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刀山会戏
为配合“刀山会”举办的庆神、驱邪等演出活动。盛行于陕西西府的宝鸡、岐山、凤翔一带,它综合了民间传统佛会、神会等各种内容与形式,不仅设有主会场,各神庙、佛堂殿前还设有大小不等的众多分会场,各会场有多家大戏班同时搭台唱戏,皮影班、木偶班和曲子坐唱班也参与演出。因此。刀山会戏是一种规模最为恢弘、多种班社、多种戏曲争相竞技的民间大型祭祀演出活动。多在某种大灾消除之后举行,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一种大型驱邪和敬神活动,清白岫山所修《岐山县志》卷五,载有“‘刀山会’等相沿已久……”。由于耗资巨大,颇费人力、物力,组织不易,故每30至40年方举办一次,而且清代、民国时期,都须地方申报,县、省两级政府批准后,方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办。其活动的中心内容便是演绎《断王豁豁上刀山》(“断”系西府土语,意即“驱赶”),故名“刀山会”。“刀山会”的活动主体便是“刀山”,即在中心会场搭建起高32丈的木塔,木塔周围搭上红绫,并设台阶共360台,自下而上,盘旋到顶;每一台阶镶嵌铡刀一口,共360面,刃口朝上,封表祭器,此塔即为“刀山”;“刀山”之东南西北四方,则用柳枝搭建四座城门,还建地台若干分布周围。内容有上刀山、踏方城、演神、佛会戏。①上刀山。由艺人分饰若干阴兵和牛头马面,另有一艺人扮作鬼魅王豁豁。表演时,先在舞台演出该戏,演至阎君命阴兵驱赶王豁豁鬼魅上刀山情节处,王豁豁鬼魅开始逃遁,黑虎神手执神鞭,率众鬼神牛头马面持各种兵器追逐,并将其赶下舞台,王鬼穿广场与四门之间,而后又驱回戏台,过天桥,再驱上刀山顶,复又追下刀山,最后被捉方斩。②踏方城。亦称“走方城”。以四门为基点,用白灰勾成方城,内勾迷宫路线图。表演时,大巫持剑,小巫执柳木丧棒等驱疫器械,做各种驱邪舞姿,并按路线穿四城、踏四角、走四边,直至走出迷宫而终。③演神、佛会戏。祈求神、佛消灾免祸,保佑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此外,凡在火神庙、关帝庙演出的戏班,则要演“奠酒戏”“关公戏”“解甲封王”之类的平安戏;佛祖、菩萨庙殿演出者,须演《目莲救母》《倒腕挂经》之类的剧目。戏终“过天桥”向佛祖庙、菩萨殿分别举行送经仪式,前者称“男过天桥”,后者称“女过天桥”,送经仪式毕,整个活动方告结束。 -
302019-09
[ 词条 ]仝凤琴
仝凤琴(1963?)秦腔演员。女。工闺阁旦、正旦,兼演武旦。陝西凤翔县人。13岁考入凤翔县戏校,拜李瑞芳为师。1S岁以《白玉楼》一出,走红凤翔,即调入宝鸡市人民剧团。扮相靓丽,唱腔清脆,在西府一带有“秦声百灵”之誉。先后在《游西湖》《金麒麟》《苏若兰》《梨花情》《孝廉弑母》《白玉楼》《姐妹皇后》等50多部戏中扮演主角。曾获2000年陕西省秦腔折子戏清唱一等奖、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清唱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连续三年被评为宝鸡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
302019-09
[ 词条 ]曹迟
曹迟(1939~)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蒲城县人。196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为《当代戏剧》剧本编辑。后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西北分院秘书长,陕西省实业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民盟陕西秘书团秘书长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等。先后创作排演新编历史秦剧《孙思邈》《药王禽朝》和现代戏《路在你脚下》等,均获省、市奖励。整理、改编了《牡丹亭》《打路》《哭祖庙》等传统剧目,移植排演有《梨花狱》《天之骄子》《汉宫遗恨》《忠烈千秋》《西施泪》《兄弟姐妹》等剧。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西安市秦剧研究会
群众性戏曲研究演出组织。1942年在西安成立。领导成员无考。有会员30余人,多为商、教、军、政界秦腔票友和爱好者。1944年改选,理事长空缺,阎华任常务理事,薛德中、李金榜任理事,施葆璋任监事,雷顺恭为候补理事,宋金山为候补监事。 -
302019-09
[ 词条 ]连台本戏
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戏班为吸引观众,将某一历史事件按照发展顺序,编成一套剧情连贯的多本戏而依次演出,称“连台戏”。清咸同时期,陕西西府、甘肃陇东南各大班社,编演连台戏蔚然成风,十分火爆。“连台戏”大都由古典小说衍义成剧,或由庙会会首择定相关书目,戏班则按戏曲特点将其编串起来,粗略地划分场次,再将演员集中起来稍事排练即可上演。尽管戏词多为“官诗官对官乱弹”,却颇能引人入胜。清咸、同时,甘肃省甘谷县艺人杨全儿所编72本《玉皇传》、天水西秦鸿盛社班主李炳南、甘肃省西和县福德班班主魏启元等各自所编五十二本《东周列国戏》,及陕西西府大庙会盛演的七十二本《王敦篡位》等,都是卷本恢宏的“连台戏”巨制典型。“连台戏”还常常作为“斗台戏”的主要剧目,以能编、能演、本多、篇长而取胜对方。有些地方所称“连台戏,,者,则不指上述所言剧情连贯的多本戏,而指戏班三天会戏日夜连台演出不停,也即观众称之为“挂锣不提锣”的戏。这种“连台戏”演出形式,多见于天旱祈雨之时,也有因恶霸豪绅惩罚戏班或欺侮艺人被迫所演者,故又称为“连轴转”。 -
302019-09
[ 词条 ]韩城秦剧研究会
秦腔研究演出机构。1942年创建于陕西韩城。张孔博任会长、贺斌任副会长兼导演,剧务股长刘成科、魏源成,音乐股长潘连印、张家帧。共招收学员40名,曾演出创作剧目《胭脂案》及其他传统戏,1947年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沙田水秀》
现代本戏。夏羊、栗成荫、李云鹏(执笔)编剧。1964年甘肃省定西地区秦剧团首演。导演王斌秦、栗成荫,音乐设计党培余、王育民。栗成荫、董化兰、惠化俗、王斌秦、耿玉民、刘月娥、杨济民、李贵民演出。本剧讲述了三年困难时期中,红沙河生产队长复员军人郭大壮,欲带领群众铺沙和抗旱打井,使生活再提高一步。副队长杨满生,却满足于现状不予支持。经大队支部书记的耐心说服教育,统一了思想,使铺沙、打井工作顺利开展起来,获得粮食丰收。 -
302019-09
[ 词条 ]延安戏剧工作委员会
戏剧管理机构。1943年夏在延安成立,隶属中共中央文委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文委。周扬任主任、柯仲平任副主任,委员有周扬、柯仲平、张庚、王震之、钟敬之等。任务是总结抗战以来边区戏剧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戏剧的发展道路。1943-1944年,发动边区戏剧团体和戏剧工作者,深人农村、深人群众、开展群众性创作活动。1944年10月召开边区文教大会,提出发扬边区艺术界与工农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普及新内容的戏剧。1946年边区各戏剧单位编演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秦腔、眉户、京剧,以及陕西道情和秧歌剧目,形成了抗曰战争以来未有的繁荣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