙会观看演出。康熙四十年(1701)写成《秦腔论》一篇,考其历史,论其声腔,赞扬其表演艺术之精湛。雍正十一年(1733)举博学鸿词,坚辞不赴。该《秦腔论》收入《鲁桥八景集》中,焦文彬等《秦腔史稿》中称其是第一部关于秦腔艺术的专论。 -
82019-10
[ 词条 ]三兴社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于1929年。因甘肃遭受少有旱灾,已解散的同乐社推举陈景民、田德年、郗德育三位著名秦腔演员联合创立该社,并租赁了关雪亭的戏箱开始营业演出。不久,因关雪亭收回戏箱,郗德育退出,班社解体。 -
82019-10
[ 词条 ]李梦阳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音乐家。甘肃庆阳人。字空同。与康海、王九思同为“明前七子”之一。后卷入刘瑾案,官场失意后归里隐居,主要从事曲子研究和倚声填词。还提倡文体改革,反对风靡一时的“台阁体”之萎弱文风,形成以他和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复古流派。一生写诗、散曲1200余首,辑为《空同子集》66卷,在甘肃刊行后流传全国。 -
82019-10
[ 词条 ]《一字狱》
李桐轩所编剧目。小生、须生、小旦唱做工戏。事出清人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陕西易俗社首演。有中国戏居咄版社刊行《易俗社秦腔剧本选》书录本和《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清时,泸州百姓捣毁盐厘局,制台贾制学行文镇台宋兴,令其剿办。宋将泸州36村百姓尽行屠戮,仅郑全其父女逃至夔州,将泸州惨情诉于应试举子。人杰号召罢考以示威学台,学台具实上奏,钦命周作人赴川查办,贾制学以计调换宋兴手中公文,将“剿”改为“查”,使宋兴做了替罪羊。 -
82019-10
[ 词条 ]《告御状》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净角唱做戏。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十九二十回。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杨继业碰死李陵碑前,七郎又被潘仁美乱箭射死。六郎逃回汴京,将潘之罪恶写成冤状欲奏宋王。潘之同党贺元,路遇六郎,将其强拉己府饮宴。六郎酒醉,贺从其身搜出御状,喂麻药于六郎之口,以墨涂面之后,弃六郎于街市,欲置其死。八贤王认出六郎,令人抬往南清宫,用开窍宝簪救醒,保其上殿告状,宋王命呼必显拿潘仁美进朝受审。 -
82019-10
[ 词条 ]董丁诚
董丁诚(1937~)戏剧评论家、教授。甘肃天水人。笔名千里青。1960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曾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写过大量戏剧评论,尤对秦腔涉及深广,剧目、演员、流派、声韵、传统、发展等无不触及,观点独特,笔端犀利,文意抒情,至今笔耕不辍。著有《艺苑漫笔》《紫藤园夜话》《故园情思》《古代文学史词语辞典》(合作)《古书情节辞典》(合作)等。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电视台戏曲顾问、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顾问。为中共陕西省委第八届委员。 -
82019-10
[ 词条 ]焦文彬
焦文彬(1934~2010)戏曲理论家。陕西省周至县人。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国文学系,是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戏曲、小说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秦腔史稿》《万千红紫古长安——十八世纪的西安戏曲》《中国古典悲剧论》《人欲与天理——元明清文学中人的觉醒》《长安曲话》《秦腔诗话》《秦筝史话》《魏长生研究资料汇编》等;论文有《秦声初探》《西调初探》等近百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与《中国戏曲志》丛书的编纂工作,担任〈仲国戏曲志》编委、特约编审,陕西卷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等,兼任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委员、理论组副组长。系中国戏曲学会、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中华梨园学会理事。 -
82019-10
[ 词条 ]泰和社
甘肃秦腔班社。1926年原民勤行宫和盛社艺人刘发杰、黄根成、钟常富等返乡后,吸收小曲、秦腔艺人组成的秦腔班。全班30余人,刘发杰任班主。农忙务农,农闲演戏,在民勤湖区各乡镇巡回演出。1929年马仲英部屠民勤时,主要演员逃散,剧社停演三年多。1934年重组时只剩十八九人,无力排演大戏,与德俊社合班演出。1937年,该社青年演员刘万益躲壮丁到内蒙古巴彦浩特,拜当地秦腔戏班兴华社演员吕少亭(艺名金叶子)为师,三年后返乡,带来十多本民勤罕见剧目,丰富了泰和社上演剧目。主要演员除刘发杰、黄根成、钟常富外,还有刘万益(俗称刘锁儿,小旦兼小生)、曹开兴(俗称曹旦儿,原为小曲艺人)等。1949年初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