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林冲夜奔》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野猪林》《逼上梁山》。武生、二净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夜奔》《黄河浪》。事出《水浒》第八至十回。现存版本有长安书店刊行谢迈千改编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田兴华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油印本、蒲州梆子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柳毅传书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龙女牧羊》《海中楼》。小生、正旦唱做戏。事出唐李朝威《柳毅传》、宋官本杂剧《柳毅大圣乐》、宋元戏文《柳毅洞庭龙女》、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明许自昌《橘浦记》等。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长安书店刊行秦腔本。另有山西省临汾蒲剧院藏蒲州梆子演出本。 -
302019-09
[ 词条 ]李梅
李梅(1969~)秦腔演员。女。主工正、小旦。陕西西安市人。现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演员。其戏路宽博,可文可武,嗓音甜润,对唱腔的处理细腻并充满激情。2005年又在“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四小名旦竞美秀”角逐中,成为“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 -
82019-10
[ 词条 ]化妆
秦腔人物造型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化妆用品和饰品,对剧中人物的面部、头部进行装饰美化,使其外形容貌突出个性、身份,并与服饰、环境、气氛相协调,达到戏剧所要求的装扮造型效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秦腔现代戏的兴起,舞台上的秦腔化妆分为传统戏化妆和现代戏化妆两大类。①传统戏化妆。秦腔现代戏化妆参照话厕绘形化妆手法,根据剧中人物年龄、身份、性格、处境等,敷以不同的底色,较话剧略显夸张。青年男女多为俊扮,擦粉抹脂填眉描眼点唇;年老之人仅在本色脸上淡画眉毛。 -
82019-10
[ 词条 ]《三滴血》
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中国戏剧出版社刊行《易俗社秦腔剧本选》书录本、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本及《范紫东秦腔剧本选》书录本、甘肃人民出版社刊行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七集书录本。 -
82019-10
[ 词条 ]《绝龙岭》
《绝龙岭》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闻仲归天》《九龙阵》《黄绝鞭》等。含折子戏《黄绝鞭》。净角为主唱打并重。事出《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五十二回。清代咸丰至民国时期陕西、甘肃秦腔戏班常演。今存版本现存3种版本,分别为甘肃省图书馆藏沈福祥口述秦腔抄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存刘兴汉口述秦腔抄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董世礼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万紫千红古长安》
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西安秦腔的盛况。内容包括剧种与流派、班社与艺人、作家与作品、剧场与演出、评论及其他5部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共引用当时第一手资料达500余条。其中不少内容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如陕甘两省白莲教活动中演唱秦腔并用秦腔宣传教义、王筠观剧诗词、《秦云撷英小谱》作者严长明的有关资料等。 -
302019-09
[ 词条 ]《皇姑打朝》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鸳鸯梦》《斩吴彦龙》《皇姑出家》《打北京》。正旦为主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打朝》。各路秦腔常演。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孙太正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云南王吴三桂之子吴彦龙,受敖奎诬陷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