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姚华
姚华(1964~ )秦腔演员。女。主工正旦、兼演老旦。陕西蓝田县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演员。表演工稳大方,嗓音洪厚甜润。 -
22019-10
[ 词条 ]水梓
一生钟爱秦腔,不仅会唱,还颇有研究。在《陇上旧剧琐谈》一文中,对秦腔的源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根据个人幼年看戏之经历,详述了清末兰州几个秦腔班社的演出情况,成为研究秦腔在甘肃发展的重要史料。曾与魏绍武在兰州创办觉民学社,先后两期,共培养学员70名,大部分学员学艺有成,如黄致中、梁培华、郜守中、李益华、吴俊卿、李智中等,均成为甘肃秦腔舞台上的优秀演员或琴师。 -
102019-10
[ 词条 ]舞台
广大农村各种演艺活动,都是艺人就地敷衍作场,看客围成圈儿四面观赏,这也是秦腔最初的演出形式,而且至今遗风尚存,许多秦腔江湖戏班还在街头广场等空阔之地,“撂地摊”表演卖艺。根据秦腔剧目的要求,舞台空间还往往被切割分用。一桌二椅 秦腔舞台陈设之一。秦腔传统演出中,利用一桌二椅的多种摆设程式编拟不同的空间,标示各个剧目不同的环境。秦腔《祭灵》《三打洞》两戏均用。幕 装饰和改变舞台空间的设置。布料、丝绒、麻纱制成。早期秦腔多在三面观的戏台演出,除台子正中摆放一桌二椅,上、下场门悬挂门帘外,再无其他陈设。秦腔舞台首响效果的一种。用铁皮板或三合板由二人甩动来模拟闷雷、远雷、炸雷、猛雷、大雷、滚雷之音响。②风声器。秦腔舞台音响效果设备的一种。 -
82019-10
[ 词条 ]傍妆台
秦腔曲牌。源于明清时调,本名[吹打]。因该曲的开始三个音在工尺谱中是工、尺、上三个音,故得俗称“工尺上”,另有一名[扬州傍妆台]。明末传入北方后,被北方曲艺、戏曲所吸收。秦腔有弦索[傍妆台]、唢呐[傍妆台]、笛子[傍妆台]和笙管[傍妆台]四种,皆属欢音系,四四拍子,隆重喜庆,用于排宴、降香、迎宾、朝拜、庆功等场面。秦腔《棒打无情郎》金玉奴与莫稽花堂完婚、《百花亭》贵妃摆宴、《游西湖》贾似道游湖等场面,文场演奏的就是弦索[傍妆台]曲牌。 -
82019-10
[ 词条 ]强而仁
强而仁(1927~1970)秦腔剧作家、导演。陕西户县人。原名纪父、字强夫。早年考入户县师范,后又考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西峰五四剧团工作。1949年后曾在平凉地委宣传部任职。创作剧目有秦腔《抓猪记》《向丽春》《红叶诗》等,改编移植剧目有《红楼梦》《十五贯》,并编写有《西北戏曲通俗讲义》以及回忆录《去当红军》等。其中《抓猪记》《去当红军》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先后排导的秦腔《苦菜花》《阎家滩》《庚娘传》《白蛇传》《刘三姐》等均获好评。 -
82019-10
[ 词条 ]李调元
与秦腔演员魏长生交谊甚深。其中有关戏曲理论的著作有《剧话》(二卷)《曲话》等。不仅考证了一些花部剧目的源流及其故事演变,还对弋阳、吹腔、二黄调、女儿腔、胡琴腔进行研究,其中涉及秦腔剧种的言论颇多,同时也有秦腔中的“滚唱”。 -
302019-09
[ 词条 ]三关排宴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夺三关》。须生、武生、二净唱做打并重。事出《北宋杨家将传》第二十二回。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三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北宋时,辽国连年入侵。 -
302019-09
[ 词条 ]三休樊梨花
秦腔传统本戏。武生、武旦唱做打并重。事出《征西全传》第三十一、三十三、三十七回。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1941年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