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中华剧影协会新疆分会
群众性戏剧、电影团体。1946年3月23日成立于迪(今乌鲁木齐)。孙浮生任主席,窦茂春、史跃洲、许广华、徐德泉、王树仁、朱向荣、杨文茂、哈比毛拉、茹克亚等19人任理事。监事有马林、李亚敏、王玉鹤、阿不都术?哈的里等11人,另有候补理事和候补监事数人。会址设于迪化汉文会。 -
302019-09
[ 词条 ]撵台戏
秦腔演出习俗。即主家同时请两个戏班,搭建两个台子进行对台演出。最后一天,要求两个戏班各出一戏,同台套演。其演出方式为:甲班演完所出本戏之第一场,乙班则接演所出本戏之第一场,甲班再套演所出本戏之第二场,继而乙班接所出本戏之第二场。如此两班追逐,场场连套,相互竞演,直至戏终,故名“撵台戏”。“撵台戏”要求双方所出剧目虽有不同,但其剧中人物之行当、服饰、化妆、脸谱乃至戏之长短都要相仿。如甲班所出剧目为《春秋配》,乙班便出与之相仿的《蝴蝶媒》,尽管两剧情节不同,内容不同,但戏之人物皆属大净、正旦、文生、丑角行当,且服饰、脸谱也相雷同。更能显示出演员演技、唱功之高下。 -
302019-09
[ 词条 ]易俗社六君子
陕西秦腔易俗社第一阶段的著名演员,指刘迪民、马平民、苏牖民、沈和中、刘箴俗、路习易6人,是易俗社早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①刘迪民(1891~1945)。秦腔花衫演员。祖籍湖北郧阳,寓居西安。1914年考人陕西易俗社,陈雨农、党甘亭均为其授业老师。出科后,即在该社演戏,其声誉几与刘箴俗齐名,号称“二刘”。1932年以后,又充任该社教练,成为陈雨农的得力助手。擅演剧目有《庚娘传》《吕四娘》《殷桃娘》《夺锦楼》《韩宝英》等。②马平民(1898-1946)。秦腔演员。工丑。陕西永寿县人。号和亭,乳名平儿。一生演戏百余出,各类文丑如纱帽丑、方巾丑、草笠丑、斜衣丑、时装丑以及丑旦等,俱能演辱色色皆佳。尤善揣摩人物心态,模仿力很强,为人情性温和,斯文雅静,故有“马博士”之誉。在唱念做舞上形成独特风格。观众以当时名丑汤涤俗、苏牖民同按姓名谐音共称誉为“酥麻糖”三大家。拿手戏甚多,如《蝴蝶杯》之董威、《群英会》之蒋干、《庚娘传》之王十八以及揭墓贼、《玉虎坠》之贺其卷及丫鬟、《看女》《送亲演礼》之乡下妈妈、《三知己》之周延儒等。③苏臟民(1905~1939)。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人。1914年考人陕西易俗社,系该社乙班学生。曾创办臟民社等班社,并在甘肃、宁夏演出。初以《柜中缘》之淘气、《可怜虫》之可怜虫两角享誉,后则以饰演各种官衣丑角人物而名噪一时,为民初西安舞台上最有名的演员之一。与当时名丑马平民、汤涤俗同按姓名谐音共称誉为“酥麻糖”三大家。其艺术风格对后世秦腔丑角表演产生一定影响,阎振俗、席子才等受其影响甚大。擅演《复汉圈》之刘玄、《重圆镜》之门官、《新审判》之县官、《三滴血》之晋信书等,均能按其角色身份、个性创造出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④沈和中(1902-1966)。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兼演须生。陕西咸阳市人。字怀武,人称“活周瑜”。9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承刘立杰、李云亭、唐虎臣、郭青云等。1937年到甘肃演出,后来自组中兴社,常与名宿郗德育、楼英杰、刘金荣、袁天霖同台合作。后又参加兰州新兴社、平凉聚义社、宁夏觉民学社和猛进剧团。1949年后任甘肃省秦剧团副团长。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1959年调甘肃省戏曲学校任教。以嗓音洪亮、台架大方、气度轩昂、表演奔放称著。一生演出剧目上百本。尤其《黄鹤楼》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擅演剧目有《辕门射戟》《二堂详状》《凤仪亭》《白门楼》《回别州》《群英会》等。中年以后兼演须生,如《韩宝英》饰石达开、《烈火扬州》饰李庭芝、《吕四娘》饰雍正皇帝等,并反串《三滴血》之晋信书、《金玉奴》之金松等。还演过不少现代戏。曾获1955年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學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并选为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甘肃省政协委员。⑤刘歳俗(1903-1924)。秦腔旦角演员。主工花旦。陕西户县人。乳名平儿。10岁报考陕西易俗社,系该社第二期学生。经陈雨农、党甘亭和孙仁玉精心教练培养,很快脱颖而起,红极西安剧坛。