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天水市伏羲庙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天水市西关伏羲路西段。坐南向北,与伏羲庙隔路相对。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乾隆四年(1739)翻修。结构为单檐悬山顶,房顶琉璃碧瓦,脊饰缠枝牡丹。通高8米,面宽三间,计9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舞台,距地2米,舞台高2.8米、宽4米、深4米,下层悬空。台前有护栏,现被拆除。 -
82019-10
[ 词条 ]《广武山》
《广武山》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战山》。红脸、武生唱打做工戏。中路、南路、东路、西路秦腔常演。东路梆子由须生扮秦琼。现存版本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沈德福、刘敬庭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油印本、中路梆子抄录本、豫剧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李渊说情,杨林命秦琼立功赎罪,至广武山会战罗成,并以玉带与秦之人头作赌。阵前,秦自知难敌罗成,求其相让,以回营交命。罗佯败,三军笑其无能。罗二次下山,复战秦琼,秦哭诉衷情,罗念及亲戚情谊,与秦假战,败阵回山。 -
82019-10
[ 词条 ]《木月剑》
《木月剑》秦腔传统本戏。又名《冷泉亭》《羊左全交》。事出《关中流寓志列士传》,《今古奇观》第十二回及清人《金兰谊》传奇。西路、南路秦腔常演,小生、须生唱做工并重戏。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徐德喜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羌王马龙犯界,胡亥出榜招贤。秀才左伯桃进京献策,遇太白星李长庚赠木月剑,又逢羊角哀赴京应招,二人同往。至冷泉亭,天降大雪,伯桃将干粮赠羊角哀,助其上京,己冻饿而死。羊角哀献策,秦兵灭羌,秦封伯桃为镇山王。时伯桃魂魄遇困,羊角哀自刎,魂赴助之。秦封二人为孝义王。 -
82019-10
[ 词条 ]《大郑宫》
《大郑宫》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甘泉宫》《秦始皇捜宫》《大黄逼宫》等。小生、旦、二净唱做并重。含折子戏《黄逼宫》。事出《史记?秦始皇本记吕不韦列传》《东周列国志》第104回。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沈德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南省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三集收录冯焕卿口述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山东梆子剧目索引》有存目,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七集收录胡太祥口述河北梆子油印本,山西省忻州文化局藏,北路梆子抄录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上党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秦始皇之母庄襄后,与膠毐私通,于大郑宫私生二子。欲谋王位。始皇闻之,捜宫将二子摔死,杀膠毐,囚母于棫阳宫中。 -
82019-10
[ 词条 ]《羊角哀》
《羊角哀》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木樾剑》《冷全亭》。须生、小生唱做并重。事出《今古奇观》第十二回、《关中流寓记烈士传》、元无名氏《羊角哀鬼战荆轲》及明人《金兰谊》传奇。甘肃名须郗德育代表剧目之一。现存版本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七十一集书收录胡大祥口述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涂德喜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左伯桃、羊角哀前往楚国求仕,一路伴行,结为金兰。途经荆轲山,突降大雪,左脱衣与羊,己冻饿而死。左死后,为荆轲魂魄所不容,备受欺侮,遂托梦于羊,羊自刎,持左所赠之木樾剑助左打败荆轲。 -
82019-10
[ 词条 ]《鞭打芦花》
《鞭打芦花》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芦花记》《打芦花》《孝子花》等。须生、小生、正旦唱工戏。含折子戏《鞭打芦花》。事见汉刘向《说苑》,宋元戏文《闵子骞单衣记》、明沈璟《十孝记衣芦御》,汪湛溪《孝义记》,无名氏《芦花记》传奇,清唐英《古柏堂传奇芦花絮》等。现存多种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清代木刻秦腔本;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人民出版社刊行刊张金榜整理蒲州梆子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集东路梆子》第九集收录房源成口述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四集收录刘和山口述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张袓玉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闵子骞驱车随父外出,因寒栗执鞭落地,父怒而以鞭打而责之,衣破飞出芦花;父疑,剥开其弟所穿棉衣,内为上等棉絮。其父乃知其继母所为,怒写休书,子骞跪求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继母为言所感动,倍加疼爱子骞,全家终归和好。 -
82019-10
[ 词条 ]《秦中群芳谱》
戏曲演员评论集。《西安戏剧》增刊。1984年《西安戏剧》编辑部编印。全书收录了各剧种演员评价文章90篇,其中秦腔演员67篇。分别评论了马蓝鱼、马友仙、郝彩凤、任哲中、负宗汉、刘易平、杨金凤、阎振俗、高登云、杨凤兰、霍惠君、蔡志诚、李兴、余巧云.郭明霞、崔惠芳焦晓春、陈仁义、曹海棠、宋上华、杨令俗、樊新民、肖若兰、陈妙华、张咏华、余巧民、宁秀云、尹良俗、郭葆华、刘棣华、张新华、康正绪、李爱云、王玉琴、颜春苓、李爱琴等60余位演员的艺术成就。文章大都发表于《陕西戏剧》《西安戏剧》《人民戏剧》。书后附《誉满京华,声震江南》长文,简介秦腔在其他各省的影响。 -
82019-10
[ 词条 ]刘全禄
刘全禄(1902?1979)演员。工二花脸及红生。陕西西安市人。早年入陕西榛茶社学艺。后到兰州维新社、新兴社、振兴社、众英社、文化社搭班演出,又去临夏、武威、玉门。1949年后,参加玉门油矿秦剧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调入甘肃省秦剧团。擅演剧目有《淤泥河》《胡奎卖人头》《打瓜园》《侯上官折梅》,尤其以演《五典坡》之魏虎享誉,并赢得“活魏虎”之称。红生关公戏如《屯土山》《斩颜良》《出五关》《古城会》《水淹七军》等在陕、甘均有影响。曾为甘肃省人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