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程婴
秦腔《八义图》中人物造型。春秋时期晋国人,国相赵盾的门客。因赵盾被奸臣屠岸贾,满门抄斩,程婴为救赵盾之孙赵武,以自己儿子与之调换,将其抚养成人。15年后,赵武长大,程婴以“八义图”对其述说身世,后赵武亲手杀死屠岸贾,赵氏终沉冤昭雪。该人物造型属生行,须生、老生两门抱应工。清末以来,李云亭、刘毓中、苏育民、杨全儿、郗德育、都成子、王益民、盛三德、马炳南、刘易平、张方平以及炱宗汉、雷开元、白贵平、阎瑞民、李胜中等都饰演过这一角色。该人物为陕西名须李云亭之拿手戏;易俗社刘立杰、刘毓中父子,三意社苏育民,甘肃名须杨全儿、郗德育、盛三德、李夺山等以须生应工程婴,皆红极一时。人物扮相为俊扮,从第二回《抄杀赵府》至第七回《舍子救孤》以须生应工,挂黑三绺,戴高方巾,穿青素褶子,系丝绦,下穿青素裤,足穿厚底靴。第八回之后,以老生应工,挂白三,戴鸭尾巾,穿绛色素褶子,下穿青素彩裤,足穿厚底靴。第十一回,戴白发鬏,穿古铜色褶子。第十二回,则戴员外巾,穿蓝色鹤帔。刘立杰饰《八义图》之程婴 -
82019-10
[ 词条 ]王允
秦腔《五典坡》人物造型。为唐代三朝元老,官居宰相之职。生三女。大女王金钏,与苏龙为妻;二女王银钏,与魏虎为妻;三女即王宝钏,与薛平贵为妻。是秦腔艺术造型中嫌贫爱富的典型。此人物属生行,以老生应工。陆顺子、刘立杰、郗德育、谢鸿民、文汉臣、王君秋、赵超峰等都饰演过这一角色。其扮相为俊扮,挂白三,戴相貂,上穿绣金团龙红蟒、围玉带,下穿素红彩裤,足穿厚底高靴。渭南市人民剧团赵超峰饰王允(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李炳南
李炳南(1878~1927)清光绪秦腔演员。甘肃天水西秦鸿盛社创始人之一。主工须生,兼演花脸。陕西周至县人。艺名金娃,因其戏路宽,声嗓好,有“金嗓子”之称。幼时随农村戏班学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率江湖班到天水与当地魁盛班合并,创建西秦鸿盛社,并任社长。1919年率社至兰州演出,轰动一时。扮演《洪羊峪》之吕蒙正、《甘露寺》之乔阁老、《烙碗计》之刘志明等,颇具风米。在净角戏中,还成功饰演了屠岸贾、贾似道、曹操、项羽等角色。曾主持排演《封神》《列国》《三国》等多部连台本戏,其中52部连台本戏《东周列国志》,为世所罕见,成为目前中国梆子剧目中规模最大的一部连台本戏。 -
82019-10
[ 词条 ]田云山
秦腔《游龟山》中人物造型。为明代江夏县令,进士出身。该人物造型属生行,以须生应工。三元官、刘毓中、耿善民、王义民、肖顺和、王超民、王正民、高升平、陈信民、赵集兴、李林平、姜能易、杨天易、惠焜华、白贵平、王凤梧、雷开元、任炳汉等均饰演过这一角色。其扮相为俊扮,挂黑三绺,戴方翅纱帽,穿黑色或蓝官衣,围玉带,下穿红色素裤,足穿厚底靴。 -
82019-10
[ 词条 ]牛宝山
牛宝山(生卒年不详)清末秦腔演员。工须生。甘肃通渭县苟家堡人。自幼丧父,母携其再嫁于刘姓。刘乃宝鸡人,以须生擅长。清光绪四年(1878)刘随戏班入陇,至苟家堡,其地学戏者甚多,见刘腹笋甚广,亦乐于授人而受到众人挽留。后刘娶宝山之母安室以居。宝山生性聪颖,自幼承刘□传身授,尽得其秘,又受班中老伶熏陶,故能兼蓄并重,撷取所长,由是名噪一时。擅演《八义图》之程婴、《辕门斩子》之杨延景、《断臂说书》之王佐、《审头刺汤》之陆炳等角色。最为脍炙人口剧目一为《十道本》,为王宝童亲授;一为《司马邈断阴》,为陈明德亲授。其司马邈一角,高肩凸臀,面目狰狞,手舞资板,花样百出。演出时台上置一盆,盛烧酒数斤点燃后蓝光熠熠,鬼声嗷嗷,阴森可怖,真似阎罗再现。 -
82019-10
[ 词条 ]二楼子
二楼子(生卒年不详)清光绪时期秦腔演员。工须生,为清光绪初年玉盛班之须生台柱。陕西咸阳人。擅演长靠和纱帽戏,如《铁冠图》之周遇吉、《光武山》之秦琼、《广寒图》《玉凤簪》《八件衣》《九件衣》之县官等。最出奇者要数《秦琼表功》《李渊劝军》二剧,白口清晰,深情兼美,一气呵成,令人赞叹。王绍猷曾著文称其为“秦腔泰斗”,并有诗赞曰“独立鸿爪,流水无闻”。后来的文须生演员,多有继承与发扬其技艺专长者。 -
82019-10
[ 词条 ]万成子
