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吴丽霞
吴丽霞(1940~ )秦腔演员。女。工小旦。甘肃酒泉县人。12岁进酒泉地区文工团(后改名为张掖地区七一秦腔剧团),得京剧老师付芷萍指教,艺技大进。曾在30多本剧目中担任主角,擅演《白蛇传》之白素贞、《游西湖》之李慧娘、《蝴蝶杯》之胡凤莲、《周仁回府》之胡秀英、《貂蝉》之貂蝉等,尤以《游西湖》一剧最为享名,并得“河西水袖王”之誉。另在现代戏中塑造出铁梅、柯湘、小英、常宝等艺术形象。退休后,致力于排导剧目和培养青年演员。 -
82019-10
[ 词条 ]培风剧社
陕西秦腔班社。1934年由杨虎城部旅长孙辅臣创建于蒲城,张宏业任社长。以维新社演员为主,招聘高符中、赵景中、贾庆民、郭育民、董化清、杨保喜等一批名角。1937年招收一科学员,聘唐虎臣、张秀民为教练,培养出一批新秀。除上演传统戏外,学员班以演易俗社改良剧目为主,如《三滴血》《韩宝英》《优孟衣冠》《还我河山》等。1949年编入解放军第一野第三军文工团,随军至河西走廊后,改为张掖专区七一剧团。 -
82019-10
[ 词条 ]岐山凤鸣社
陕西秦腔班社。1934年岐山韩庭芳、王宏蹇、郭玉田、王志德、侯方伯、马干成、李祥辅、净玉亭八大绅士集股创办。聘有苏蕊娥、华美丽、李筱玲、史运兰、黄金花等著名坤伶,以及乔新贤、周辅国、高登云、高新岳、李纪新等关中名宿,而且张德民、王彦魁、刘金昌、沈坤山、赵德盛等西府名流常来搭班演出,名噪一时。演出以中路剧目为主,《蝴蝶杯》《双明珠》《凤仪亭》《卧薪尝胆》《辕门斩子》《忠义侠》《回荆州》《玉堂春》《比翼鸟》《双诗帕》等。经常活动于岐山所属乡镇及周边各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办。 -
82019-10
[ 词条 ]《黄土魂》
现代本戏。田小牛编剧。1991年天水市秦剧团、天水市文工团联合首演。总导演刘韧,导演杨士奋、董秦。该剧以先进人物崔兴美的事迹为题材,在表现崔兴美所作所为的感人之处时,将他放在黄土地特有的地理风貌和文化背景中,力图让观众感到这一人物精神内涵与黄土地的纯厚深沉之情,及两者一脉相通、筋骨相连之感。正是千千万万个黄土地的忠实儿女,铸成这片土地独具的魂魄。该剧于1993年获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 -
82019-10
[ 词条 ]张晓斌
张晓斌(1945~)秦腔剧作家、评论家、编剧。陕西蓝田县人。生于泾阳。1958年从艺,先为演员,后事编导,兼及文艺评论和节目主持人。后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团长。独立或合作创编、移植戏曲剧(节)目百余部(件),排导大小剧目数十出,改编并主演眉户传统剧《张古董借妻》《屠夫状元》;改编秦腔传统剧《狸猫换太子》中的《抱盒》《拷寇》,秦腔传统剧《放饭》等;合作创作有眉户现代剧《陕北婆姨》,撰写编导《大西北乡音》《三秦春浓故土情深》等戏曲电视广播节目10余个。其中,创作并导演眉户现代剧《臂塔圆舞曲》获1993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陕北婆姨》在“首届中国秦腔节”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还有戏剧评论集《戏苑趣话》《梨园趣闻》及《戏曲名段点评》出版行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秦腔爱好者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高等院校戏曲研究会艺术顾问。 -
82019-10
[ 词条 ]《翰墨缘》
范紫东所编剧目。小旦、闺门旦、彩旦、须生、丑唱做戏。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范紫东秦腔剧本选》收录本和《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一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书生温席珍,素喜翰墨,县令陈无量之女秋霞对其字爱不释手,并临摹温之书法。温有寡嫂许氏,与秋霞哥哥陈大少私通,大少怕温生瞧见,偷将其嫂接到郊外居住,并唆其娘家诬告席珍叔嫂有奸,逼死人命。县令陈无量轻信其子胡言乱语,动大刑使席珍屈打成招。秋霞托信使王妈探监,事为大少所知,告于父。陈县令使妻女。途中遇匪遭抢。适浙江巡抚长麟经此救之,秋霞母女暂居抚衙。巡抚暗访,与陈县令同至大少密室捜出许氏,席珍冤明,被巡抚聘为书记,秋霞与席珍始得婚配。 -
82019-10
[ 词条 ]过关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刘倩倩》。小生、小旦唱做并重。事出清代李渔《玉搔头》传奇。甘肃省图书馆藏有袁德全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武宗微服出游,访名妓倩倩,其以身相托,临别赠玉簪。武宗行经威武将军范钦府前遗簪,范女瑞莲拾获。武宗回朝,欲召倩倩,苦无簪证,差官人劝倩进宫,倩不从逃出太原,武宗敕各地按画像查找。时宁王反朝,范瑞莲偕家人寻父途中被兵冲散,因貌酷似倩倩,被送皇宫。倩倩寻至范钦住所,范收为义女。后知瑞莲为倩倩之误,遂送倩倩进宫,两女双封贵妃。 -
82019-10
[ 词条 ]金葳
金葳(1930~2010)戏剧理论家、作家。天津市人。原名王金林,又名秦燕。195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西北文联、中共中央西北区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工作,曾任《陕西戏剧》总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致力于戏曲创作,有《取桂阳》《汉城春秋》《乱世女侠》等作品;论文有《正确对待民族艺术遗产》《戏曲改革应沿着自己的道路走》《当前戏剧创作的几个问题》等100余篇。其中《正确认识理论工作对实践的作用》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另有八集电视连续刷《药王孙思邈》等15部作品行世。是《当代戏剧》正处级调研员,中国作家、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评论家联谊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