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项宗沛
项宗沛(1919~2007)秦腔导演。1947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及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电影系学习。1949年1月回国。1951年入西北艺术学院任副教授。1953年任西北人民话剧院导演室主任。1956年任西安市文化局艺术辅导室副主任。1962年后,相继在西安市三意社、西安市五一剧团任导演。曾经担任秦腔《红娘子》《孟丽君》《祥林嫂》等剧目编导,改编秦腔传统戏《玉虎坠》等。 -
302019-09
[ 词条 ]陕西省戏剧专修班
秦腔教育机构。1941年5月由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捷三、陕西省巡回歌咏队队长封至模创建于西安。封至模兼任班主任。下设教务、剧务、编辑三组。张秦伯、曹以仁、李瑞阳任教务组长,施葆璋任剧务组长,范紫东任编辑组长。赵柱国(须生)、安鸿印(正旦)、李云华(花旦,称活手腕黑娃)、杨正福(小生)、李怀坤(花脸,小名碎秃子)等担任教练。文武场教师吴雄志(司鼓)、田英才、朱子忍(银庆)、黄云璋(德运)、唐德元(小锣)等。学制六年(三年训练,三年实习),毕业后为本班服务一年。教出来的学生有:须生吕欣韵、成德信、赵永德、王辅平、栗怀荫、师自鸣、王钦明、朱永廉、焦春祥、毛平发、王孔乾;小旦成怀学、王景模、张朝轩、傅芝荏、张东海、李宁康、李玉才;正旦袁玉璋、路逢规、王生霁;小生栗成荫、胡昌锦(文藻)、王晋禄、王成仕、姚旭、王平生;花面辛新安、刘茂森、乔荫堂、张桂林、周同鸣;老旦周东林(兼彩旦);丑王达旭、赵文真、张肯堂、骆锡荣、骆鸿绪、杨天纵等。排演的剧目有《黄鹤楼》《打金枝》《光华山》《捜杯》《拷寇》《牧羊卷》《春秋配》《赶斋》《二进宫》《周仁回府》《辕门斩子》《鸿鸾喜》《水淹下邳》《马前泼水》《山河破碎》《风筝误》等。1948年,同晓钟剧社、上林剧院合并,易名陕西省戏剧学校。以一、二SE学生为主,与晓钟学生编为两队,常驻南院门福建会馆与东大街夏声剧社演出,并赴泾阳、耀县、富平、蓝田、渭南一带巡回演出。次年剧校撤销,多数学员入国民党三十八军光武剧团,赴甘肃河西走廊。 -
302019-09
[ 词条 ]韩吉祥
韩吉祥(1786~?)清乾隆时期演员。工旦。陕西礼泉县人。清嘉庆七年(1802)前后,出陕西至保阳,不久入京,加入“三庆部”改习昆曲。后又入“霓裳部”,擅名于时。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卷二评其演《思凡》时云:“声容态度颇类吴儿,弱不胜衣,柔于眠柳。曲白亦精细,抗坠如萦,缕宛似深乎,声中无字,字中有声之三昧者。”并赠诗4首,其中一首云:“莫非人柳是前身,怪底韩郎产自秦,笑口不含西向意,依依犹带灞桥春。” -
302019-09
[ 词条 ]《三结义》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小桃园》《张飞卖肉》《破黄巾》等。须生、红生、净唱做戏。事出《三国演义》第一回,《孤本元明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甘清荣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冯大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王心田口述山东梆子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藏《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十一集收录刘和山口述本,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藏《河北梆子汇编》第十二集收抄录本,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张飞开店卖肉,门首挂一硬弓,置巨石,并有题字:“能拉满弓、举此石者,割肉不收钱。”恰逢关羽路过,拉弓举石,取肉便走。张飞不依,二人比武而不相上下。刘备赶来劝止方罢,张飞桃园设宴,三人结义,同奔袁绍。 -
302019-09
[ 词条 ]杨安民
杨安民(1915~1993)秦腔演员、导演。陕西西安市人。幼入西安益民社学艺,原工文武小生,功底扎实深厚,后从事导演工作。1943年加入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八一剧团,辅导演员基本功训练。1949年后加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咸阳人民剧团。擅演《未央宫》之韩信、《下河东》之赵匡胤、《金沙滩》之杨继业、《出五关》之关羽、《出淮阳》之刘淇、《过玄关》之孙膑、《大辕门》之杨延景、《斩李广》之李广、《斩黄袍》之赵匡胤等。还曾排导过不少剧目,有新编历史剧《洪承畴》、现代武打戏《好义村》等。甘谷县秦剧团杨安民饰《困土山》之关羽(孟云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华庆班
陕西秦腔班社。亦称张家班。据传,为明末崇祯年间(1628~1638)周至县谭家寨张显、张明兄弟创办。清道光时,张显家道畋落,以“卖箱不卖班名”为原则,转让于眉县亲戚张云清经营,并历张书、张春华等四代传人,成为清末民初西府四大班(华庆班、义兴班、永顺班、聚顺班)之首。清末以来已知的演员主要有净角阎良、大卯、冯占银等;须生有雷大坪、张德民、王彦魁、侯驴驴等;旦角有袁璧辉、田玉华、韵娃、腊娃、丙寅、辛任子等,另有著名鼓师呂侃娃、刘氏俭儿以及后起之秀张景忠、张桂荣、丙娃、天灵娃、掌学、勤学等。拥有近160本传统剧目,常演者百本左右。如《蜜蜂计》《进褒拟》《打淮安》《花田错》《进妲己》《春秋配》《双鸳鸯》《蛟龙驹》《无底洞》《收三霄》《跑马》《西游记》《雷峰塔》等。1953年易名眉县人民剧麗、仍保留有清中叶以来的褰腔脸谱、織及部分刀枪剑戟。 -
302019-09
[ 词条 ]张银花
张银花(1759~)清乾隆时演员。甘肃陇西县人。字友泉。因其色、艺、声并精,人称“赛色子”。自幼喜爱秦腔,还弹辱一手好琵琶。后随义父张某学艺。乾隆三十六年(1771),父子常演出于军中东南两路大营,受到军士喜爱。5年后重返西安,搭入双赛班,并与张南如(三寿官)结为异姓兄弟,共同主持双赛班。钱献之与严长明观其所演剧后,在《秦云撷英小谱银花》条文中云:“举止娴雅”,虽“貌不过中人”,却因勤奋苦练,终成扮演名门闺秀、小家碧玉俱能传神写意的出色演员。清徐元九题诗赞曰:“玉山筵上正逢春,记得花开白似银。莫折柔枝移别院,应须留伴苦吟身。” -
302019-09
[ 词条 ]姚鼎铭
姚鼎铭(1909-1962)秦腔导演。陕西西安市人。艺名姚风云。幼年先入王麻子戏班学艺,后进西安三意社科班。初工旦角,后因嗓音不济,于1930年改做导演、教练。在三意社所排导的秦腔《家庭痛史》《大烟鬼》《风云儿女》《郑成功》等戏,一度成为该社的看家戏。1949年后,又排导出《鱼腹山》《白毛女》《罗汉钱》《风暴》《小女婿》等现代戏,很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