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黄河
黄河(1932~)戏曲评论家。陕西咸阳市人。又名王强。1949年参加工作,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室副主任、中华襄园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戏曲志陕西卷》副主编。先后在国及省内发表论文、评论、剧本、曲艺、歌曲作晶409余篇(首),作品秦腔《绑婚记》(与人含作)获1988年省“海燕杯”法制文艺调演剧本二等奖;《生活耀光彩》《戏曲现代戏导演调度浅论》《金戈铁马秦皇曲》《功垂千古的历史画卷》《喜看海瑞驯恶“虎”》傷真可信艺术美》《艺无止境,探索不息》《个性鲜明、色调丰富》等获省优秀论文奖。系陕西省戏剧评论家联谊会理事。 -
32019-10
[ 词条 ]钱森
(1928~)秦腔演员。宁夏吴忠市人。14岁学艺于银川庚辰俱乐部,师从杨正俗、姚茂秦、刘玉勤等。其唱腔吐字真切,韵味浓郁,并形成低回婉转、徐舒醇厚的风格。演出剧目颇丰,尤功于刻画悲剧性人物。1949年在人民剧团任主演。1954年前往上海观摩华东戏曲汇演,将越剧《庵堂认母》搬上秦腔舞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主要致力于唱腔研究、培养学生和导演工作。七十年代后期,任宁夏艺术学校副校长。1988年退休。 -
82019-10
[ 词条 ]振兴社
甘肃秦腔班社。1932年在宁县早胜镇组建。班主杨正藩,陕西临澄人,是“哥老会”大爷,故人称杨大爷。1919年,杨正潘从陕西临潼到甘肃省宁县早胜镇。1930年任宁县民团团总,兼管早胜粮台,征收镇内各种杂税,还开设赌场营售烟土,由此财力大增。于1932年投资组建振兴社戏班,聘请须生康清元、范秉彦、杨三、樊富秋,旦角生娃子、李君子、阿坝,净角韩四喜、李喜林、孟老幺,小生晁富娃、韩永寿,前场钟世亮,板胡张清芳,鼓师张刘裔来班,常年在庆阳、镇原、泾川、正宁、宁县以及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等地演出。演出剧目主要有《月明楼》《春秋配》《破洛阳》《汴梁图》《富贵图》《淮河营》《过沙江》《竹林会》《九龙峪》《水罗帐》等130余本。振兴社同时还设有科班,招收学员,共收两期五十多名学员。教员主要有张庆美、马东升、张新米、钟世亮等。其中张庆美(艺名大少)是徽班出身,他把汉调二黄架子功、毯子功与关中秦腔表演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对振兴社学员的迅速成才起到重要作用。张新米在表演上是全行当典型的董志塬表演风格,各行当的学员都受益于他的言传身教。振兴社科班所教的学员出名的有刘振忠、李德山、屈海山、何兴寿、李兴寿、姚庚升、王兴民、陈如意、杨德山、瞿东云、杨富成、李兴国、刘玉贵、杨生华、董廷义、畅明声、魏世杰等,皆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董志塬一带最活跃的戏曲骨干。杨正藩去世后,其子杨忍儿接任班主,因经营不善,戏班每况愈下,以廉价出售部分箱具而维持,艺人们谑称其为“阿斗”。戏班与科班最后于1947年解体。 -
82019-10
[ 词条 ]《东窗记》
罗雪樵所编剧目。文武生、老旦、白净、净角唱做打并重。事出《宋史?岳飞传》、宋元戏文《岳飞被掳东窗记》、明小说《大宋中兴岳飞传》及无名氏杂剧《东窗事犯》等。宁夏觉民学社首演。本剧讲述了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岳飞奋力抗击、屡立战功。金国四太子金兀术暗中勾结南宋奸相秦桧,设计陷害岳飞,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于风波亭。 -
82019-10
[ 词条 ]平乐社
甘肃秦腔班社。1930年国民党陇东陈桂璋部十三师参谋主任张本仁邀高天喜等著名演员创建于平凉。共办三期,招收150余名学员。首任社长张本仁,于1931年招收50余名学员,学期九年,学员以“中、华、民、国”四字起名。培养出王保华、鲁定国、景乐民、雪文华、熊建民等一批学员。1932年继任社长胡农泉主持招收第二期,共50余名,学期七年,以“平”字起名,培养出薛再平、阎更平、张方平、李林平、焦云平、乔良平、张乐平等。翌年,该社改名“陇东平乐学社”,明确表演、教学为一体的宗旨。1935年陇东绥靖司令杨子恒调防河南,并将两批学员编为新生游艺队赴豫巡演,两年后返回。1941年高希中主持招收第三期,共40余名,5年学期,以“乐”字起名,且首招屈效梅、王彩霞两名女学员。刘文乐、郑守乐、郭康乐、黄旺乐等均出自该班。高希中、范醒华、秦鸿德、黄云亭、张正武、杨实易、张新清等任教,兼学国文、英语等。1946年停办。1949年8月,平凉军管会接管,易名平凉剧社。1950年又改建为新光剧社。演员阵容庞大,先后聘用孟遏云、王文鹏、傅荣启、大麻子、李可易、刘全录、王晓玲、沈和中、沈爱莲、汤秉中等,上演陕西易俗社新编《三滴血》《双锦衣》《韩宝英》《人月圆》等历史剧目以及《家庭痛史》《黄花岗》等文明戏。同时又创办科班3期,培养学生150余名,在表演、音乐、舞美、化妆、服饰等方面立足于改革,成为甘肃秦腔走向改良的代表。 -
82019-10
[ 词条 ]张鼎望
(生卒年不详)清初文学家、秦腔理论家。 陕西泾阳县人。 字荆观,号渭滨。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系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授东明知县。自幼喜好地方戏曲,经常出入庙会观看演出。康熙四十年(1701)写成《秦腔论》一篇,考其历史,论其声腔,赞扬其表演艺术之精湛。雍正十一年(1733)举博学鸿词,坚辞不赴。该《秦腔论》收入《鲁桥八景集》中,焦文彬等《秦腔史稿》中称其是第一部关于秦腔艺术的专论。 -
32019-10
[ 词条 ]赵化俗
(1922~)秦腔演员。工青衣、花旦。陕西西安市人。10岁入长安荣化社学艺,师承党济民、张秀民。不久登台饰演《回荆州》之孙夫人、《打金枝》之金枝女、《访苏扑》之刘兰姐,一时轰动,被群众誉为“虼蚤红”。1943年演出于高陵县化民学社。1947年随该社并入汉中天汉社。以做工见长,曾创造“风摆柳,水波浪”形的大号圆场步法,唱腔上有“闪板”独特技巧。 -
82019-10
[ 词条 ]《扶徐国主》
李干臣编剧。别名《虬髯公》。生、旦、净、丑唱做工戏。事出明人张凤翼《红拂记》传奇。陕西易俗社首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隋末,杨素府有红拂妓者,拜张忠俭为兄,随李靖至长安同辅李世民灭隋。后张忠俭乃偕妻同往海外,立扶徐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