万成子(生卒年不详)清末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本姓刘,自幼好戏,拜银福子学艺,后继其师成为金盛班之多年台柱,故有“假银福子”之誉。其戏路较宽,纱帽、靠甲均通,文武皆能。尤善演杨家将各戏,如《金刚庙》《状元媒》《洪羊洞》《破天门》等剧目,无一不精。其胞弟年儿,亦学须生,但以唱工著称,表演动作逊于万成子。其子刘钰华在益民社工青衣,颇具功力。因一家三人剧坛献艺,故被传为梨园佳话。王绍猷赞其为:“刚毅豪爽,气派伟大,难兄难弟,梨园佳话。” -
82019-10
[ 词条 ]马(平民)派
马平民创造的丑行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平民(1898~?1946),号和亭,乳名平儿,陕西永寿县人。尤善揣摩人物心态,模仿力很强,为人性情温和,斯文雅静,故有“马博士”之誉。观众还以当时名丑汤涤俗、苏牖民同按姓名谐音共称誉为“酥麻糖”三大家,也系当时“易俗社六君子”之一。初饰话剧中角色,戴红顶花翎,台下群以“马大人”呼之。二十年代,与苏牖民曾在武汉演出《复汉图》之两丑角,当地署名天印山樵的诗评赞曰“曼倩淳于各肖真,解颐笑倒几多人”“争看平民与牖民,喜笑怒骂日翻新”。三十年代在北平演出,齐如山以为马派足以与京剧肖(长华)派并肩,而肖长华也尊称其为“马博士”。马平民的“反串”本领也很惊人。和汤涤俗合演《司马拜台》,马饰诸葛亮,汤饰司马懿,虽非本工,还真像那么回事,通体一本正经,唱念表演,各循成规,但偶尔也有意出点洋相或开开玩笑。汤在司马懿亮相时,就大转其眼珠子,滑稽可笑,全场哗然,这种亦庄亦谐的演法,也属反串戏的一个特色,观众很能理解接受,甚至就看这个劲儿。马所扮诸葛亮虽难出怪招儿,却模仿名宿王文鹏的嗓音韵味,几能乱真,观众欣然叹服。四十年代名旦邓维民欲“反串”《折桂斧》陈勋,马主动要求“反串”娃娃生陈植,邓喜而应允,但有言在先,求马不要逗他笑,待演至陈勋要打陈植时,马突然以稚气幼童哭声及动作应之,邓维民最终还是笑了场。马还曾“反串”架子花脸戏《火焰驹》的《艾谦传信》,紧凑火炽,神情峻急,一锤一脚,毫不含糊。马平民饰《双锦衣》之徐本德(易俗社提供)马(平民)派艺术特色马派之长首先在于独出心裁,同样一出戏、一句话,让他演来、出自他口,总能花样翻新。而且能够根据角色,表演出各种人物的个性,决不专事因袭旧套,或一味逗人发笑。但有时说出几句冷隽与轻俏的话语,又不免引人会心一笑。折子戏《走雪》中他一人兼演三个丑角,晋福长说山西话,他则分别说山西话、湖北话和四川话,而且语音地道,不落“酸溜”迹象。与苏牖民合演《庚娘传》的两个揭墓贼,当挖开墓道钻入时,本来偷偷摸摸、战战兢兢,马却突如其来向对方道出一声请!”使人物情境出现巨大反差,谐趣顿生;当从墓穴中背出庚娘,庚娘意外复活,两揭墓贼吓得尿湿了裤子,马又冷不丁问对方:“兄……兄弟,你……你穿没穿多余的裤子?”既鲜明,又含蓄,令人捧腹不止。本来他正全神贯注地摇着船桨,忽然听到尤庚娘船上唱出:“……揭墓贼贪财帛坐地分赃。”不禁打了个喷嚏,又引发全场哄然一笑。而他自己却若无其事地撑着船,摇着桨……饰演《蝴蝶杯》之董威,黑纱、红蟒,白四喜,巍巍然一位官府大员,一段韵味深长的道白说得既爽利又沉着,既威严又慈祥,宛然一个有地位、有资历、律例纯熟、善推案情的年迈官吏。后来演此角者,不少人模仿他的神情和道白。其行腔吐字和做:工身段,都颇有特色。马平民饰《香女》之任柳氏(易俗社提供)马(平民)派表演马平民的演技既吸收秦腔的传统,也有自己的创造,还有对其他剧种的吸收,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丑角艺术风格。正因此,他的表演干净清爽脱俗,富有文化韵味,“丑角不丑”,观赏性极高。通过感染、诱发使你忍俊不禁,欲罢不能。其神韵酷似相声大师侯宝林,可谓“我本无心说笑话,却是笑意逼人来”,堪为二十世纪秦腔丑行之冠,至今尚无人出其右者。曾有打油诗三句半赞曰:“大号马和亭(和亭为马之号),痩得像活龙,玩意台上见,全能!”马平民饰《双锦衣》之徐本德(易俗社提供)马(平民)派做工身段马平民在秦腔《杀驿》饰一丑扮驿卒,当驿丞接到上司紧急公文,神情紧张地拆看时,驿卒一旁默默模仿驿丞神态的表演:驿丞看,他也看;驿丞念,他也念;驿丞瞪眼他瞪眼,驿丞手颤他手颤。这几乎已成固定程式。不同者,有的演员演时,似乎意在逗趣儿,因而只是无目的地模仿而已,虽然不无喜剧效果,但观众对驿卒这个人物,不过做颟顸滑稽观罢了。