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花脸见丑行。
-
福盛班陕西和甘肃都曾有以福盛班为名的秦腔。①陕西福盛班,清光绪初年关中艺人自组的班社。主要演西安县及渭北一带。班长由艺人自己推举,轮流担任。恩科子...
-
王兴武王兴武(1930-1979)秦腔琴师。陕西西安市人。原名应应、艺成。出身民间音乐世家。11岁入西安正艺社学习板胡,后在清俗社、国光社、正艺社...
-
申毛娃申毛娃(1902~?)秦腔演员。主工花旦。甘肃滇原县人。从小酷爱戏曲,与旦角演员始有钱换帖结为弟兄,后又跟其学戏,亦师亦友。其嗓音柔和,做工...
-
诸葛亮吊孝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柴桑口》《江东计》《孔明哭周瑜》。须生唱做并重。事出《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
-
侯家戏班甘肃秦腔班社。清光绪初年康县大堡子首富侯化歧创办。光绪十六年(1890)取名兴盛班。箱主由侯家世袭,相传侯化歧、侯兆基、侯树义三代。至民国初...
-
丑行传统秦腔四大行当之一。由于化妆时多在鼻梁之上抹一白豆腐块式的脸谱,故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丑角之“丑”,有人解释以“丑”忌“笨”(丑牛为笨)。...
-
焦志敏焦志敏(1932~)秦腔琴师。陕西西安市人。13岁始学操琴。1950年参加西安建国社,师从荆生彦、朱印庆、吴拴娃。1955年调入青海新新剧院...
-
《双灵牌》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抱灵牌》。小生、小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双灵牌》。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和...
-
刘箴俗刘箴俗(1901~1924)陕西秦腔演员。乳名平儿,艺名“虼蚤红”。陕西眉县人。12岁考人陕西易俗社,师承陈雨农、党甘亭。是二十世纪初红极一...
-
华清班陕西秦腔科班。光绪初年胡奎创建于陕西临潼县,原名魁盛班。经常演出〒当地秋神报赛大会与庙会上。光绪中時,开始招收学生。出科的学生中,影响较大的...
-
《反西凉》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割须弃袍》《西凉遇马超》《曹操割须》。含折子戏《战渭南》。事出《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元明杂剧《马孟起奋勇大报仇》及《青...
-
种玉华种玉华(1902-1930)秦腔旦角演员。主工花旦。陕西西安市人。陕西易俗社第三期学生,陈雨农、党甘亭之高足。14岁时以演《柜中缘》而享名。...
-
全盛班甘肃秦腔班社。清光绪初年创建于岷县。创建人翟生,乡试落第后自筹白银3000两,购置戏箱一副,办起全盛班。光绪三十四年(1909),翟生去世,...
-
《考文》西路、南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大考文》。四文丑念白戏。在演出中,四举子均取用“道贯古今”念白形式显示口技。考官仅问举子所答最末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