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双民赵双民(1932~ )秦腔演员。工丑。陕西扶风县人。自幼在家乡新民社学艺,受阎振俗教诲并得其真传,出师后随社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
-
民乐园剧场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坐落于西安市解放路中段民乐园内。最早为“民乐园礼堂”,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1942年西安帮会头面人物李天子筹资原址建...
-
河声戏园即宝鸡剧院。陕西戏曲演出场所。位于宝鸡市汉中路北段,坐东向西。始建于1941年。原系演出豫剧的戏园,1953年更为现名。1959年归宝鸡戏曲...
-
魏正风魏正风(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幼年坐科正俗社学艺,因每天对着一张白纸苦练口劲,故人称“口干”。后加入明正社。1949年后...
-
去上添乙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宫调转换手法。“上”即“1(do)”,“乙”即“7(si)”,意即去掉音乐旋律中的“1”而添入“7”,或者说将音乐旋律中...
-
《皇封乞丐》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荆乃立、杨岳葆编剧,宁夏秦剧函,首演。本剧讲述了康熙时,宁夏将军赵良栋、为子赵宏斌做百日喜庆,适皇上驾临,一句戏言使将军小...
-
崔保善崔保善(1939~)秦腔演员、导演。主工丑角。陕西西安人。11岁考入西安三意社新生部,师从王辅生,专工小丑、媒旦。后拜樊新民门下,工官衣丑。...
-
板式板式唱腔板眼结构的形式。板式变化体的戏曲唱腔根据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要素形成不同的板眼结构和格式。如散板(自由节拍)、有板无眼(1/4)、...
-
《义和团》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王新民编剧。唱做打并重。1959年甘肃省玉门市秦剧团首演。刘芳玲、杨育民、黄秀英、姜能易、王景民、于景民、刘振中等演出。本...
-
二六板亦称[二流板]。秦腔板式之一。由各为六板(六小节)的上、下两个腔句构成,故名。一板一眼,四二拍子,行腔速度中庸,通常以每分钟65~96拍的速...
-
《西林与帕尔哈特》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陈艰编剧。新疆兵团猛进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东方国王帕尔哈特,于宝镜中看到艾尔曼国有位姑娘备受欺凌,历经千山万水,来到艾尔曼...
-
二流板秦腔[二六板]的异称(见二六板)。传统秦腔并无此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新秦腔音乐工作者认为[二六板]系慢节奏的“流水板”,故效法京剧...
-
延安大礼堂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始建于1941年。原称陕甘宁边区大礼堂,1956年由谢觉哉改题为“延安大礼堂”。位于延安市南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
《龙占海》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郑德正、郑于骥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事出宁夏吴忠民间传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
《鸳鸯湖传说》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朱正明编剧。小生、小旦唱做戏。事出宁夏民间传说。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古代,塞上农村一对青年男女,忠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