首演《女娃劝学》,即获“迥非寻常”之评价;后又以《慈云庵》《忠孝图》两出,更让观众惊骇叫绝,许为“神童”,赠以“虼蚤红”美誉;此后,技艺不断上进,声誉不断攀高,相继塑造出《蝴蝶杯》之卢凤英、《复汉图》之阴丽华、《玉镜台》之何玉英、《夺锦楼》之钱瑶英、《若耶溪》之西施和《惜花记》之林黛玉等性格鲜明、各具风姿的舞台艺术形象。1921年,随社南巡武汉,演出《玉镜台》《青梅传》《呂四娘》《秋莲传》等戏,轰动江汉三镇,尤其《黛玉葬花》更受推崇,加上在化妆、表演、唱腔方面吸收了京剧、汉剧之优长,深得观众拥戴,由此赢辱“南欧(鸥阳予倩)、北梅(梅兰芳)、西刘(刘歳俗)鼎足而三”的评价。正当他将要步入鼎盛的艺术嶺峰时,却因演出的紧张和繁累,使其积劳成疾。1924年7月,带病出演《美人换马》而晕倒于舞台,从此一病不起。同年12月去世,年仅21岁。⑥路习易(1901-1971)。秦腔演员。乳名科娃,字时哉。工小生。陕西西安市人。系陕西易俗社乙班学生,师承陈雨农、唐虎臣。其嗓音洪亮,行肖神切。初以《桑李传》而走红,当时署名“老龙”的评家撰文称“《桑李传》以路习易之桑岱首屈一指……”他所塑造的李广、王善、曹文豹等不同形象,均为观众所称道。其气度、风姿可与沈和中相媲美。擅演《蝴蝶杯》之田玉川、《软玉屏》之秦一鹗、《双锦衣》之王善、《三滴血》之周天佑等。 -
302019-09
[ 词条 ]园子戏
亦称“卖戏”。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戏班在城镇空旷之地临时搭建戏台,戏台四周或凭借原有围墙,或用篷布将其与外界隔开,条件好的还有顶棚遮荫避雨,观众买票入场看戏。门口有“招子”,张榜标示每日演艺名目;有栅栏,作为验收钱票的出入通道。这种临时搭建的戏园子演出形式,即称“园子戏”。过去将城镇正式戏院售票演出也有称园子戏的。 -
302019-09
[ 词条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
群众性戏曲团体。1938年5月23日在延安成立。柯仲平担任主席。马健领、杨笑萍、郑义、高敏夫、柯仲平、温涛、李丽莲、张季纯、吕骥、柳青、钟敬之、崔嵬、艾丁、向隅、丁里、沃渣、刘克礼等17人为干事。任务是研究如何改革旧戏,并“利用旧形式”表现抗日的革命的新内容等问题。 -
302019-09
[ 词条 ]曾长安
曾长安(1944~)秦腔剧作家、一级编剧。陕西富平县人。曾任富平县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等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四届、五届戏剧冢协会理事,陕西省第二届、三届文联代表大会代表,渭南市第一届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剧本有《两家亲》《三姑娘》《四季歌》《五味十字》《大秦将军》等,其中《五味十字》获2001年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系渭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被评为陕西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陝西省劳动模范。1995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302019-09
[ 词条 ]陈正庆
陈正庆(1943~2007)戏曲剧作家、一级编剧。陕西省洛南县人。出身书香门第。曾任陕西省商洛剧团团长、商洛地区文联名誉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委员等。先后创作了《山城小店》《火烧寨》《三十六号病房》《屠夫状元》《拆墙》《龙虎桥》《六斤县长》《福寿图》《曲江池》《小贩小官小教师》《山神》《河潮》《山姑娘》《买时装》《白憨女》《山道弯弯》《庄稼汉》《山魂》《瘸腿财神》《门神》《女儿沟》《寡妇门前》《山外老哥》《石头歌》《猴二取经》《鞋匠娶亲》 等几十部话剧、花鼓、秦腔大戏剧本和小戏、小品。系陕西省政协委员。1991年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号。 -
302019-09
[ 词条 ]武红霞
武红霞(1965~ )秦腔演员。女。主工正旦,兼演老旦。陕西长武县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演员。嗓音清脆,吐字清晰,做工细腻。先后主演过《鬼怨》《三上轿》《二进宫》《冼夫人》《目连救母》以及现代戏《砍门坎》等剧目,颇受观众青睐,也颇叫座。曾多次赢得省级大奖。武红霞《目连救母》剧照(戏曲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