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音亦称“哭音”“伤音”“软音”。秦腔唱腔音乐两种曲调类型之一。与“欢音”相对。秦腔的“苦音腔”之所以能够表现忧伤之情,原因是基本建立在燕乐徵调...
-
兰州陕西会馆戏楼甘肃古戏楼。位于兰州市城关区贡元巷陕西会馆院内。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6)。坐南向北,台口可南北两开,北开可对馆内唱戏,南开可对街道游人演...
-
《大秦将军》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曾长安编剧。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首演,主演赵阳武等。该剧以秦王臝政为统一全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而进行的关键战役——灭...
-
起调毕曲出自南宋蔡元定之《律吕新书》,主要从唱调起音和结音的运动性质来阐明调式的基本逻辑。明代朱熹认为:“大凡压入音律,只以首尾二字。首一字是某调,...
-
永昌县东会馆戏台甘肃古戏楼。位于永昌县城。始建年代无考。《永昌县志》草本载:“东会馆原是明嘉靖乙未科赐进士户部尚书礼部天官胡知礼的府邸,清中叶由陕西商人合资...
-
赵连璧赵连璧(1903~?)秦腔演员。工丑,尤擅小丑。陕西人。幼入榛苓社学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甘肃,一直在兰州新兴社搭班演出。1949年后参加玉...
-
变徵犯角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宫调传换手法。“徵”即“4(fa)”,“角”即“3(mi)”,此处所言“犯”者,具有在本宫音阶内某音换用另一音阶的音,也...
-
《此地无银三百两》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姚舫编剧。小旦贫生唱做戏。本剧讲述了戴秀才家贫,借债于老财符布仁。符重利盘剥,乘机盗去戴银30两,适被戴妻发现,斥责丈夫,...
-
李俗民李俗民(1910~1979)秦腔演员。工丑,尤擅媒旦。幼年入西安通俗社学艺。出科后先后在甘肃平凉平乐学社、兰州化俗社搭班。1935年应聘于宁...
-
撂地摊又称地摊戏。秦腔最原始的演出形式。戏楼和秦腔剧种形成之前,民间各种演艺活动,都是就地敷衍作场,看客围成圈儿四面观赏,人称“撂地摊”。唐代以前...
-
《弘光一年》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胡一民、方成、何其正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银川市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清兵入关,明帝福王改元弘光。兵部尚书史可法率兵勤王,...
-
高全中高全中(1912~1961)甘肃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幼入西安易俗社科班学艺。1920年曾赴汉口演出。1922年返陕。1927年入甘...
-
以闰犯宫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宫调传换手法。“闰”即“!7(sl)v‘宫”即“i(dor。此处所言“犯”者,具有在本宫音阶内某音换用另一音阶的音,也即...
-
大戏棚清代后期和民国初期出现在西安、兰州等商业都市的营业性秦腔演出场所。随着秦腔由庙会演出开始慢慢向城市渗透,城市里出现专业班社搭建的“大戏棚”。...
-
杜干秦杜干秦(1913-1998)秦腔演员。工丑。陕西人。12岁入西安秦钟社学艺,后到甘肃搭班。1949年后一直在定西地区秦剧团工作,艺术生命力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