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麟嚢》改编、移植秦腔历史本戏。符胜、李学忠改编、移植。2009年甘肃省秦剧团首演。导演李学忠、崔华功,作曲吴复兴、徐光明、邓幼奇,舞美马旭东。苏凤...
-
聂大少聂大少(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工丑。原籍湖北,生于西安。原名金铭,因出身名门,人称“聂大少”。自幼酷爱戏曲,尤好诙谐,遂学丑角。曾与陈雨农合...
-
成县清凉寺戏楼甘肃古戏楼。位于成县苏元乡。据碑文称,现存戏楼重修于1929年,此前从明万历至清道光年间数次重修。土木结构,挑檐悬山顶。坐南向北,木质地板,...
-
张庆鸿张庆鸿(1881~1965)秦腔演员。工丑。陕西商县人,艺名活眉毛。虽习丑角,却能反串青衣。刻苦好学,运用川、京道白自如,闻名鄂豫陕甘。17...
-
三眼调见正工调。
-
杨保喜杨保喜(1895~1957)秦腔演员。工丑。陕西武功县人。艺名大麻子。幼入武功择林社学艺。初工二丑,两年后初露头角。因受该社同行排挤,弃艺改...
-
唢呐调门唢呐是秦腔的重要乐器,秦腔剧种有数百只唢呐曲牌,通常在发兵、饮宴、庆典等场面吹奏。秦腔唢呐因不参与合奏,故其音高基本是固定的,常用的调式若以...
-
《牡丹亭》移植秦腔历史本戏。汤显祖编剧。2006年甘肃省张掖市七一秦剧团首演。导演王玉娟,唱腔设计田胜举,舞美刘晓明、田晓安。左秋芳、卢娣、孙丽红、高...
-
张掖市山西会馆戏楼甘肃古戏楼。位于张掖城小南街。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乾、嘉、道、咸、同、光各朝均有修葺,1919年扩建山门、戏楼。坐东向西,上、下两...
-
紫阳县武昌会馆戏楼陕西古戏楼。位于紫阳县洞河镇西街。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冬由武昌商帮建成。坐北向南,正对武昌会馆。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灰色板瓦覆盖...
-
欢音亦称“花音”“硬音“。秦腔唱腔音乐两种曲调类型之一与“苦音”相对。秦腔的“欢音腔”之所以能够表现欢快之情,主要建立在清乐徵调式音阶之上,该音...
-
《升迁图》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樊立英编剧。小生、武旦唱做打并重。本剧讲述了明嘉庆时,秀才贾忠上京应试,三载未归。未婚妻武侠进京寻夫,在京都卖艺,遭严嵩之...
-
汉中市河南会馆戏楼陕西古戏楼。位于汉中市中学巷东段南侧。由清末河南商帮筹资所建。戏楼坐南向北,由主台和看台两部分组成。主台为干栏式建筑,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
-
苦音亦称“哭音”“伤音”“软音”。秦腔唱腔音乐两种曲调类型之一。与“欢音”相对。秦腔的“苦音腔”之所以能够表现忧伤之情,原因是基本建立在燕乐徵调...
-
兰州陕西会馆戏楼甘肃古戏楼。位于兰州市城关区贡元巷陕西会馆院内。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6)。坐南向北,台口可南北两开,北开可对馆内唱戏,南开可对街道游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