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杨八姐闹馆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闹馆打店》《破澶州》《醉入幽州》《杨八姐救兄》《拦马过关》。文武须生、老旦、刀马旦及反串武生、武丑唱做打并重戏。含折子戏《挡马》《盘店》。事出《北宋杨家将演义》。南路、西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十集书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佘太君寿诞之日,举家欢庆。酒席筵前,太君触景伤怀,思念远征之子延景,修书差杨洪往调。六郎接书,即回府拜寿,不意因酒醉误入澶州,被拿。太君夜梦令公回府说醉入敌营,遂命八姐女扮男装入北国营救六郎。八姐至北国巧遇焦赞之弟焦光普,共同设计偷入敌营,里应外合救回六郎。西安易俗社李箴民饰《挡马》之杨八姐、任慧中饰焦光普(易俗社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李发民
(1917~?)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户县人。10岁入户县同社学艺,师从苏民、李世英、刘金申等。出科后在陕西彬县闻英剧团搭班,受名须毛金荣艺术影响颇深。翌年到甘肃陇东燕家班、罗家班、贾家班、孙家班等班社搭班演出。1946年入铁血剧团,辗转于兰州、天水、武都、岷县、西宁、临夏,后又到兰州福利社、宁夏中卫剧团。尤擅唱功,音质浑厚,咬字发声清楚,善于以大段[慢板][二六板]抒发感情。擅演剧目有《斩韩信》《下河东》《四进士》《秦琼卖马》等,尤以《斩韩信》最为享名。晚年曾任中卫剧团教练,培养学生45人。 -
302019-09
[ 词条 ]《四郎探母》
秦传统本戏。别名《北天门》。文武须生、老旦、正旦唱做戏。含折子戏《坐宫》《盗令》《出关》《见娘》《哭娘》《别家》。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四十一回及《杨家府演义》第六卷。西路秦腔常演。银福子、王文鹏、耿善民、高符中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今有多个版本存世,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曹福成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十五集收录赵殿元、张福来口述本,山西人民出版社刊行《山西地方戏曲汇编》第五集中路梆子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蒲州梆子抄录本等。张掖市七一秦剧团演出《四郎探母》剧照(孟云提供)剧情简介 北宋时,杨家将与辽国交战,四郎被萧太后所擒,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成亲,招为驸马,在辽度过15年。佘太君押粮至北国,四郎实言相告公主。公主骗得令箭,四郎急赴宋营见母,时将天明,恐误限期,四郎别母而归。代表唱段《哭娘》一场四郎杨延辉(须生)所唱[欢音二六板]唱腔较流行。唱词为:三拜九叩我把娘拜,儿三拜九叩理应该。和老娘打坐在前帐外,听你儿把话说心怀。咱家住池州火汤寨,离城十里梅花台。儿爷爷人称山王寨,与刘王山后把马排。渭河湾铜锤换玉带,我父子撇刘投宋来。投宋来父子九人在,八姐九妹女裙钗。朝有个仁美好贼把杨害,他要害杨将归幽台。天庆王北国把宴摆,差鞑子韩昌下书来。宋王爷见书愁容带,八主贤爷头懒抬。我的父年迈苍苍威还在,他站在山门调将来。平定广辉四人在,昭景思顺站两排。我父子九人齐挂铠,金沙滩赴宴和国来。大炮一响兵似海,把杨家折得好伤怀。我大哥替了宋王爷,二哥乱箭归幽台。我三哥军阵被马踩,我五弟削发在五台。六弟宋营掌兵帅,七弟高竿乱箭排。我的父李陵碑前命不在,群羊阵失却八弟来。把你儿失落番邦外,一十五载未回来。被擒当初把姓名改,改名木易招裙钗。虽然说招亲多自在,儿常把老娘挂心怀。闻听老娘征北寨,展双翅难飞出雁门来。多亏了公主令箭盗得快,乔装改扮回营来。见娘儿把愁容卸,真乃是母子相会(娘呀!)儿免挂怀。音像资料2008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张掖市七一剧团排演的该剧后本光碟并出版发行。 -
302019-09
[ 词条 ]李俊义
(1915~?)秦腔木偶戏演员。陕西兴平县人。乳名随娃。自幼随父学艺,演出于西府一带。解放前,其木偶表演在兴平、礼泉、乾县、宝鸡一带颇有名气。1955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木偶戏,回国后入长安木偶剧团。其表演技术全面,尤功于甩发、耍帽翅、挑柴担等。并擅长制作木偶,所制作木偶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擅演剧目有《斩秦英》《金鳞记》《斩李广》《刘海政樵》《三调芭蕉扇》《淤泥河》《悔路》等。曾为陕西民间艺术剧院演员、艺委会顾问。 -
302019-09
[ 词条 ]王建民
王建民(1947~)秦腔鼓师、一级演奏员。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考入西安三意社,主工司鼓技术。16岁登台坐鼓伴奏。后担任陕西西安市秦腔二团演奏员。重视击乐的情感色彩,能巧妙运用击乐的力度与速度变化,并根据剧情,去制造、渲染戏剧气氛,使戏曲的节奏同演员的表演、唱腔巧妙结合,完成舞台艺术形象的创造和人物情感的表达。系陕西省打击乐学会理事。 -
