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冀福记
冀福记(1942~)秦腔剧作家、演员。陕西商州人。1953年考人商洛居圆,习演秦腔、道情、花鼓与汉剧丑行艺术,兼学创作。曾任西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西安易俗社社长等职。以主演花鼓戏《屠夫状元》胡三而闻名,后又相继演出《六斤县长》《状元与乞丐》《一文钱》等,并拍摄成电影。在秦腔《李陵碑》《霍去病》《青山情》《皇后梦》《游龟山》《白蛇传》及现代戏《郭秀明》等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并多次获奖。创作有歌剧《杨贵妃》《娘啊娘》、舞剧《秦俑魂》、陕西独角戏《带头人》及秦腔古典剧《梦回陇西堂》《盐湖魂》等。是陕西电视台《秦之声》首席点评、陕西电台专为其设《老冀说戏》栏目。 -
302019-09
[ 词条 ]屈智臣
屈智臣(1941~)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蒲城县人。大学毕业后,曾在佳县中学任教。后相继在榆林地区文工团任专职编剧、榆林地区艺校校长。中学时期开始剧本创作,先后有大小20多部剧作上演或发表,有《鸡鸣之后》《红扁担》《春燕展翅》《典型局长》《齐王悔宫》等。其中《春燕展翅》进京演出,《典型局长》由十多家剧团移植成不同剧种上演,大型历史秦剧《齐王悔宫》在陕西省首届艺术节获奖,另有长篇回忆录《毛主席转战南北》(与人合作)以及40余首歌词等作品行世。 -
302019-09
[ 词条 ]《一罐银元》
现代本戏。赵西文编剧。唱做并重戏。1963年咸阳周陵五一倶乐部首演。本剧讲述了关中某村地主冯邦彦,土改时将一罐银元埋于院内。后房子分给贫农冯志德、赵兴居住。1957年蒋介石企图反攻大陆,冯邦彦与外村王福元勾结,图谋复辟,雨夜挖出银元作为活动经费。被队长冯志德察觉,揭露了事实真相,遂得破案。《一罐银元》剧照(戏曲研究院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西安事变》
现代本戏。杨克忍、李哲明、范角、段肇升编剧。唱做并重。1978年西安易俗社首演。导演陈尚华、王霭民、刘幼民、李箴民,音乐设计卢东生,舞美陶隆。郭保华、尹良俗、张忠义、伍敏生等演出。本剧讲述了1936年日军侵华,蒋介石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亲赴西安,威逼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往陕北“剿共”。张、杨于12月12日对蒋实行“兵谏”,发生了震惊中外之西安事变。在内战一触即发之际,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毛主席委派,率领代表团至西安,粉碎亲日派的投降阴谋,迫使蒋介石接受张、杨二位将军之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全国民族抗曰统一战线的形成。 -
302019-09
[ 词条 ]王小民
王小民(1929~ )一级导演。陕西西安市人。10岁参加边区七月剧团,工武小生。擅演《长坂坡》《别窑》《八蜡庙》,及现代戏《保卫和平》《兄弟会》等剧目。1949年后一直从事秦腔等戏剧导演和导演培训工作,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导演。主导的剧目有《法门寺》《屈原》《烈火杨州》《刘巧儿》《借当》《铡美案》《游龟山》等。同时也研究秦腔传统表演、导演艺术理论,有论文《对秦腔导演方法的探索》等;并与王炎写成《秦腔表导演艺术》;还有艺术回忆录《足迹》出版。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
302019-09
[ 词条 ]胡文藻
胡文藻(1928~1974)秦腔演员、教练。袒籍安徽,陕西西安人。乳名西秦,原名长进,艺名昌锦。13岁考入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工小生。其嗓音清亮,扮相英俊,身手矫健,文武不挡。擅演剧目有《拿高登》《霓虹关》等,尤其《黄鹤楼》可惊动四座。后因嗓音不济,改做教练。先后于西安上林剧院、晓钟剧社、三意社任教。1950年加入圈北民众剧团,后转入陕圃省戏曲剧院和陕西省火线文工团,才排行《逼上梁山》《反徐州》《节振国》《苦菜花》等戏。 -
302019-09
[ 词条 ]戏班
