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困荥阳》
《困荥阳》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火烧纪信》《纪信替主》等。须生、大净唱做并重。事出《史记高祖本纪》,《西汉演义》第六十四回,元顾仲清《荥阳城火烧纪信》杂剧等。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杨春生口述秦腔抄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胡全海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城内,张良设计,纪信乔扮刘邦,出城向项羽投降;刘邦假扮士卒乘隙逃走。项羽察知大怒,用火烧死纪信。 -
82019-10
[ 词条 ]《张良刺秦》
《张良刺秦》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博浪锥》《博浪沙》《双锥记》。事出《史记留候世家》及看松主人《双锥记》传奇。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常演,正生、大净唱做工戏。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秦用暴力灭六国,天下统一。张良为韩国报仇,结交力士范海公,欲锤击始皇未遂。张良逃下邳,藏友人项伯家。 -
82019-10
[ 词条 ]扇子功
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艺的一种。演员借助扇子道具进行各种表演的基本功。秦腔的生、旦、净、丑各行当人物都有此表演。技法大致可分划、开、合、遮、抖、搭、画、煽、转等多种。尤其秦腔花旦、小旦的扇子技法最为丰富,并常与水袖功技巧相互配合,形成数十种优美的姿势造型。 -
82019-10
[ 词条 ]水袖功
秦腔借助服饰表演技艺的一种。“水袖”即蟒、帔、氅、褶戏曲服装袖端所缀2尺多长的白绸。因其甩动时形似水波,故名。演员常常借它进行各种花式表演,来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与感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戏曲演员对水袖的戏剧作用愈来愈加重视,其表演技巧也更趋复杂繁难,尤其一些戏中的旦行角色,为突出其表演的舞蹈美,还将其从2尺加长到6尺甚至8尺,使水袖成为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之一。水袖功在秦腔舞台上运用极广,生、旦、净、丑几乎各有一套程式技巧。特别是秦腔花、小旦演员,创造出数十种水袖舞蹈姿势,加强了水袖的舞台表现作用。主要的动作程式有抖袖、翻袖、扬袖等。①抖袖。秦腔传纟允表演程式。由日常生活中整饰服饰动作夸张、美化而成。为身着蟒、帔、官衣、开氅、褶子等长袍宽袖服装的男女角色专用。分双抖袖、单抖袖两种。双抖袖即双臂向胸前蜷曲,由上而下,由里向外甩袖,然后再用腕和拇指慢慢将袖缓缓钩起,使水袖折叠置于腕部。单抖袖仅用一手动作。“抖袖”多用于角色上、下场时,或同“亮相”“正冠”“理须”“整服”组合在一起。也可作为剧中开唱或突出重点念白时表示情绪的起始动作,也可起到叫板或叫锣鼓点子的作用。②翻袖。秦腔传统表演程式。用臂、腕、指的弹力将水袖翻至腕上。有正、反、单、双四式。“正翻袖”由内向外翻,“反翻袖”由外向内翻,“单翻袖”为左右分翻,“双翻袖”为左右同翻。通常为先正后反、先单后双表演。③扬袖。秦腔传统表演程式。有斜扬、平扬、双翻扬诸式。斜扬为踏右步,按左袖,上右脚,随即踏左步,左袖盖住右袖,右膀由下向上拧至右斜方,弹腕出袖;平扬与斜扬同,唯正前方出袖;双翻扬为踏右步,按左袖,双里盖袖向里㧟腕子,向上翻起再向前弹出。 -
82019-10
[ 词条 ]李怀坤
李怀坤(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工净。陕西西安市人。又名“碎秃子”。幼习丑角,曾在《哭杀场》中饰丑丫鬟,每至台前,两耳即可自动,观众皆都称奇。后专工花脸,《破宁国》《苟家滩》《捉潘璋》《斩单童》《九龙柱》等,均系他所擅演的剧目。曾在三意社演出多年。后到陕西省戏曲专修班任教练,刘茂森等皆出其门下。 -
82019-10
[ 词条 ]《易俗社秦腔剧本选》
秦腔剧目选集。西安易俗社编。1982年7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选录了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李约祉、吕南仲、李仪祉、封至模、谢迈千、淡栖山10人。1949年前编写的12个剧本,并对每个作家生平、著作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书前有郭汉城所作之“序”。 -
82019-10
[ 词条 ]赵毓华
赵毓华(1892-1961)秦腔演员。工净。天水市三阳川人。艺名赵大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天水西秦鸿盛社。在《五台会兄》一剧中扮演杨五郎,所做十八罗汉台架,别具一格,富有雕塑美。擅长勾画脸谱,在前人脸谱的基础上,又有独创,如三教主、艾谦、张飞、方腊、单童、马武、钟馗等,皆浑厚大方,各显神采。为鸿盛社培育了许多青年演员,如该社第三代班主净角李映东,就是其得息门徒。赵lit华之弟赵白求,生于1897年,秦腔演员。主工花旦。自幼受乃兄影响,酷爱戏曲。人称“十岁红”,是当时著名花旦之一。8岁便跟班学艺。10岁成为天水鸿盛社的演员。由于嗓音亮,扮相俊美,专工花旦一门。擅演《皇姑打朝》之皇姑、《血手印》之王桂英、《游西湖》之李慧娘、《八件衣》之张香英等。1955年去世。 -
82019-10
[ 词条 ]《范紫东秦腔剧本选》
秦腔剧目选集。西安易俗社编。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选录了范紫东1916年至1947年所创作上演的秦腔剧目《大学衍义》《软玉屏》《三滴血》《翰墨缘》《关中书院》《伉俪会师》《新华梦》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