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两亲家打架》
中路、西路东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看亲家》《亲家母打架》《看女》。摇旦、正旦唱做戏。事出《缀白裘》。现有三个版本存世,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五十六集收录张福来口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乡里胡妈之女野花,嫁于城里李某为妻。胡妈携子往探,知野花受欺,两亲家为此言语失和,先是辱骂,继而相打,后经邻里劝解,相互赔情,遂和睦。甘肃省秦剧团郭宝宝饰《两亲家打架》之任柳氏、王志萍饰野花(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秃子闹房》
中路、东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秃子劝妻》。小丑、小旦唱做戏。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1934年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秃子蒋辉,娶一枝花为妻。花烛之夜,见夫无发,不愿同睡。蒋辉说破嘴皮,妻仍哭闹不止。蒋母进屋劝解,说有发之人不务正道也是枉然,妻止哭,感谢婆母教导。 -
82019-10
[ 词条 ]哈密县易俗剧社
新疆秦腔班社。1944年由秦腔老艺人、胡华明百等组。营业演出。常演剧目有《五典坡》《游西湖》《白玉楼》《女起解》《火焰驹》《白蛇传》等。该社王桂兰、魏牡丹的登台演出在哈密开创了女伶先河。1948年因无力支撑,由汉文会接管经营,次年夏,因经济困难而解体。 -
82019-10
[ 词条 ]王宝顺
王宝顺(1912~?)秦腔演员。工净。陕西宝鸡人。外号老鸡蛋。自幼学艺,师从李恒开(艺名“瞪眼红”)。1940年入疆,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新中舞台搭班唱戏,也担任过戏班经理、领班等,常在奇台、木垒、阿尔泰等地演出。1956年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秦剧团。他戏路较宽,生、净、丑皆能。擅演《铡美案》之包拯、《破宁国》之朱亮袓、《杨家将》之杨延昭、《四进士》之宋士杰、《游龟山》之田云山、《下河东》之赵匡胤,以及丑角戏《花子拾金》之仁义、《张琏卖布》之张琏等。 -
82019-10
[ 词条 ]《无影簪》
《无影簪》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反冀州》《进妲己》《纣王游庙》《女娲宫》等。含折子戏《杀己》。花旦、净、须生唱做并重。清光绪初年陕西德盛班须生十八红所演苏户、赵杰民高足曾鉴堂得饰妲己堪称一绝。事出《史记——殷本纪》《国语》《武王伐纣平话》《封神演义》第三回。清末民国甘肃、西府秦腔班社常演。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山西地方戏曲汇编》第六集收录蒲州梆子本,《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编》第二集收录刘洪山口述本,《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十二集录有《前冀州》本等。武山县秦剧团白红艳饰妲己、郭芳明饰纣王(孟云提供)剧情简介 殷纣王于女娲庙降香,见女娲塑像甚美,题淫诗于女娲庙墙,女娲圣母震怒,赐无影簪于九尾狐精、玉石琵琶、九头雉鸡三妖,使其下凡蛊惑纣王,扰乱朝纲。纣王回宫,思美之心愈切,佞臣费仲乘机献言,欲纳冀州侯苏护之女妲己为妃,苏不允,并题诗一首于宫门而去。封怒,遣兵讨伐办护,后西伯侯遣散宜生来访,向苏护晓以君臣大义,陈以利害关系,苏护只好进妲己入朝歌。途中,九尾狐精吸去妲己魂魄,借体成形,化作妲己。纣王见之大喜,册封为妃,苏护亦进位于太师。人物扮相 主要人物殷纣王,二净应工,勾大白脸,两腮敷以少许淡红胭脂,隐寓其为好色;着黄蟒,挂黑满,登高靴,头戴天平冠,手持金色折扇。苏护须生应工,俊扮,肉色打底,硬靠,背插靠旗,外斜半套绿蟒(右臂露外),戴鸡盔,挂黑三绺,足蹬虎头绿靴。妲己,小旦应工,俊扮,着宫装,梳古妆头,穿花绣鞋。