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耍牙
又称“耍撩牙”。秦腔表演特技。鬼怪神戏中常用。将预先含在口内的两颗或四颗猪骨或木质虎牙,在亮相时吐出口角,时而上翅,时而下弯,时而左右摆动的表演技巧。表演功力有舌功、唇功、面颊功、牙床功四种。舌功为以舌尖调配牙齿在嘴中的排列和动作形状;唇功为协助舌尖送出拉回或左右调换牙齿,并控制口水流出;面颊功除对牙齿起控制作用外,还配合舌、唇使牙上、下移动;牙床功协助舌、唇、颊使牙齿进行各种移位变化。耍僚牙的技巧有拨功、调功和控制功。拨功即用舌尖拨动牙齿表演,做到快、准、好;调功即在口内随意调换牙齿位置的功夫;控制功即当舌、唇将牙齿位置移动表演时,使其在口内控制辱像长出来一样,这样撩牙才可在口中运用自如,表现出各种式样和情绪,达到较好的艺术表演效果。耍僚牙花样繁多,“饶舌齿”“平插齿”“双贴颔”“羊角齿”“双钩舌”等,皆系常用技法。饶舌齿多用于鬼蜮大笑之时。其表演方法为:把撩牙置于口中,用舌、两颊将牙尖左右拨开,再用舌尖将牙根挤至上牙床后,即以颊部将其控制。要求舌头伸收自如并可快速弹动。秦腔《钟馗嫁妹》中小鬼嬉闹时,耍牙有此特技。指目齿多用于鬼蜮悲痛之时。其表演方法为:先放松上颊部,用上嘴唇和两嘴角把牙根送出,使上下牙齿轻轻咬住牙根,并将牙送到两嘴角下,在嘴唇和牙床的配含和控制下,下嘴唇紧扣僚牙根使其双牙尖直直刺向双目,然后咧嘴龇牙。秦腔《判阴曹》中饿鬼,有此耍牙特技。单错齿多用于鬼蜮得意忘形之时。表演方法为:两嘴角和上下嘴唇先把僚牙吞人口中,再用舌尖将其上下拨开,并通过上下两唇与牙床控制,使其僚牙做上下交错的连续表演。秦腔《钟馗嫁妹》之小鬼,抬着钟馗巡视人间鬼迹途中,有此耍牙特技。平插齿用于鬼蜮怔愣发呆之时。表演方法为:先用左右嘴角将撩牙根送人口腔,再用舌尖轻轻顶住,上下牙齿咬住僚牙根部,使僚牙呈平行状,然后推到嘴角,蒙唇咧嘴,双目圆睁,僚牙两尖分别向左、右方向指去。秦腔《麒麟山》之鬼面杨池,有此耍牙特技表演。羊角齿多用于鬼判极度愤恨之时。表演方法为:用上两颊部和舌、唇直接把撩牙根挤至下两颊部和牙床间控制,使两只撩牙在口里呈羊角状,然后龇露本牙,蛀牙切齿,示以愤怒。秦腔《王魁负义》之判官,在审讯王魁阴魂时,做此表演特技。象牙齿多用于鬼判情绪平和安闲之时。表演方法为:用两嘴角和上两颊将僚牙根送人舌部,通过舌尖拨正僚牙尖,再从嘴唇与两嘴角蹦出,将撩牙根挤送至两颊与牙床间控制,使其在口中呈象牙状。口可大张,舌可伸出,也可舔刷僚牙并弹舌。秦腔《淤泥河》之盖苏文,有此表演。双钩舌多用于鬼判狂笑之时。表演方法为:先用上下唇、上下牙将撩牙根拨正,牙尖朝下,同时用舌将僚牙根挤送于上嘴唇与牙床间控制。口可大张,舌亦可左右伸曲,使撩牙尖呈双钩状,并拨动撩牙进行表演,同时还可发出声响,秦腔《八件衣》之判官公堂狂笑时,即有此樹支表演。双贴颌多用于表现鬼蜮惊恐、害怕之时。表演方法为:先将撩牙置于口中,再用两颊送到舌部,舌尖拨开僚牙尖,分别送到左右嘴角及上颊部与牙床间控制,并使两只僚牙紧贴颔部,咧嘴进行耍牙表演。秦腔《金琬钗》之金童,有此特技表演。倒燕翅多用于表现鬼蜮凝神沉思之时。表演方法为:两颊、两唇及两嘴角先将僚牙根送至舌部,再用舌尖将僚牙推至下嘴唇与牙床间,使舌尖将僚牙根用力顶至下嘴唇控制。僚牙可随着嘴唇、小颔、舌尖做上下懦动展开表演。秦腔《判阴曹》之判官,有此特技表演。双飞燕多用于鬼判出场亮相之时。表演方法为:亮相前把两只大僚牙按并牙式控制好,再将两只小僚牙按相反“并牙式”放人口中,然后两撩牙再双双调换方向进行表演。但此技不宜开口唱、白。秦腔《大上吊》之判官出场亮相,即有此特技表演。另有身段表演功,亦名“双飞燕”。 -
82019-10
[ 词条 ]踩跷
秦腔旦角表演特技。跷子是木制脚垫,尖而小,约三寸长,外面套绣花小鞋。演员只能用两个脚趾穿假鞋,而且要将鞋绑在脚趾上,称为扎跷。扎跷之后,演员只能凭两个脚的脚趾行走,脚跟高高提起,扎跷演员则始终都得用二趾着地。戏演完后方可解跷休息。在表演中,不仅要求模仿三寸金莲的步子和形态,还要有特地为扎跷设计的高难动作,如踩跷走凳、踩跷过桌、踩跷踢石子等,沿低上高,蹦跳不止,方能显出演员的踩跷技巧来。清乾隆时,秦腔旦角魏长生在北京演出后“名动京师”,踩跷之此推广到其他剧种。继魏长生之后,表演踩跷著名者有陈银官、陈雨农、朱怡堂等。《药毒武大郎》中潘金莲即有此特技表演。 -
