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觉民社
陕西秦腔班社。1932年创建于朝邑。严伯峻为首任社长,封至模为顾问。该社主演秦腔兼演同州梆子,同时演出又兼以教学,秦腔演员有刘易平、杜干秦、刘宏忠等,同州梆子演员有五五子、张海娃、张九奎等。演出主要剧目有《夺锦楼》《庚娘传》《渔家乐》《取都成》《萌芦峪》等。先后培养两批学生,有党新乾、党新智、陈新国,以及炱安民、王西民、李玉民等。1935年解体。 -
82019-10
[ 词条 ]《东窗记》
罗雪樵所编剧目。文武生、老旦、白净、净角唱做打并重。事出《宋史?岳飞传》、宋元戏文《岳飞被掳东窗记》、明小说《大宋中兴岳飞传》及无名氏杂剧《东窗事犯》等。宁夏觉民学社首演。本剧讲述了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岳飞奋力抗击、屡立战功。金国四太子金兀术暗中勾结南宋奸相秦桧,设计陷害岳飞,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于风波亭。 -
82019-10
[ 词条 ]新汉社
陕西秦腔学社。1931年在汉中易俗社基础上组建而成。符绍初、张载林等先后任社长。演员有王景民、刘玉珍、张金剑等。1934年后,又招收王炳泰、高登云、孟玉华,聘同州梆子李桂亭为鼓师,同时还招收乔新贤、赵新启、米新洪、米新焕、尚新岳、张新勤等一批学员。1940年在汉中、广元、凤翔、天水等地演出。1946年解体。 -
82019-10
[ 词条 ]平乐社
甘肃秦腔班社。1930年国民党陇东陈桂璋部十三师参谋主任张本仁邀高天喜等著名演员创建于平凉。共办三期,招收150余名学员。首任社长张本仁,于1931年招收50余名学员,学期九年,学员以“中、华、民、国”四字起名。培养出王保华、鲁定国、景乐民、雪文华、熊建民等一批学员。1932年继任社长胡农泉主持招收第二期,共50余名,学期七年,以“平”字起名,培养出薛再平、阎更平、张方平、李林平、焦云平、乔良平、张乐平等。翌年,该社改名“陇东平乐学社”,明确表演、教学为一体的宗旨。1935年陇东绥靖司令杨子恒调防河南,并将两批学员编为新生游艺队赴豫巡演,两年后返回。1941年高希中主持招收第三期,共40余名,5年学期,以“乐”字起名,且首招屈效梅、王彩霞两名女学员。刘文乐、郑守乐、郭康乐、黄旺乐等均出自该班。高希中、范醒华、秦鸿德、黄云亭、张正武、杨实易、张新清等任教,兼学国文、英语等。1946年停办。1949年8月,平凉军管会接管,易名平凉剧社。1950年又改建为新光剧社。演员阵容庞大,先后聘用孟遏云、王文鹏、傅荣启、大麻子、李可易、刘全录、王晓玲、沈和中、沈爱莲、汤秉中等,上演陕西易俗社新编《三滴血》《双锦衣》《韩宝英》《人月圆》等历史剧目以及《家庭痛史》《黄花岗》等文明戏。同时又创办科班3期,培养学生150余名,在表演、音乐、舞美、化妆、服饰等方面立足于改革,成为甘肃秦腔走向改良的代表。 -
82019-10
[ 词条 ]张鼎望
(生卒年不详)清初文学家、秦腔理论家。 陕西泾阳县人。 字荆观,号渭滨。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系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授东明知县。自幼喜好地方戏曲,经常出入庙会观看演出。康熙四十年(1701)写成《秦腔论》一篇,考其历史,论其声腔,赞扬其表演艺术之精湛。雍正十一年(1733)举博学鸿词,坚辞不赴。该《秦腔论》收入《鲁桥八景集》中,焦文彬等《秦腔史稿》中称其是第一部关于秦腔艺术的专论。 -
82019-10
[ 词条 ]三兴社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于1929年。因甘肃遭受少有旱灾,已解散的同乐社推举陈景民、田德年、郗德育三位著名秦腔演员联合创立该社,并租赁了关雪亭的戏箱开始营业演出。不久,因关雪亭收回戏箱,郗德育退出,班社解体。 -
82019-10
[ 词条 ]李梦阳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音乐家。甘肃庆阳人。字空同。与康海、王九思同为“明前七子”之一。后卷入刘瑾案,官场失意后归里隐居,主要从事曲子研究和倚声填词。还提倡文体改革,反对风靡一时的“台阁体”之萎弱文风,形成以他和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复古流派。一生写诗、散曲1200余首,辑为《空同子集》66卷,在甘肃刊行后流传全国。 -
82019-10
[ 词条 ]《扶徐国主》
李干臣编剧。别名《虬髯公》。生、旦、净、丑唱做工戏。事出明人张凤翼《红拂记》传奇。陕西易俗社首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隋末,杨素府有红拂妓者,拜张忠俭为兄,随李靖至长安同辅李世民灭隋。后张忠俭乃偕妻同往海外,立扶徐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