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王淡如
王淡如(1899~1974)秦腔剧作家。陕西西安市人。幼时家贫,自学成才。先后任过《新秦曰报》编辑、《大公报》驻西安记者。1943年创办《大公报》西安分馆,后又创办长安书店,并任经理,编辑出版以秦腔剧目为主的通俗演唱材料。1961年该书店撤销后,担任陕西人民出版社第三编辑室副主任。先后创作的秦腔剧本有《东郭敛狼》《吕母起义》《蔡伦》《五谷丰登》《二巧离婚》等多种,还改编了《辕门斩子》《铡八王》《打李厥》《打金枝》等传统剧目。其所创办的长安书店,十多年以来出版500多种秦腔剧本,行销西北五省,为秦腔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较大贡献。系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候补委员、陕西省第三届政协委员、陕西西安市人民代表。 -
82019-10
[ 词条 ]杨三保
杨三保(1861-1945)清光绪时期演员。工丑。湖北竹山人。原名杨庆云。清光绪二年(1876)投师安康“一撮毛”。10余年后,为东府三大名丑之一,排在“大保”“二保”之后,故称“三保”。清光绪二十年(1894)到甘肃,先后在兰州、武威以及张掖丁家班等班社演戏授徒。1929年在酒泉开办正俗社科班,收徒37人。1936年落脚于乐善忠义班任教练。1942年应聘在高台县举办化俗社科班。他戏路宽博,生旦净丑皆能,尤以丑行著称,并能博采众长,融汉调二黄、同州梆子和甘肃秦腔于一炉。擅演剧目有《打张仪》《滚钉板》《麒麟山》《顶灯》《活捉张三》等。一生从艺69年,传戏300出,授徒近百余。培养出张文品(圆娃)、邓松山(喜娃)等一批著名演员;又培养出刘化和、马化义、盛化丰、殷化中等14名秦腔新秀。张文品,生于1895年。杨三保之徒。初学旦角,后改工生行。陕西蓝田县人。艺名圆娃子。5岁入王家店戏班,拜师杨三保,以官衣、道袍戏见长。1920年后随师西进,先后在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民乐、山丹、临泽等地搭班演出。1932年人张掖志化社(后改志兴社)。其艺风朴实、严谨。擅演剧目有《春秋笔》《十道本》《击鼓骂曹》《挡将》《金沙滩》《辕门斩子》《回荆州》等。1956年参加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交流演出,以主演《杀驿》《闯宫抱斗》《陆其换子》等戏,同时传授整理《得胜图》《汴梁图》《仁义卷》《博望屯》等传统剧目,获大会奖励。1967年去世。 -
82019-10
[ 词条 ]河声戏园
即宝鸡剧院。陕西戏曲演出场所。位于宝鸡市汉中路北段,坐东向西。始建于1941年。原系演出豫剧的戏园,1953年更为现名。1959年归宝鸡戏曲剧院管理,成为该院演出秦腔的主要场所。1968年剧院毁于火灾,1989年又在原址重新建起钢筋混凝结构的剧场。剧院是市直剧团演出秦腔的主要场所,是历次汇演、调演的主要场地之一,并接待过周信芳率领的上海京剧团、陕西省戏曲学校京剧班、陕西省木偶剧团等。宝鸡市属各县及甘肃等外省戏曲剧团来此,均在这里进行演出。 -
82019-10
[ 词条 ]《鸳鸯湖传说》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朱正明编剧。小生、小旦唱做戏。事出宁夏民间传说。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古代,塞上农村一对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多经波折后,终成眷属。 -
82019-10
[ 词条 ]魏正风
魏正风(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幼年坐科正俗社学艺,因每天对着一张白纸苦练口劲,故人称“口干”。后加入明正社。1949年后转入咸阳专区文工团、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1955年随团加入陕西省戏曲剧院。1965年调入陕西省图书馆。其道白尤见功力,在饰《回荆州》蒋钦一角中,有大段道白十分难念,是特别容易打结巴的地方,许多演员望剧生畏,圏内人将此白称作“栗子布袋”,但由其念来,爽脆键锵,滴水不漏,常常引动掌声迭起;又极善偷气之技巧,大段台词总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其长相个性,身材矮短,额凸脸凹,上台一个亮相就逗人捧腹。所演角色较杂,《走雪》一场中,还能一赶四,有商人、脚夫、军爷和驿卒,而且各操陕西、河南、山西、四川4种口音。擅演剧目有《大考文》《小考文》《顶花砖》《打草鞋》《张松献川》等。 -