302019-09
[ 词条 ]搜门
又称“望门”。秦腔传统表演程式。舞台表演“套数”之一。剧中人物先后走向上、下场门向内观望,或表示焦急等待另一人物到来,或表示寻找、警觉与防范,以及踌躇、忧虑、苦思等情绪的舞蹈性表演。“捜门”分类甚多:从表演节奏上,可分为“慢捜门”和“紧捜门”;从表演人数上,可分为“单捜门”和“双捜门”;从表演程序上,可分为“正捜门”“反捜门”和“半捜门”;此外,按照人物不同行当、不同服装乃至各自所持不同道具等,还可将其分为“马鞭捜门”“大刀捜门”“绳帚捜门”“道袍捜门”等诸多类型。慢搜门与“紧捜门”相对。因其表演节奏缓慢、平稳而名。《走雪山走雪》一场中,曹玉莲的“捜门”表演最具典型。其身段谱为:内唱[尖板]后,锣鼓接起[倒八锤],曹玉莲在[慢磨]击乐中,双手挑起“腰包”,从上场门面向台里、侧身“小步”跑上,走弧线至台中偏右亮相处,右手翻起腰包“弓膀”,左手同时绕到腰前,手心向上,右脚“掏步”亮相;接着,左手领身,向左迈步,绕弧线跑至台口,右脚往后一拉一闪腰,以示急行之间脚下被绊磕了一下;继而双手将腰包翻在两膀之上,十指在胸前冲着观众一边使[磨锤子],一边向上场门慢慢退去,然后两手落下捧腹。右脚掏步,举右手,指尖压鬓梢,左手托右手腕向前方张望。倒换姿势,左脚掏步,再向右前方张望;然后右脚往后一撤,双手钩回,无可奈何地将手一摊;身随两手左右移动,似在自语“该在何处寻觅?”接下来,右手握拳,在左手心轻轻一击,然后自然落下捧腹;低头,右手在胸前抚摸绕动,暗自寻思,向前迈步,至台口,面向观众稍一闪腰,抱肘跑至上场门,转身,甩开双手[踏三锤],接着在[擂锤]鼓点中向左转身猛闪腰蹲下,挣扎起身双手将腰包翻在两膀使[磨锤子],然后双手轮番上下绕动并颤抖退后,至上场门闪腰蹲下,和着击乐左、右、左三整袖,再随“脚底风”锣鼓节奏挣扎站起,原地左转身一周,右手翻腰包弓膀,左手同时绕至腰前,前手心向上,右脚掏步亮住。由慢而快跑至台左角一个闪腰,面向台里,身子倒向台左,喊:“老曹福!”锣鼓击仓仓零仓,又向台右移动两步,再喊:“老哥哥!”靜鼓再击仓仓零仓回原地。一记锣声中右拳在左手心一击,表示因叫不应而叹息。又向台中跑弓形至下场门,转身向观众左手外翻篷于头顶,右手背朝上,落在腰前,左脚掏步亮住,表示这边未找见;再绕台口跑向台右角去看、去喊,动作同上,式子相反。然后从上场门绕台口左转身,面对观众扎步“勾鞋式”;随[倒四锤]先撩右手、后撩左手、向右大转身至台右角,双手翻腰包至头顶,右脚掏步,扎“天棚式”亮相,再起步绕台口,双手坠下缓缓跑至台中,从左回转身面对观众,双手翻腰包,右臂高、左臂低、左脚掏步站定,向身后张望,然后急转身快步跑下。“慢捜门”方毕。紧搜门与“慢捜门”相对。因其表演节奏紧凑、急切,故名。秦腔《五台会兄》中,五郎杨延昭酒醉回山,忽闻寺院有战马嘶鸣,急紧向上、下场门内张望捜寻,表示警觉即采用此表演。单搜门与“双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一人做“捜门”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单捜门”。秦腔《走雪》之曹玉莲、《五台会兄》之杨延昭的“捜门”表演即是。双搜门与“单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二人同时做“捜门”对称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双捜门”。秦腔《五台会兄》之五郎杨延昭,在回答六郎杨延景盘诘的演唱中,道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后,似觉失口,二人同时向上、下场门内观望捜寻,然后以同样动作相互交叉再向另一门观望捜寻的表演即是。半搜门凡表演者仅上场门或下场门一边观望而止者,皆称“半捜门”。 -
302019-09
[ 词条 ]光盛班
宁夏秦腔班社,亦称葫芦班。1918年朔方道尹陈必淮为其母做寿,派人将该班从陕西接到宁夏演出。班主孙广乾(绰号孙葫芦),主要演员有胡金斗(大花脸)、胡庆堂(胡子生)、王小曾(本名王兴燕,小生)、金叶子(本名吕少亭、青衣)、小武旦(本名李云亭,刀马旦)、程福贵(小旦)、白福(鼓师)、田钩锣(钩锣、梆子)、李喜喜(本名李富得,板胡、二弦)、秦赐福(二弦、三弦)等人。后来又请来了王文鹏、常春燕、李景华、朱训俗、刘宴奎等著名演员。在宁夏演出时大为轰动。主要剧目有《黄河阵》《炮烙柱》《八件衣》《烙碗计》《金沙滩》等。1934年,被马鸿逵士兵抢走戏箱而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白凤英
白凤英(1966~)秦腔演员。女。主工文武花旦、兼演青衣。陕西礼泉县人。1979年考入礼泉县戏曲学校,师承韩凌述,后又拜张咏华为师,深得“吹火”绝技。入校半年,即可上演《鬼怨杀生》《杨八姐盗刀》,并深得好评。1986年分配至武威地区秦剧团。戏路宽博,表演有激情,并富有爆发力。曾在40多出剧目中担任主角。曾在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甘肃省红梅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在中国秦腔“四大名旦”和甘肃省“旦角大赛”中均获金奖;所导演的《窦娥冤》和戏曲小品《瓜女子夸富》,分别获甘肃省秦腔旦角大赛银奖;并在《当代戏剧》《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