而马平民演来,是先对驿丞进行观察,发现“老爷”其所以神色突变,全由见到公文所致,于是不由自主地对照模仿起来,借以寻思其中奥秘。这样一来,模仿的表演就有了内容和依据,体现着驿卒对老爷的关切,绝非“耍怪”而已。故每演至此,观众心目中的驿卒,不是滑稽颟顸,而是既幽默风趣而又憨痴可爱了。可见,同样的表演形式,马能深挖其内涵,“戏味”自然大不相同。《蒋干盗书》是马派当之无愧的艺术珍品。当蒋干偷看那封特意安排的书信时,佯醉卧榻的周瑜却故送鼾声,蒋干不禁一惊,急忙隐身桌侧,屏气敛声,马于惊险中含着微笑,透出“鼾声竟如此吓人”的自嘲。樊新民演此剧虽宗马派,却显出极端警惕,注目提防,一脸紧张,显然尚未悟透马派之戏理,也全然失却了马的这份“幽默”。樊新民也是一代名丑,但师徒间的素养差距和风格差异还是显而易见。樊新民尚且如此,其他人更就可想而知了。马(平民)派扮相《蒋干盗书》中值得注笔一述的是那顶帽子,表演更是别开生面。蒋是文人,自然戴“文生巾”或“文丑巾”,但这个“巾”,却与众不同,其上端左右两侧,垂挂着一双月牙形的“帽带”,活像两个大问号,人动它晃,颇有纱帽翅儿的感觉。这一耐人寻味的装扮,正由当年画家兼名票李友鹤和该剧导演封至模共同研究设计,没有按京剧戴花四楞子帽,穿花道袍及布袜子云子鞋,而着眼于蒋干的特殊身份和总体形象,?改穿湖色学士衣,腰系锦绦,足蹬朝方,戴古铜色学士巾并挂了左右一双“问号”。经如此“包装”,蒋干果然神气十足,儒雅风流,反衬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影射暗寓。而一双“问号”乍看起来,似乎是个小玩意,但首先它有戏曲艺术的夸张美、装饰美,与蒋干的身份、性格、脸谱、服装和谐一体,达到造型的完整,且渲染体现出人物的滑稽可笑;其次,帽子两端所加帽带很适应戏曲表演的象征手法。蒋干从酒宴上下来,低着头,弯着腰,微微一顿,帽带自然而然左右摇摆,“醉态”十足;蒋干巡视帐内帐外,帽带即随其急促的步伐前后闪动,显示出人物内心的极度紧张;盗书成功,自以为得计,帽带上下翻飞,又表现出人物的狂喜和张扬。帽带的设计,对表演而言,既丰富,又传神,谐趣深意双获。马(平民)派代表剧目与传承马派代表剧目主要有《蝴蝶杯》《群英会》《庚娘传》《玉虎坠》《看女》《送亲演礼》《三知己》《软玉屏》《新忠义浃》《走雪》《杀驿》《双锦衣》等。著名丑角演员樊新民、雷震中等皆出于其门下。樊新民陕西秦腔丑角演员。1923年生。陕西蓝田县人。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继承了马平民之艺术风格,既演小丑、方巾丑,还演官帽丑。1989年去世。其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同时又能结合自己的条件。如《游龟山》中饰卢世宽、董威,前者一副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形象,后者则是谙于世故的老谋深算之态。另有《劝新郎》《蒋干盗书》《三滴血》等戏,诙谐、逗趣、幽默、世故,毫无雷同。曾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學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雷震中笔名震文、雨田。秦腔演员,工丑。1927年生。陕西蓝田县人。10岁考入西安易俗社,先习小生,后改工文丑,师承马平民、袁乃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在《一家人》中以饰演白老五和《游龟山》之家郎,获西北文化部工作模范奖、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三等奖。他演的小丑角色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表演幽默,很有风趣。而且每演一角,总以严肃的态度设计一些别出心裁的动作来表演滑稽可笑的人物。唱腔、道白亦很有特点。在现代戏《红梅岭》中扮演的王进财,个性鲜明而生动,参加秦腔电影艺术片的拍摄,并扮演周仁祥一角。也常在当地报刊发表传记、评介文章等,另有《秦腔名演员传记》一稿待刊。1989年退休后专志研究秦腔艺术和易俗社。曾任西安易俗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