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主编刘斌,陈彦编著。2011 年10月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含 “烽火年代、移师西安、‘文化大革命’ 10年...
-
薛德元薛德元(1927~1992)秦腔剧作家。甘肃武山县人。早年由兰州大学法律系毕业,先后任礼县文教科副科长、武都地区文教部副部长、文教局副局长,...
-
强而仁强而仁(1927~1970)秦腔剧作家、导演。陕西户县人。原名纪父、字强夫。早年考入户县师范,后又考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西...
-
《秦腔舞台美术》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 主编刘斌,王治国、李明瑛编著。2011年10月 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 “秦腔舞台美术发展综述、秦...
-
挂灯戏庙会首场戏或正会晚场戏开演前祭奠神祇的一种仪式性演出活动。因为寺庙、山门都要挂灯,故名“挂灯戏”。挂灯戏的观众,主要是会首和当地军政要人及缙...
-
《秦腔习俗》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主编刘斌,甄亮、史耀增编著。2011年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引言为“文化生态与秦腔习俗”,主要内容有秦腔演员...
-
范克峻范克峻(1927?2010)秦腔剧作家、评论家。甘肃会宁县人。自幼酷爱秦腔。16岁开始票戏,常演剧目有《辕门斩子》《周仁回府》《拆书》等。二...
-
奠酒戏秦腔演出习俗。庙会首场戏(即“挂灯戏”)或正会晚场戏开演前祭奠神祇的一种仪式性演出活动。有“大奠酒和“小奠酒”之分,“大奠酒”也称“双串奠酒...
-
天明戏亦称“鸡鸣戏”“连登科”“连轴转”“不落台戏”等。秦腔演出习俗。旧时,会戏第二天的演出,要求从晚场开戏,一直演到次日天明,故称天明戏。天明戏...
-
《品评秦腔》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主编刘斌,翼福记、陈昆峰、卢恺编著。2011年10月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秦腔评论文章汇集。按内容分列关爱秦...
-
石兴亚石兴亚(1928~2013)秦腔剧作家。陕西渭南县人。1949年参加甘肃省文艺工作团,后调入兰州秦剧实验社搞创作。1951年考人西北艺术学院...
-
扫台戏会戏的最后一夜终场时,要扮黑虎灵官出场清扫舞台的邪气,叫作“扫台戏”。“扫台戏”之前,有的地方要加演送神的“神戏”,出场角色只有天官和四值功...
-
胡一民胡一民(1930~)秦腔剧作家、编剧。1949年后参加银光剧面,并担任专业编剧。创作有大型秦剧《弘光一年》,并获得1955年甘肃省文艺汇演剧...
-
青苗戏秦腔演出习俗。各地村民为田间青苗庄农丰收兴旺敬祭神灵而筹演的戏,统称“青苗戏”。青苗戏大都由“青苗会”或“羊头会”牵头,按不同节令负责组织不...
-
《秦腔与传媒》《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 主编刘斌,杨立川、高字学、翼福记、林焰、何军、付友英等编著。2011年10月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