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精诚剧社
甘肃秦腔剧社。前身为平凉聚义社,1945年创建于宁夏固原县。起班人为国民党十七军新二师六团团长窦子章(戏箱箱主),其弟窦文章任社长,牛利民任经理。高希中、王毓华、张新华、胡守寅先后任演员队正副队长。1946年8月进入兰州演出。主要演员有牛利民、高希中(须生),景乐民(花脸)、王毓华(花旦)、薛再平(青衣)、阎更平(须生)、邵学义(小生)、刘玉华、刘鸿秦、雷震鸣、李寿平、靖正恭等,组成了一个具有高水平、强阵容的班子。先后上演的剧目有《殷桃娘》《马嵬驿》《周仁回府》《辕门射戟》《哭祖庙》《白玉楼》《杀狗》《白玉钿》《软玉屏》《闯宫抱斗》《辕门斩子》《葫芦峪》《庚娘杀仇》《出五关》《李凤姐卖酒》《打柴劝弟》《三击掌》等百余出。1950年9月,与平乐社合并,建立兰州新光秦剧社。 -
82019-10
[ 词条 ]猛进剧团
国民党十七军所辖秦腔演出团体。1937年始建于宁夏固原。1945年进入兰州演出。团长刘清华。主要演员有刘清华(小生)、肖筮易(青衣)、肖若兰(花旦)、苏哲民(小生)、苏蕊娥(花旦)、张建民(须生、花脸)、何成民(青衣)、赵甄华(旦)、王省民(花脸)、徐保三(丑)、刘金声(小生)、苏玉琴(旦)、沈和中(小生)、沈爱莲(旦)以及杨荣堂、张辅林、张桂林、王一华、赵建中、姜迪华、张月华、王三民等。人员最多达80余人。常演的剧目有《天河配》《黄河阵》《白蛇传》《周仁回府》《木兰从军》《韩宝英》等。1948年该团随军禽开兰州,不久便告解散。 -
82019-10
[ 词条 ]王依群
王依群(1922-1995)秦腔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陕西渭南县人。1941年参加革命,并在陕甘宁边区西北剧团(关中八一剧团)从事乐队和秦腔音乐研究。1949年后,入天津中央音乐学院、西北艺专音乐系深造理论与作曲。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一生致力于改革创新,为众多秦腔剧目写过音乐。主要有《白毛女》《出路》《血泪仇》《逼上梁山》《打虎计》《屈原》《闯王遗恨》《烈火扬州》《刘巧儿》等。著有《秦腔板式研究》《秦腔过门集》《秦腔语音讲座》《秦腔音乐论文选》以及《搬场拐妻中的西秦腔考》等专著和论文。其中,《秦腔声腔的渊源及板腔体音乐的形成》受到戏曲史学界的重视。王依群 -
82019-10
[ 词条 ]牛芮青
牛芮青(1882~1942)秦腔理论家。甘肃通渭县人。为陇右名士,出身世代书香。对戏曲研究颇深,并有《陇右优伶志》遗稿传世。该书稿含前后两部分,后部已遗,前部完好。先有“序”文数百言,记云:“光绪以前,咸同之际,为吾陇优伶极盛时代,而吾所记,则皆得之故老之传述,尤以先足毓卿公所语为多。兄于多此道有如嗜痂,且于同光时之诸伶,皆经目击,故能言之独详。”文稿对清同光时期之十位陇上名伶和一位检场分别立传记述,依次为:三元官、福庆子、赵二、张寿容、桑旦、王宝童、陈明德、高毛娃、牛宝山、张长龙、韩鸭子。不仅对其各自之表演、唱腔、念白以及化妆、脸谱、特技绝活一一点评,也对各人之生活嗜好、趣事佚闻多有涉略,尤其“序”文还对明代甘肃之西秦腔,做出简约论证和详考。该书对研究甘肃近代秦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
82019-10
[ 词条 ]元新戏园
新疆秦腔班社。由新盛班(后称三合班)分化出来的部分艺人组建。李恒开任领戏班长,党金贵任串戏班长,李德福任剧务班长。主要演员有刘月清(花脸)、李青衣、王德顺(小旦)、吴振海(须生)、李恒开(丑角)等。代表剧目有《鸿门宴》《观兵书》《女抢板》《阴阳河》《合凤裙》《马前泼水》《李白醉写》《蒋干盗书》《宫门挂带》等。1939年解体。 -
82019-10
[ 词条 ]《关中书院》
秦腔连台本戏,共两本。范紫东所编。正生、须生唱做工戏。事见李孟符《春冰室野乘》。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范紫东秦腔剧本选》书录本和《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五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岳宗武、牛鉴同在关中书院肄业,得灶夫周可传助银,赴京应试。牛因替奸相穆彰阿之子作文,得点翰林,任河南巡抚。岳宗武中进士,任江苏宝山知县,并接周可传至府同享荣华。时,林则徐因禁烟与英国起战事,穆彰阿屈膝投敌。牛鉴出任两江总督,贪图名利,丧权辱国,使战事失败,林则徐被治罪。战事结束,岳宗武升迁道员,牛鉴被革职,解京伏法。 -
82019-10
[ 词条 ]吴长元
吴长元(生卒年不详)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江苏仁和人。字太初,别号西湖安乐山樵。曾寓居北京,为友人校书多年。写有《宸垣杂记》,因该书主要以咏颂当时京都名旦王湘云所绘墨兰及诸士大夫和赓之作,又名《燕兰小谱》。全书共五卷,除第一卷外,二、三两卷为44位名享北京的花部旦角演员所写,并先设传略,后以七言诗咏之;卷四为20位雅部演员传记;卷五为演员轶事及杂咏,尤其该卷还忠实地记述了甘肃西秦腔之别名、乐器配置、音乐特点、演唱特色以及在京盛传的情形,为后世研究西秦腔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
82019-10
[ 词条 ]牖民学社
陕西秦腔学社。1931年蒲城县驻军在西安榛苓社基础上建立。特邀西安名丑苏牖民领班。聘李振声、何振中、车百亭、孟遏云,颜春苓、杜干秦、王义民等做教练和主演,招收三班学员。甲班驻西安、乙班驻大荔、丙班驻武功。甲班以售票演出为主,乙、丙两班以演神会戏为主。并教出尚恒志、惠居民,贵安民等一批新角。后三班合并,改称第八区抗建剧团,又被国民党部队收纳改为第一军剧团。1945年交回大荔,不久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