旧时民间艺人演出团体。最早的秦腔戏班“高台县乐善堡忠义班”可能明初就已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甘肃省文主管部门调查发现该社有“洪武十一年整建乐善忠义班”字样账簿一卷;另在乐善堡关帝庙戏楼发现该班历次购置戏箱的记载,以及现存该班清代早期戏曲文物数件。该班最早以演唱曲子戏为主,至清乾隆嘉庆时依然沿袭着曲子、秦腔“两下锅”。建班以来,因其“亦农亦艺,好乐好善”,故称“乐善忠义班”。明正德十六年(1521),由陕西周至举人张附翱在周至乐户王锦班底基础上建立的张家班,也是目前所知创建较早的戏班。除此还有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临泽沙河渠忠义班”“营武班”。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载:“西安乐部著名者凡三十六,最先者保符班。”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各地组班演戏风气更为盛炽,陕甘各地戏班林立,仅以凤翔府为中心的西府秦腔就出现了义兴班、聚顺班、顺义班、永顺班等四大班,还有八小班、二十四个馍馍班等三十多个班社。兰州也相继建立牛家班、福庆班、东盛班等,还有宁远(今武山)的于家戏班、张掖的大众班及景泰同乐社、秦州魁盛社等。民国初年,北京戏曲艺人行会组织正乐化育社以与同称为“清吟小班”的妓院相区别,倡导改京剧班为京剧社,各大秦腔戏班也效法,从此改班为社,如易俗社、三意社、化俗社、榛苓社等。但习惯上仍旧常把秦腔演出团体称为戏班,有时也笼统称其为“班社”。戏班组班秦腔班社就其性质可分为四类。一是由知名老艺人出资或集资创建,俗称内行班。这种班社大多为求生计,占戏班的多数。二是由地方豪门富户或巨商大贾出资建班,俗称外行班。这类班社多为牟利赚钱,带有商业性质。三是由开明知识分子或军政要员出资或集资建社,旨在改良戏曲,宣传政见,承担社会教育与移风易俗之任。这类班社在民国时期居多数,多在城镇设址。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团体集资组建,旨在宣传革命,为工农大众服务。戏班人员戏班中的起班人,称班主、班长或东家(剧社称社长,剧团称团长)。各戏班人数不等,多由40~80人组成。设有管班人,俗称领班长,管理班内班外重大事宜;账房一人,管理内外经济、财务收支;派师一人,负责排定演出剧目和分派演员及演职人员考勤工作;跑班长一人,负责联系台口,签订演出合同。还配有杂工和伙管、炊事人员,负责生活。服装行头4~5人,分管大衣箱、二衣箱、头帽箱、刀枪把子箱。文武场面12人,负责文场、武场演出伴奏。演员按行当角色,每个行当都有挑梁把式、二把式、三把式。戏班与演员的关系一般为雇佣关系,雇用期多为一年,也有搭班后长期雇用的。雇用时双方要签订合同,合同期满,才能解雇。无特殊情况,不得中途解雇和离班。演员薪金按合同所订的戏份分钱。民国以后的剧社大多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社长,成立社委会和多种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根据社章社长规定任期,可以连选连任。演员采用聘任制,待遇实行供给制、薪金制和奖金制三结含制度。根据表演水平评定薪金。解放区戏曲剧团团长由主管上级任命,演职人员由革命队伍中有文艺特长的人员组成,实行战时供给制。戏班演出形式戏班的演出形式主要有庙会演出、节会演出、戏院演出、堂会演出等。其中庙会演出和节会演出,是大多数秦腔戏班的主要演出形式,各戏班跑班长提前一年联系好台口,次年戏班严格按照所签含同的戏码(演出剧目)及格外要求(地方忌讳),按时开戏,不得有误和擅自改动戏码,会方将按合同商定戏价支付酬金。戏院演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有固定演出场所的戏班,如易俗社在易俗社戏院演出,三意社在三意社戏院演出等。有的班社虽无自己的戏院,但常年合同租用别家戏院,如牖民社租用榛苓社戏院,天水鸿盛社租用“醉白楼”饭庄并改建为戏院常年售票演出等。堂会演出虽然不是戏班的主要演出活动,但酬金较高,特别是名角经常被富户人家点名请去,作为红白喜事或祝寿、辱子等喜庆活动招待宾客,当地军政要员也常提调戏班演唱堂会。堂会演出除商定好的酬金外,还多有赏金,演员多喜欢参与演出。 -
302019-09
[ 词条 ]王群定
王群定(1925~2001)戏居瞭、导演。陕西西安市人。在边区演过《放捉》《民族魂》《关中四杰》《洪承畴》《黄鹤楼》等戏。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毕业后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执导《法门寺》《李双双》《两颗铃》《隔门贤》《梁玉娘》等现代与古典戏30多部。其中《法门寺》和《送猪》分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汇演导演三等奖和省青年演员汇演导演奖。还创作、改编、移植了《十五贯》《一家人》《燕子河》等10余出戏。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