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进士》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双塔寺》《宋士杰告状》。老生、正旦、须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柳林写状》。事出《紫金镯》鼓词。各路秦腔均演。刘新民、苏蕊娥...
-
水淹下邳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白门楼》《斩吕布》。须生、武生、二净唱做打并重。事出《三国志·魏志》卷六“吕布传”,《三国演义》第十六至十九回...
-
言子班社内部瞒哄他人相互交流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类似于行帮黑话,只有自家人听得懂,行外人甚至外班社都难解其意。通常主家让两个班社同在一个戏台“打...
-
陈玉龙陈玉龙(1931~)导演。陕西蒲城县人。1943年开始学艺,师从秦腔艺人芦德发、居正中、齐德元、袁乃中等。曾任陕西榆林地区秦腔剧团团长。19...
-
华庆班陕西秦腔班社。亦称张家班。据传,为明末崇祯年间(1628~1638)周至县谭家寨张显、张明兄弟创办。清道光时,张显家道畋落,以“卖箱不卖班名...
-
《秋江月》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打镇台》。须生、二净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打镇台》。各路秦腔常演。阎更平、乔新贤、袁克勤、温警学、员宗剧目。今存版本现有多...
-
王伯芳王伯芳(1932~)一级导演。陕西淳化县人。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八一剧团任演员。1951年入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毕业后从事导演...
-
《血带诏》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白逼宫》《逍遥津》《三拷吉平》。须生、二净、旦唱做并重。含折戏《白逼宫》《拷吉平》。事出《三国志·魏志》卷一“...
-
保符班陕西秦腔班社。创建于清康熙末年。乾隆中叶已成为西安著名的36个班社之一。著名的旦角艺人有宋子文,以色艺素佳而享誉一时。据严长明《秦云擷英小谱...
-
西安乱弹又称“中路秦腔”。陕西秦腔发展的一个支派。原以西安为活动中心,较多地吸收了“同州梆子”的唱腔和表演。清中叶的渭南腔、礼泉腔和周至腔都是它的先...
-
江东班陕西秦腔班社。乾隆初年创建于西安。西安最著名的三十六班之一。拥有一大批色艺俱佳的艺人,如以扮相俊美著称的姚琐儿,以声音优美而人称绝唱的樊小惠...
-
《贩马记》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三拉堂》《倒贴门》《褒城会》《奇双会》《李桂枝告状》。小生、小旦、须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三拉堂》《...
-
困土山秦腔传统本戏。又名《屯土山》《美髯公》。红生、须生唱念工并重戏。事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路、西路秦腔...
-
傅陟人傅陟人(1933~1999)秦腔导演。陕西西安市人。艺名傅芝O。毕业于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先后在甘肃省山丹县秦剧团、甘肃省秦剧团、兰州市秦剧团...
-
王明萱王明萱(1935~ )秦腔导演。陕西三原县人。9岁入三原集义社学艺,后入尚友社坐科。先工青衣,后改小生,还跟阎振俗学过丑角。毕业后在陕西省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