82019-10
[ 词条 ]《闵子骞接鹿奶》
《闵子骞接鹿奶》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剧目。小生、红净唱做工戏。现存版本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丁希贤口述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列国时,闵士公病故,其妻李氏嫉恨前房子闵子骞;伪装心病,逼子骞进山寻鹿奶以做药引。子骞得猎人相助,获一鹿皮,披皮鹿山寻鹿奶。时宣阳关守将柳展雄路经深山,误捉子骞,得悉子骞受害实情,甚怒,擒来李氏斩之。 -
82019-10
[ 词条 ]动作铜器
亦称“动作锣鼓”。配合演员舞台动作和武打表演的锣鼓经。秦腔舞台上各种人物的表演,无论身段、台步等,都有很强的节奏美和舞蹈美,而且须在锣鼓的配合下,借锣鼓音响使其节奏更加鲜明突出,情绪的表现更为强烈夸张。秦腔拥有的动作铜器谱式相当丰富,仅马凌元辑入《秦腔打击乐》的谱式就有210首(套),各个谱式随着节奏、音响、乐器配置而有别,生出各自不同的情绪和表现专长。动作铜器的性质与作用,大致可分为上下场铜器、身段铜器和武战铜器。其中上下场铜器是配合着不同人物的台步,以及上下场时各自所持的不同情绪等,配以不同的节奏音响,有[出场锣锣][下场锣锣][一串铃小打][傲锤][大列锤傳。身段铜器为配合走路、圆场、探物、上下楼、走边、惊愕等表演,有[拥锤[[慢磨][望门][垛头子][钩锤子]等。武战铜器节奏激紧,音响炽烈,并形成“套数”,配合双方的对打表演,营造出战斗气氛,有[紧急风[[乱砸[[马腿][串子]等。一串铃动作铜器的一种。主要配合人物上下场合,进出门台步表演和思考问题等情节。由于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和当时情绪等不同,乐器配置、击奏的点子以及名称上便有了各种变化。用小铜器奏出的称[小一串铃],一般节奏平稳,音响淡雅,多用于丫鬟、小旦上下场,秦腔《三击掌》的丫鬟、王宝钏出场即用此。用大铜器奏出的称[大一串铃],其音响苍劲,节奏沉稳,配合文臣武将、家院侍从在平静状态下的上下场、进出门等台步表演,秦腔《白玉楼?观画》家院上场时即用此。若以右楗轻击干鼓、小京锣连连独响,则称[京一串铃],音响轻快而显活泼,多配合花小旦、武旦及丫鬟、酒保之类人物上下场。秦腔《拷红》一剧,红娘听见老夫人呼唤,在内应一声“来啦!”之后,即踩花步用此一串铃锣经送上。另还有[一串铃小打],虽以小铜器奏出,因其节奏强弱分明,加上铰子、手锣常以捂音击奏,气氛略显动荡不安,戏中便多配合旦角哀告求情或心事重重、须生踱步思考等表演场面,秦腔《斩秦英》银屏公主执酒欲向詹妃求情时,即用此锣经渲染其内心的矛盾与羞涩。一锤动作铜器的一种。以铜器一击而名。因鼓板起法不同,分为[亮相一锤][[冷锤][压锤][一锤小锣][擂锤带一锤]等多种,多由[擂锤]带起。用途很广,捜衙、闯宫、抖威风、提袍甩袖均有用,尤以配合亮相最为普遍。两锤动作铜器的一种。以铜器两击而名。有[慢两锤][紧两锤][小两锤][两锤亮相:之别,分别配合各种人物说诗、念白、唢呐曲牌“点将”及[尖板]演唱之中。通常和[菜碟子]结合使用。三锤动作铜器的一种。以铜器三击而名。大铜器击奏者称[大三锤],表现观山、看信、思索等场面时常用。小铜器击奏者称[小三锤],突出念白语势、强调手势动作等常用。配合人物三上步表演者称[踏三锤],秦腔《打镇台》王震言毕“大人上得堂了”之后,李庆若三逼王震的上三步即是。 -
82019-10
[ 词条 ]《桑园会》
