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暮色西凉》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岳永进编剧。生、净、旦唱做戏。甘肃省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首演。安玮导演,刘建社作曲,高艳丽、李小军、李明星、胡建龙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晋末,十六国战乱终于渐趋一统。北凉沮渠蒙逊率雄兵五万欲灭西凉。为了加快西凉的灭亡,他与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设计献出张掖城,诈降西凉,欲挑起西凉王李歆和尹夫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他迎娶尹夫人进姑臧(武威),进而彻底结束凉州战乱和一统河西的目的。 -
82019-10
[ 词条 ]《檀道济》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旭明、刘更生编剧。别名《凯旋图》。须生为主唱做戏。事出《宋书檀道济传》。西藏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南朝宋帝刘义隆,听信大司徒徐羨之谏,欲与北魏主和,自让洛阳于北魏。大将檀道济与史官王彦丞力主抗敌,舌战徐羨之、黄眉等奸党,宋帝服,命檀道济为帅,黄眉押粮,出兵御敌。首战告捷,欲乘胜进击,不料黄眉扣压军粮,致全军驻营不前。檀命刘魁催饷,被黄眉药酒谋害。北魏乘机围困檀营,檀以“唱筹量沙”计暂退魏兵。适王彦丞动员百姓,助粮5000石运至,军势大振,大败魏兵,洛阳百姓夹道欢迎凯旋。 -
82019-10
[ 词条 ]《万紫千红古长安》
焦文彬著。1989年12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西安秦腔的盛况。内容包括剧种与流派、班社与艺人、作家与作品、剧场与演出、评论及其他5部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共引用当时第一手资料达500余条。其中不少内容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如陕甘两省白莲教活动中演唱秦腔并用秦腔宣传教义、王筠观剧诗词、《秦云撷英小谱》作者严长明的有关资料等。 -
82019-10
[ 词条 ]宝鸡市郭家崖菩萨庙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宝鸡市马营乡郭家崖村菩萨庙内。坐东向西,与菩萨庙遥遥相望。始建年代不详。戏台为台基式建筑,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灰色板瓦覆盖,中堂设木制屏风,上有“醒世楼”匾额一面,出场门顶有“镜花月明”字样;人场门顶字迹已毁,两门均有戏画。台基高1.9米,台面宽10.6米,总进深10米。戏台顶端置以斗四藻井,饰以八卦太极图,绘制彩龙彩花图案多幅。 -
82019-10
[ 词条 ]《荆银记》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李智根据古典同名剧改编。2005年兰州市秦剧团首演。导演邢建仁、作曲姜云芳、配器邓增奇、舞美马步远。刘倩、王航、吕友谊、马妮娜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南宋年间,温州秀才王十朋以荆钗为聘礼与钱玉莲结为婚姻。婚后王十朋赴临安大考辱中状元。万俟丞相欲招为婿,被王拒绝,由此万俟将他由饶州佥判改为潮阳佥判,饶州佥判由榜眼王仕弘赴任。富豪孙有乾谋娶玉莲,暗将王十朋托交的家书改为休书,玉莲被孙逼婚无奈投江自杀。之前,孙有乾为逼婚得逞,派人去饶州谋杀王十朋,而误将王仕弘刺死。数月后,王十朋回乡接玉莲,知玉莲死,悲痛欲绝。孙有乾发现被刺死的王十朋出现惊恐万分,十朋遂设计捉孙突审,孙供出自己罪行。三年后,十朋升任吉安太守,在道观拈香悼念玉莲。适逢一少妇也在道观拈香悼念亡夫,二人相见十分震惊,少妇乃是钱玉莲,夫妻遂得以团圆。 -
