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斗鹌鹑》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捉鹌鹑》《把鹌鹑》。小丑唱做工喜剧。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收藏刘省三口述秦腔抄录本和《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八集收录周海水、韩玉昆两种口述本。 -
302019-09
[ 词条 ]王复兴
(1938~)秦腔演员。工小生。陕西西安市人。1951年入甘肃省秦腔实验剧团学艺,师承沈和中、范雨。1955年因在秦剧《李秀成》中饰演万如意而获甘肃省汇演优秀演员奖而初露头角。后调甘肃省陇剧团。曾在秦腔《貂蝉》《双罗衫》《回荆州》等戏中担任主角。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白贵平
(1936~)秦腔演员。工须生,兼演老生、小生。陕西西安市人。1954年参加西藏自治区秦腔剧团。1975年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任秦腔团演员队长,受业于刘毓中、马振华、张志峰等名家。在西藏有一定影响。 -
302019-09
[ 词条 ]《二龙山》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杨志卖刀》。武生唱做打并重。事出《水浒》第十二回。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强德口述秦腔抄录本。云南梆子戏有同目。 -
302019-09
[ 词条 ]收五鼠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真假老包》《五鼠闹东京》《刘成金打壶》。小生、小旦、净武打唱做戏。事出《包公奇案》。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喊田养公清光绪年间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梵王宫》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叶含嫣》《洪山寺》。花旦、武生唱做并重,尤以花旦做工见长。有跷功、手帕功、甩大辫、椅上挂画等特技。含折子戏《射雕》《挂画》。事出明人《洛阳桥宝卷》、清李玉《洛阳桥》传奇。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六集书录本、长安书店刊行秦腔本和《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六集书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整理本和北路梆子抄本等。 -
302019-09
[ 词条 ]时装戏
辛亥革命以后,秦腔舞台涌现了陕西易俗社编演的《新华梦》《新劝学》《新湖趣闻》《秋风秋雨》以及《威尼斯商人》《托尔斯泰》《巴里西烧瓷》等一批反映国内现实生活和外国人生活为题材的剧目。由于剧中角色均穿时装和西装,当时的观众,便将这些不穿古装和清装的秦腔戏,称为时装戏、西装戏或时髦戏。这些秦腔时装戏的作者,以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等为代表,不仅是地位显赫的官僚科层,更是抱负高远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和学富五车的文化精英,他们一度曾雄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宏志,几经起义这些戏以秦腔的形式及时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抨击了封建帝制思想,宣扬了民主共和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对当时的民众同样产生强烈的鼓舞和教育作用。秦腔界的自发编演,革命党人对秦腔剧的积极支持和参与等,都促进了此类时装戏的发展。 -
32019-10
[ 词条 ]李仓
(生卒年不详)清末秦腔旦角演员。陕西宝鸡人。名李双来。系清末民初著名艺人李嘉宝之父。光绪初年曾为“义兴班”(田家班)领班。为西府最为驰名的秦腔旦角演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