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郭明霞
(1938~2002)秦腔演员。女。工青衣。陕西高陵县人。15岁入咸阳人民剧团学艺,师承惠济民。以唱腔优美、吐字清晰而著称。尤以演悲剧见长,并首创以弹颤音发声行腔方。擅演剧目有《铡美案》《二进宫》《五典坡》《斩秦英》,以及现代戏《党的女儿》之李玉梅等。尤以《赶坡》之王宝钏、《铡美案》之秦香莲最为享名。1956年曾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 -
32019-10
[ 词条 ]刘棣华
(1937~1994)秦腔演员。女。工青衣、闺门旦。陕西西安市人。12岁入西安易俗社,师从刘毓中、李可易、张隆华。嗓音明亮宽厚,拖腔委婉清澈。擅演剧目有《白蛇传》《铡美案》《劈山救母》《赶坡》,以及现代戏《南方烈火》之游击队长、《万水千山》《沙家浜》《杜鹃山》之老太太、《奇袭白虎团》之崔大娘、《海港》之方海珍、《西安事变》之曹母等角色,尤以饰演《赶坡》之王宝钏享名。刘棣华饰《铡美案》之秦香莲(易俗社提供) -
32019-10
[ 词条 ]李夕岚
(1934~)秦腔演员。女。艺名李芝兰。主工正旦,兼演老旦。陕西渭南县人。自幼受其父影响,酷爱秦腔艺术。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从杨金声、郑香亭、弋益民等。次年转入三意社。唱腔自如,做工严谨。擅演剧目有《玉堂春》《王昭君》《斩秦英》,以及现代戏《小女婿》《罗汉钱》《祝福》等。曾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32019-10
[ 词条 ]宏秀云
(1929~1998)秦腔演员。女。主工正旦,兼演小旦。陕西西安市人。16岁拜师王德为学艺,后在建国社、二十八师剧团、咸阳大众剧团、西安三意社搭班。1952年参加西安新民社。演唱以鼻音见长,拖腔柔绵而悠远。表演稳重、大方、气质高雅,扮相俊美。擅演《铡美案》之秦香莲、《白玉楼》之白玉楼、《三娘教子》之王春娥、《回荆州》之孙尚香、《断桥》之白素贞、《劈华山》之三圣母,在现代戏《一颗红心》《送肥记》《老小两口比干劲》等剧中均担任主角。 -
32019-10
[ 词条 ]李正华
(1923~1999)秦腔旦角演员。工青衣、老旦。陕西西安市人。12岁从事戏曲活动,后到西安三意社。唱腔节奏稳健,旋律性强,韵味在《岳母刺字》的唱腔中,还将眉户曲调“苍龙哭海”的旋律音调糅于其中,丰富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擅演剧目有《黄花岗》《压发》等。 -
32019-10
[ 词条 ]靖正铭
(1910~1980)秦腔旦角演员。工正旦、老旦,也兼演彩旦。陕西西安市人。14岁入西安“正俗社”甲班学戏,师承高登岳、王德荣等。出科不久在西安正艺社及兰州等地搭班唱戏。1949年后回陕,为恢复“正俗社”而殚智竭力。1955年随“正俗社”整编铜川市秦剧团。1963年又与耀县剧团合为渭南地区秦腔四团。不久被精简下放。有40多年的演戏生涯,曾为李正敏《五典坡》配演达10余年。其演戏规矩、扎实、耐看,耐人咀嚼、回味,无论饰演正角还是零碎,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汲水》《四郎探母》《放饭》之老旦、《拾玉镯》之刘媒婆、《烙碗计》之马氏、《白玉楼》之田赛花等,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此外,还在现代戏中扮演过《擦亮眼睛》之地主、《红松林》之土匪等。 -
32019-10
[ 词条 ]何彩凤
(1903-1952)秦腔旦角演员。女。甘肃临洮县人。艺名何韵琴。13岁流落威武学艺。1935年前后在岷县搭班演出。四十年代初又赴西安深造,技艺大进,后以艺名何韵琴在西安三意社挂牌演出。后返回甘肃,先后在兰州文化社、岷县兴中社、临洮福盛社搭班。1949年后,参加陇西县秦剧团。擅演剧目有《拾玉镯》《藏舟》《法门寺》《五典坡》《断桥》等。 -
32019-10
[ 词条 ]冯月秋
(1883~1964)秦腔演员。武山县城关镇人。艺名腊梅。自幼学艺,拜天水西秦鸿盛社张某为师。1927年回武山组建辅德班,活动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各县。1934年收任建新为徒,共同创办祥盛社。冯月秋以媒旦扬名一时,表演极富幽默感,在夸张中求细腻,不火不俗。他戏路宽,生、旦、净、丑皆能扮演。擅演《法门寺》之刘媒婆、《擀荞面》之媒旦、《拾分计》之王婆、《合凤裙》之老旦、《火焰驹》之李母、《汲水》之老旦等。1946年,天水鸿盛社第二任班主赵岁乖派人接冯月秋入社,和谢玉堂、赵玉华、沈鸿华、罗世斌等名家同台献艺。一生收徒甚多,其中不乏名家,如任建青、李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