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凤琴傅凤琴(1934~)秦腔演员。女。工花旦。陕西兴平县人。12岁师从李莲香学艺。初入兴平仁德社,后到咸阳。1952年入西安尚友社,又得惠济民、...
-
云手又称“三花子”。秦腔传统表演程式。常表现人物着急、气愤、激动等情绪。如《辕门射戟》中吕布射戟之前的激动心情,《赵云闯宫》中赵云欲闯宫的决心和...
-
诚益社宁夏秦腔班社。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班主为城隍庙住持黄和尚。演员由他出面雇请,社址在中卫县城内。主要参加庙会助兴演出。演出地点为高庙...
-
祭江秦腔传统小戏。别名《孙夫人祭江》《别宫祭江》《孙夫人投江》《别母祭江》。正旦唱工戏。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西路、中路、南路、东路秦腔常...
-
魏新民魏新民(1941~ )秦腔琴师、演奏员。陝西蓝田县人。1958年进西藏自治区秦腔剧团演员训练班学艺。1975年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主要担任秦...
-
王彩霞王彩霞(1934~)秦腔且角演员。女。小旦、花旦、青衣、武旦皆能。原籍陕西武功,生于甘肃平凉。幼从雪文华为师。在当时平乐学社首演《慈云庵》之...
-
《泰山图》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荆紫关》。本剧讲述了邵峨背父与尼姑苗秀云结婚,父怒,欲处死,其母救之而逃。路遇屠户铁方,欲谋财害命,又为铁女牡丹相救,峨...
-
刘喜戏班宁夏秦腔班社。班主刘喜。清光绪末年(1908)陕西咸阳人刘喜带领近20人的秦腔戏班来到宁夏,经常于各大庙会演出。演出的剧目均为秦腔传统剧目。...
-
站式又称“站相”。秦腔基本功。演员身段、做工等一切程式动作的基础。戏剧人物的一戳一站,都有其程式所规定的姿态与造型,所谓“站取子午,文为八字,武...
-
五路伐蜀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安居平五路》《邓艺扑油锅》《秦密谈天》《智退五路》。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唱做工并重戏。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南路...
-
李省战李省战(1941~)秦腔琴师、演奏员。陕西西人。13岁从事戏曲艺,主操,秦腔、眉户、陇剧、碗碗腔等剧种。为张掖七一秦剧团演奏员并任乐队队长。...
-
刘月娥刘月娥(1942~)秦腔演员。女。工且角,擅于闺阁旦、小旦、青衣。陕西宝鸡市人。13岁入西安三意社学艺。1959年到甘肃,先后在兰州、天水、...
-
取街亭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收姜维》《出师表》。武生为主唱打并重。事出《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徐德喜口述秦...
-
田建华田建华(1942~)秦腔琴师、一级演奏员。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参加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从事专业演奏。后为西安市五一剧团乐队负责人兼演奏员...
-
万顺班甘肃秦腔班社。清宣统元年(1909)朝廷解除“国孝令”后,著名秦腔旦角史月卿(八娃子)联络当年东盛班、福庆班所有留兰艺人,重新组成万顺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