82019-10
[ 词条 ]弦索曲牌
亦称丝弦曲牌。弦、管、弹文场乐器所奏牌子曲的总称。有欢、苦音之分,如[欢音小开门][苦音小开门][欢音永寿庵][苦音永寿庵][欢音跳门坎][苦音跳门坎]等。属欢音类的曲牌有[纱窗外][一朵鲜花][抱妆台][大柳叶青][小柳叶青][珍珠倒卷帘][父子进山][开柜箱][花梆子]等,大都用于打扫厅堂、做针线活,生角挑担、旦角耍手帕、净角走碎步,丑角宽衣、抖肩、挤眼、歪嘴等。秦腔《打柴劝弟》《拾玉镯》《拜台》《小姑贤》等戏,便用[开柜箱][花梆子]等配合陈勋挑担、孙玉娇绣花、司马懿模拟女性舞蹈、姚氏抖肩和小跑等表演。苦音类曲牌有[杀妲己][柳青娘][纺棉花][张良归山][十月花][小妹妹]等,多用于灵堂、祭奠、回忆等伤感场面。演奏时还用鼓板掌拍、碰铃击节、手锣领奏来配合表演。大伤大悲场面还要加奏唢呐、笙管等,改小铜器为大铜器,碰铃击节也须换成铰子。秦腔《杨门女将》一剧,杨宗保寿堂变灵堂之后,所奏[柳青娘]曲牌的处理即是如此。所有曲牌,根据表演需要,都可进行多次反复,甚至多曲联套形成套曲。《柜中缘》中许翠莲门口做针线活,就用[开柜箱][花梆子]联套,表现了许翠莲从选色、穿针、引线、捻线、捋线、咬线头、弹线、绣花等表演的全过程。《游西湖鬼怨》一场,配合李慧娘甩袖圆场、缩身卧鱼等身段表演所奏曲牌,便由[纺棉花][怨恨曲]联套而成。《游龟山》后本“洞房”所奏[五更愁],又以[大八板]为引子,其后数曲联套,分别渲染了一更三点、二更四点、三更三点、四更二点和五更三点不同时段田玉川与卢秀英各自所持不同心理。永寿庵 秦腔曲牌。仅有弦索曲牌,含[欢音永寿庵][苦音永寿庵]两调。[苦音永寿庵]的速度缓慢,曲式方整,每一乐句均有反复,手锣领奏、碰铃掌板、牙子击眼,强弱对比分明,宜于烘托人物伤感、凄凉之情。秦腔《双罗衫》《穷人计》《火焰驹》等戏有用。[欢音永寿庵]与[苦音永寿庵]曲同而调异,奏速稍快,较温馨,多配合旦角梳妆打扮、做针线活,《二度梅》《红鸾禧》《法门寺》等戏有用。杀妲己 秦腔曲牌。仅有弦索曲牌,虽分[欢音杀妲己][苦音杀妲己]两调,但基本属于苦音系。多用于表现痛苦的述说和忧伤的回忆。秦腔《八义图》中程婴以杵臼等八义士绘制挂图,向孤儿讲述救赵氏之事时,便用它来烘托大段道白。若将演奏速度加快,苦音又可生出欢快之情,用于排宴等场面,故名[欢音杀妲己],其曲实为同体。普庵咒 又名《释谈章》。秦腔曲牌。仅弦索曲牌,只有[欢音永寿庵]一调。最早为琴曲或琵琶曲。初见于明明万历二十年(1592)的《三教同声琴谱》。另有华秋苹编《琵琶谱》卷上收[普庵咒]同名曲两首。陈牧夫称,普庵是宋代著名僧人。秦腔弦索曲牌[普庵咒]为四四拍子,慢板如歌。在招亲、打扫、摆宴、祝寿等喜庆场面演奏较多。传统演奏中,板胡定弦为内4外1,二胡定弦为内1外5。碰铃掌板、水子击节、小铜器伴奏,旋律、鼓点还可加花加点,更增添了乐曲的轻快和温馨气氛。秦腔《花亭相会》中牛相府招亲,《铁冠图》中张宗源、窦治亨府中摆宴,《香山还愿》中老王携皇后香山寺还愿等,均以此曲牌配合表演。 -
82019-10
[ 词条 ]《琴簪记》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王鹏年编剧。 小生、小旦唱做戏。1980年陕西省黄陵县人民 剧团首演。廉仲全、李凤云、郑淑玲、刘振权、孙 秀英、巨厚礼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唐武宗会昌五 年(845),学士周龙与舅父赵员外之女金凤,互 赠琴、簪,约定终身。赵为谋取官位,将金凤许与 当朝太尉李德裕之子。金凤不从,与周龙出走, 隐居尼庵,周龙赴京应试,考中状元。李德裕为壮党羽,欲将周招赘为婿,并逼金凤与子结婚。 龙、凤二人均不屈服,李差李四杀金凤,其女李 金燕义放金凤逃走,以成全二人,不料被李四误 杀。李德裕告知周龙金凤已死,周气极疯癫,往 金殿控诉,途经朱雀桥失足落水而亡。金凤见状 亦投水而死。 -
82019-10
[ 词条 ]《西安戏曲史料集》
戏曲史料汇编。西安戏曲志编委会编。1989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收集有焦文彬的《十八世纪的西安戏曲》,封至模的《陕西四年来之戏剧(1932年)》,陈光尧的《最近西安之戏曲(1932)》,肖润华的《三十年来之秦腔》,靖正恭的《群英荟萃的西安正俗社》,王绍猷的《八十年来秦中驰名之男女演员》,胡孔哲的《范紫东先生年谱》及《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等15篇文章,22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