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江阴》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赵钺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1958年甘肃省张掖地区七一秦剧团首演。苏永民、刘茂森、杜玉燕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明末时,清兵人关...
-
常新智常新智(1914~1979)秦腔演员、司鼓。工丑。陕西人。幼入当地新民学社学艺。后入国民党十七师猛进剧团。1949年改编入中国人民解放。次年...
-
《石门寨》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赵千里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首演。事出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本居讲述了崇祯十二年(1639)秋,李...
-
王正秦王正秦(1919~1982)秦腔演员。先工生行,后易丑角。陕西蓝田县人。又名有娃。15岁入西安正俗社学艺。1942年于经阳清俗社搭班。后与贾...
-
《文凤帕》别名《胭脂》。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淡栖山编剧。小生、花旦、须生唱做戏。事出《聊斋志异》卷十。西安尚友社首演。本剧讲述了历城卞兽医之女胭脂,与同...
-
戏园子亦称“戏院”。即后来的剧场。清光绪后期,秦腔由庙会演出开始慢慢向城市渗透,城市里营业性的戏园子应运而生。辛亥革命以后,戏园子里的舞台形制,受...
-
王定秦王定秦(1921~2002)秦腔演员。先习须生,后改工丑行。陕西西安市人。13岁入长安三民社学艺,受教于苏牖民、晋福长、任春元、杨保喜、张吉...
-
《三断案》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李丹旭编剧。生、旦唱做戏。事出民间故事。1988年陕西省宜君县剧团首演。王巧琴、陈玉祥、王自强、薄宏民、朱君、郑小虎、王震...
-
易俗社戏院又称“易俗社剧场”。陕西秦腔演出场所。位于西安市关岳庙街(西一路)关岳庙对面。坐南朝北,呈长方形。1922年在原宜春园基础上重建。由陕西督军...
-
《滚绣球》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金行健编剧。生、旦唱做戏。事出浙江民间故事。本剧讲述了王守义为丑女艳容张榜选婿,屡无结果。书生柳少卿为去王府坐馆,求蓝蕊姑...
-
樊新民樊新民陕西秦腔丑角演员。1923年生。陕西蓝田县人。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继承了马平民之艺术风格,既演小丑、方巾丑,还演官帽丑。1989年...
-
福建会馆戏院(山陕剧院)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坐落于西安市南院门东段,原为“福建会馆”。因地处繁华商业区,1914年被“榛苓社”社长惠春波相中,修会馆旧戏台,带领剧社在...
-
王辅生王辅生(1924~2007)秦腔演员。始学旦,后改工丑。陕西西安市人。原名王泥潮。11岁入正义社学戏,师从高正保、王德荣。1936年入三意社...
-
三意社剧场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地址在西安市骡马市街中段。原为药材会馆戏楼,正对药王殿,台前有一空地。1921年三意社租作固定演出场所,对舞台进行修理。台...
-
《新来的按察史》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柴景春编剧。小旦、须生唱做戏。事出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西宁市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清代捻军起义失畋后,捻军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