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胜班甘肃秦腔班社。1921年天水北道区中滩乡后川村王爱川联合本村同姓及石佛乡大坪村的王来绪四家合资创建,故名为四胜班(后更名得胜班)。活动于清水...
-
王新中王新中(1964~ )秦腔鼓师。兰州市人。出身于梨园世家。受家教与环境熏陶影响,幼年开始学艺。1979年考入甘肃省艺术学校器乐班,师从于海如...
-
《热河避暑》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剧目。别名《洞庭湖》《云香剑》《热河祭灵》。须生、武生、小旦、小丑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冯大鹏口述秦腔抄录本。本...
-
谢芳谢芳(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工武旦。陕西省蒲城人。十九世纪末已在陇南一带随班演出,后加入天水鸿盛社。武功极好,演武旦戏技艺超群,踩跷技法过人...
-
羊娃子戏班甘肃秦腔班社。班主羊娃子,原是酒泉全子戏班与之合台演出,除眉户外兼演秦腔。主要演员有杨娃子(羊娃子)、李世盛(须生)、赵炳奎(老生)、车忠林...
-
华亭影见兰州影。
-
西秦腔二犯明代甘肃皮影、戏曲腔调的一种。最早见于明万历传奇抄本《钵中莲》第十四出《补缸》,该剧用有直接标明[西秦腔二犯]演唱的一段唱腔,唱词共28句,...
-
花雅之争花雅之争指清乾嘉年闾,发生在民间戏曲与宫廷戏曲之间的一场激烈艺术竞争。“花”即粗俗、下俚,指当时兴起的以梆子腔、板腔体为代表的民间戏曲,时称...
-
秦腔改良运动见秦腔史。
-
邓春松邓春松(1939~)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省礼泉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永寿山区任教。1971年后在咸阳市人民剧团、咸阳市群众艺术馆、...
-
革命秦腔运动见秦腔史。
-
戏曲改革运动简称“戏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民族戏曲(包括曲艺、杂技等)所进行的群众性革新运动。目的在于剔除戏曲中的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并在新的基...
-
曹迟曹迟(1939~)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蒲城县人。196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为《当代戏剧》剧本编辑。后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西北分院秘书...
-
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召开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代表200多人出席。会议...
-
陆炳寰陆炳寰(1939~)秦腔剧作家。上海市人。1963年毕业于陕圃帀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铜川市当语文教员、市文化部门从事群众文艺创作辅导、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