82019-10
[ 词条 ]《文天祥》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有两个版本,一为李文德编剧,另一为田益荣所编。两版各有侧重,李文德版须生为主唱做戏,1955年兰州市豫剧团首演;田益荣版则以文武须生为主唱做打戏。两版所演内容皆以《宋史文天祥本传》和明人《崖山烈》传奇为蓝本,讲述了南宋末年,右相文天祥上疏皇帝,建议分兵抗元,并斩降者,以振军心,遭拒。后元军渡江南下,文天祥变卖家产,组织义军保卫临安,并再次上疏杀降者,愿决一死战,仍未成功。后奉命同元军将领谈判,被出卖扣押。逃出后又领镇江起义军与元军交战,不幸在王坡岭被俘,囚在狱中。元将多次诱降,文天祥忠贞不屈,誓死不降,作《正气歌》,从容就义。 -
82019-10
[ 词条 ]《杜甫》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党小黄编剧。2005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首演。导演李学忠,副导演杨萍,作曲王激等,舞美马步远等。李东桥、郁苏秦、司卫东、卫小莉、王战备、王少华、胡林焕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杜甫与诗友壮游泰山,写下著名诗篇《望岳》。民女娇娘惊杜甫之才,倾心追随。寻至长安,父亲被安禄山部下逼死,接头卖药为生的杜甫相遇。杜甫哀其不幸,却无力相助,娇娘只得卖身歌坊。杜甫长安十年求官,只得八品小吏,无力养家,幼子夭亡。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于追随唐肃宗中,被叛军俘虏。娇娘冒死相救,后又不甘受辱,自毁面容,遁入道门一十三年之久,集杜甫诗稿,以寄相思。杜甫寻得唐肃宗后,初被封为左拾遗,又因作诗讥讽朝弊,被贬出京城,于湘水岸边玉台观与娇娘相遇。此时,唐代宗登基,杜甫好友严武荐任工部员外郎。杜甫欲焚诗为官,娇娘以死相劝,投身湘江。杜甫终将乌纱抛入江水,走上了为天下苍生终生歌与呼的道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李东桥饰《杜甫》之杜甫(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板式挂号
“叫板”的一种。演员在演唱前通过各种手势,向鼓师发出下面所需起板程式以及所要演唱板式的暗号。有举食指向上;五指豁开,手心向下,平出并做下压状;右臂下垂,伸食指做下戳状;拇指上翘,呈于胸前等。其中举食指向上,即唱[尖板]。五指豁开,手心向下,平出并做下压状,即唱[蹲锤塌板]。右臂下垂,伸食指做下戳状,即唱[一锤安板]。右臂下垂,手臂向后,做前后摇摆动作,即唱[摇板]。拇指上翘,并作左右摇动,即唱[浪头带板]。举食指、中指做二字状,即唱[二倒板]。食指、中指呈二字朝地,做下戳状,即唱[双锤]。小拇指朝地,左右甩动,即唱[小带板]。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撮抬高,即唱[七锤]。五指相撮高举,即唱[齐板][截板],抑或要求文武场面全截。起头子“起板”程式的一种。与“落头子”相对。秦腔剧种的唱腔、曲牌、铜器等,各有不同的起唱(奏)程式,究竟用怎样一种程式引出,鼓师会提前通过击奏板鼓的“点子”给“下手”做出暗示。这种开始前鼓师开出的暗示性鼓点子,便作头子。落头子“落板”程式的一种。与“起头子”相对。秦腔剧种的唱腔、曲牌、铜器等,各有不同的落唱(奏)程式,究竟用怎样一种程式结尾,鼓师提前会通过击奏板鼓的“点子”做出暗示。这种结束前鼓师开出的暗示性鼓点子,便叫“落头子”。底锤鼓师在一段接鼓的开始或即将结束时所打出的各种具有预示性的鼓板点子。如“打”“巴”“打打”“巴打”“都儿”“衣打衣”“拉打衣”等。其作用是提示武场乐队进入演奏和预示将要演奏什么锣鼓点子。它往往同鼓师各种复杂手势、眼神结合在一起,指挥并引导全体击乐手进入演奏。鼓师所开出的这类提示性鼓板点子,通称为“底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