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庭安吴庭安(1932~ )秦腔琴师、演奏员。陕西礼泉县人。1941年始学操琴,深得田自益、荆生彦指教。为陕西省民间艺剧团板胡演奏员。熟悉秦腔各流...
-
新盛班新疆秦腔班社,清光绪十六年(1890)由兰州秦腔艺人吴占螯创建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吴占螯任领班,平日街头卖唱,遇有庙会、堂会则集结演出。...
-
傅荣启傅荣启(1915-1988)秦腔旦角演员。以票友下海,青衣、花旦、文武皆能。原籍湖北,生于陕西西安。曾系兰州文化社、新兴社、振兴社之首席旦角...
-
《碧玉簪》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白玉簪》《碧落黄泉》。小生、小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回娘家》。事出《碧玉簪记》。中路秦腔本佚。河南省戏剧研...
-
单刀会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单刀赴会》。须生、红生唱做并重。事出《三国志·蜀志》“关羽传”;《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三国演...
-
福善班甘肃秦腔班社。清光绪十六年(1890)由靖远地方绅士集资组建。因租用城隆庙戏箱,故起名“福善”,社长张七(红帮大爷),以演神会戏为主。清末民...
-
张宝华张宝华(1933~)秦腔琴师、一级演奏员。陕西西安市人。1951年开始在咸阳大众剧团任板胡演奏员。1953年调西安易俗社,成为该社首席琴师。...
-
王月华王月华(?~1938)秦腔旦角演员,工小旦。陕西蓝田县人。陕西易俗社第十期学生。系陈雨农之高足。1935年初露头角,即显峥嵘,成为继刘箴俗、...
-
水淹七军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取襄阳》《威震华夏》。红生、净角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擒庞德》。事出《三国演义》第七十三、七十四回。西府、东府、甘肃班社常...
-
龙套俗称跑龙套、打旗的、四竹竿等。秦腔杂角之一。因演员所穿各色龙套衣而辱名。种类包括站班的衙役、打仗的兵卒、皇帝的护卫、掌伞的宫女、官员的随从、...
-
常家班甘肃秦腔班社。清光绪中期由泾川县窑店乡捐生常腾甲(常三爷)创建。主要演员有梁二、梁三、梁生全(春娃子,梁二之子)、雷家娃、雷禄寿、杨福升、宝...
-
朱淑芬朱淑芬(1940~ )一级演奏员。女。1964年毕业于成都音乐学院,工琵琶弹奏。到宁夏自治区秦腔剧团后,先后为上百部秦腔剧目的演出担任过伴奏...
-
黄新芳黄新芳(_1919~1984)秦腔演员。工旦。陕西咸阳市人。16岁入当地剧社学艺。1935年前往甘肃。次年参加兰州新兴社。因扮相俊美,嗓音清...
-
《七人贤》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女抢板》《文武魁》《黄草坡》等。小生、小旦、老丑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女抢板》。事出《宣讲拾遗》。现...
-
明盛班陕西秦腔班社。1891年临潼县晏寨村晏改名创办。以晏氏三兄弟和晏积玉为主体的戏班。晏改名初工旦,后工青衣,《大劈棺》《周文送女》皆为拿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