《桑园会》别名《秋胡戏妻》《马蹄金》。含折子戏《釆桑》。正旦唱做并重。事出汉刘向《烈女传》、汉魏乐府《秋胡行》、明清《烈女传》传奇等。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孙太正、余林华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鲁国大夫秋胡,在外为官20余年,探母途中,于桑园遇其妻罗敷采桑,便以捎书为名戏之以探贞操。罗敷愤而逃归。秋胡至家,方知胡乃己夫,羞怒欲寻自尽,母责秋胡令其赔礼认错,夫妻重归于好。 -
82019-10
[ 词条 ]庆阳市城花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庆阳城南街鹅池洞巷内。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经历数朝多次修繕。1933年,庆阳、山西、山东三省商帮集资翻修后,充作“三省会馆”。戏楼坐西向东,砖木结构,四楼角为木制空斗相连接,檐角翅出,如飞燕展翅。台基筒出地面2米,台口宽9米,进深8米。台中有木屏隔出前后台,两边为上下场门,门额左书“出将”,右书“入相”;戏楼正中檐下悬一蓝色匾额,横书“尽在个中”四字。两壁有壁画隐约可见。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会期,主要唱《药王卷》《黄河阵》等戏,供奉财神和药王神。1948年国民党马步芳部谭旅长,为征用木料被拆毁。 -
82019-10
[ 词条 ]《庄子三探妻》
《庄子三探妻》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大劈棺》《阴阳扇》《梦蝴蝶》《庄子点化》《周庄探妻》等。须生、正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劈棺》。事出《警世通言》卷二、《今古奇观》第二十回,元李寿卿《鼓盆歌庄子叹骷髅》,史九叔《花间四友庄周梦》,王子一《花间四友》,无名氏《庄周半世蝴蝶梦》杂剧,清石庞《蝴蝶梦》,无名氏《蟠桃宴》传奇等。旦角儿有抢背、乌龙绞柱、就地十八滚、吐火等特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被明令禁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北路梆子、豫剧和河北梆子等。另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温玉堂口述秦腔抄录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七十二集录有袁玉珂口述本,山西省忻州戏剧研究室藏北路梆子抄录本,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戏剧研究室《蔚州梆子剧目选》第六集书录本,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宋国庄周,学道成功。归家时,南海大士赐其阴阳宝扇一把,并告知庄周其妻田氏不贞。庄周至家,以假死试妻,并化一王孙前来祭奠,田氏果然变心,且与之苟合。王孙又言要用人脑医治己病,田氏以斧劈棺,欲取庄脑,庄周复活痛斥之,田氏羞愧自溢。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西和县秦剧团全剧光碟并出版发行。杨秋蝉饰《庄子三探妻》之庄周(孟云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扇子功
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艺的一种。演员借助扇子道具进行各种表演的基本功。秦腔的生、旦、净、丑各行当人物都有此表演。技法大致可分划、开、合、遮、抖、搭、画、煽、转等多种。尤其秦腔花旦、小旦的扇子技法最为丰富,并常与水袖功技巧相互配合,形成数十种优美的姿势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