代表唱段 苏护进得二堂持剑欲杀爱女姐己,夫人劝阻,夫人和苏护即唱如下一段对唱。夫人唱:[滚白]我叫叫叫一声老爷呀老爷,你看我夫妻年过半百,膝下只有妲己一个女儿,你怎忍将她剑下丧命,怎忍心绝断这父女之情了![苦音二六板]劝老爷莫要太执绝,听为妻把话说心里。咱夫妻年过半百少儿女,一子一女甚罕稀。妲己她生来真贤惠,孝父母敬兄长习学针功。你怎忍叫女儿无故毙命,怎忍心斩断了父女之情。苏护唱:[苦音带板双缍]见夫人她哭掙悲悲切切,细思想此事儿该也不该。苏治伯五十三奉君数载,只生下她兄妹两个骨血。殷纣王登了基淫心邗外,他要纳我女儿妲己坐宫。我有心进妲己朝歌城下,这奇耻羞杀我苏护全忠。思在前想在后事出无奈,[二六齐板]儿呀你解父忧把剑自裁。音像资料 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2007年甘肃省西和县秦剧团排演的全剧音像光碟并出版发行。 -
82019-10
[ 词条 ]革命样板戏
特指出现在“文化大革命”特定历史条件下,以革命题材编演的8个现代京剧剧目:《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杜鹃山》《龙江颂》《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这8部作品,原本都是广大京剧工作者的艺术创造成果,后被“四人帮”所窃取,变成实现其政治野心的舆论工具之一。特别是江青一伙将其奉为戏曲的最高典范,以极“左”的政治手段作为“样板”在全国强行推广,使之走向极端也陷入僵化,并与观众审美意念日趋对立。尤其要求各地方剧种僵化地模仿、移植、搬演,不仅从根本上破坏了艺术创作规律,也造成“八亿人民八台戏”的万马齐喑局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秦腔剧种也对其进行了移植和演出,对于唱腔音乐的创作,秦腔音乐工作者在当时严遭禁锢的羁绊中,也在创新和发展上做出不小的努力,有些成功的唱段或片段,依然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听奶奶说红灯英勇悲壮”“八年前风雪夜”“今日同饮一杯酒”以及“说红灯”等,至今仍活跃于秦腔舞台上。贠宗汉饰《红灯记》之李玉和、闫佟贤饰李奶奶、马友仙饰李铁梅(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大树西迁》
现代本戏。陈彦编剧。2009年陕西省戏曲剧院首演。总导演胡筱坪,导演王青,作曲王激、薛天信、谭建春,配器徐光明、周福田、张德宁,舞美设计韩生、罗相贵、王军。李梅、刘照亮、郝卫、官小良、李君梅等演出。本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响应党的号召,从沿海大规模西迁内地,投身于西部开发建设。以孟冰茜教授一家二代人西迁50年的奋斗历程和生命轨迹为主线,用六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侧面,演绎出了主人公50年情感嬗变、思想升华的心路历程,艺术地再现了哪个壮怀激烈的年代,昭示了共和国知识分子“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的生存理念,展现了他们前仆后继、忍辱负重、热血担当的人格精神。在讴歌知识分子对西部教育无私奉献的同时,也表现了憨厚、善良的大西北人民对知识分子的爱戴、呵护和滋养。剧本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获得文化部专项排练资助、“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中国戏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
82019-10
[ 词条 ]明正社
陕西秦腔班社。1941年由贾志明创办于泾阳。前身为李正敏组建的正明社。先后有刘易平、闯更平、郭玉民、焦晓春、田德年、张建民、田艺奎、任哲中、高登云、孟遏云、何振中、肖若兰、宁秀云、余巧云、阁振俗等搭班演戏。常演剧目有《回荆州》《铡丁勇》《铡美案》《白玉楼》《国士桥》《草坡面理》《黑叮本》《蝴蝶杯》《八件衣》《出五关》《挑袍》《激友》《拷寇》《金水桥》《十八扯》《献川》等。在渭北享誉甚高。1949年被三原专署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