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起调毕曲
出自南宋蔡元定之《律吕新书》,主要从唱调起音和结音的运动性质来阐明调式的基本逻辑。明代朱熹认为:“大凡压入音律,只以首尾二字。首一字是某调,章尾即以某调终之。”据此,凡首尾起音与结音为同一音的唱曲,便可认定建立在同一宫调之上。如秦腔《断桥》白素贞所唱“西湖山水还依旧”一段,起于徵音“5”而结束亦为徵音“5”,故可认定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的徵调式唱腔无疑。但在秦腔欢音唱腔里,特别在净角唱腔中,还存在着大量起音与结音不相一致的情形。如《满床笏》郭子仪所唱“汾阳王绑劣子满腔生气”一段,起音“5”而结音则变为“1”,而且在其起始乃至全段行将结束之前,徵音之五级音“2”以及间奏过门中多有三级音“7”频频出现,并给徵音“5”以有力支持,但在全段最后两句,宫音“1”不仅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所属五级音“5”与三级音“3”几乎构成旋律的全部,间奏过门也回避了变宫“7”,最后水到渠成地使全段结束在宫音“1”上,并形成稳定终止。这种“头、身为徵尾为宫”的“起调毕曲”相异局面,显系“以徵犯宫”转调始然。 -
82019-10
[ 词条 ]华阴市太平庙戏楼
陝西古戏楼。位于华阴市夫水南村太平庙山门两侧,系清代所建,具体年代失考。分东西两台,均坐南向北。两台相距17.5米,是酬神对台赛戏的典型演出场所。东台为单檐歇山顶,灰瓦覆盖,以砖砌脊,商两端翘起,略呈弧形。台中以木屏相隔,分置前后场,屏正中书“东明亭”三字。台面为长方形,台基高1.7米,合面宽9米,前合进深3.5米。呈半三面观式。西台建筑与东台略同,唯形制较小,台面通宽8.2米,总进深6.6米,前台进深3.5米,台基尚1.7米。仍呈三面观式。 -
82019-10
[ 词条 ]番王令
秦腔曲牌。约源于宋代“耍令”之类的民间音乐。当时的风气,饮酒也都要用“耍令”、番曲猜拳行酒令,施耐庵《水浒传》中被宋江所杀得女子阎婆惜,就“会唱诸般耍令”秦腔唢呐曲牌[番王令]的音乐旋律,很有嬉闹、逗乐的北方“耍令”和番曲特点。全曲共六个乐句,四一拍子,中速稍快,滑稽热烈,每句又做重复“二反”,演奏时两只唢呐还做问答式对吹处理。[番王令]作为番王坐帐、番兵列队登场的专用曲牌,配合番将亮身段、拉架子等表演。番卒“四站门”,按马锣敲击的节奏点,连呼“威、威、威威”助威式喊堂,更增添了热闹气氛。秦腔《破洪州》中的白天佐、《草坡面理》中的金兀术、《金沙滩赴宴》中的天庆王出场升帐,都以此曲伴奏。 -
82019-10
[ 词条 ]《秦腔表导演艺术》
秦腔艺术专著。王小民、王炎著。1993年3月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出版。是秦腔艺术理论中的第一部关于表导演方面的专著。全书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秦腔表演艺术,分9个方面。分别探讨论述了秦腔表演近代发展概况,秦腔艺术手段——唱念做打,传统表演创作方法及其艺术特点,秦腔表演程式9种,上下场势,表演技巧、特技11种,检场在表演中的作用,基本功训练与舞台形象塑造。第二部分为秦腔导演艺术,分3个方面,主要内容有从教练到导演,传统戏导演创作方法和艺术特征,传统戏导演构图设计原则与方法。第三部分为表导演选例。分别对11个传统剧与新编剧目如《拾玉镯》《逃国》《传信》等进行了表导演分析说明。 -
82019-10
[ 词条 ]《琴簪记》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王鹏年编剧。 小生、小旦唱做戏。1980年陕西省黄陵县人民 剧团首演。廉仲全、李凤云、郑淑玲、刘振权、孙 秀英、巨厚礼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唐武宗会昌五 年(845),学士周龙与舅父赵员外之女金凤,互 赠琴、簪,约定终身。赵为谋取官位,将金凤许与 当朝太尉李德裕之子。金凤不从,与周龙出走, 隐居尼庵,周龙赴京应试,考中状元。李德裕为壮党羽,欲将周招赘为婿,并逼金凤与子结婚。 龙、凤二人均不屈服,李差李四杀金凤,其女李 金燕义放金凤逃走,以成全二人,不料被李四误 杀。李德裕告知周龙金凤已死,周气极疯癫,往 金殿控诉,途经朱雀桥失足落水而亡。金凤见状 亦投水而死。 -
82019-10
[ 词条 ]《范紫东研究资料》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之一。苏育生编。1992年6月三秦出版社出版。包括范紫东生平事迹、范紫东论创作、评论文章选、剧目提要和目录索引五个方面的内容。收录的范紫东31篇剧作,集中表现出范紫东的戏剧观。 -
82019-10
[ 词条 ]《泾阳之盟》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孙俊发编剧。大净、须生旦角唱做戏。陕西省泾阳县剧团首演。陈仁义、宋竹梅、王剑英演出。事出《唐书》。本剧讲述了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反叛朝廷,回纥可汗药罗葛率兵直逼鲁桥。危急时刻,唐代宗却崇尚佛法,不理朝政,宰相鱼朝恩与怀恩勾结,假罪大将李光瓒。危难关头,已经禽任的郭子仪临危受命,千里单骑退回纥。 -
82019-10
[ 词条 ]《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
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省艺术(戏曲)研究所合编。199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梆子戏剧目4000余个,按剧目产生时代为序,分为4编。甲编为明清时期剧目,乙编为民国时期剧目,丙编为民主革命时期剧目,丁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5年的剧目。各词目之释文,按剧名、类别、剧情、别名、剧种、作者、特色、本事、存佚等项目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