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盛岫韩盛岫(1910~1988)戏曲导演、教练。北京市人。早年入京剧富连成班坐科学艺,专工杂角,生、旦、净、丑皆演,尤擅架子花脸。抗日战争爆发后...
-
文化干部培训班新疆戏剧干部培训机构。1939年茅盾通过新疆文化协会筹办,并自任班长。学员由各民族文化促进会选送,均系文化干部,共200人。初级班一年,高级...
-
《庄稼人》现代本戏。谭增成、丁明、王志发、刘凤州编剧。唱做并重。1965年咸阳市人民剧团首演。董务本、张玉贤、刘秉国演出。本剧讲述了一对相爱的高中生,...
-
侯崇华侯崇华(1915~1970)秦腔导演。陕西西安市人。早期为演员,工武旦、青衣。十多岁考入陕西易俗社。出科后,在该社演戏。1949年参军。19...
-
天仙配《天仙配》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天河配》《百日缘》《槐荫会》《卖身葬父》。小旦、贫生反串武生唱做并重。事出汉刘向《孝子传》,另有曹植《灵芝篇》...
-
杨安民杨安民(1915~1993)秦腔演员、导演。陕西西安市人。幼入西安益民社学艺,原工文武小生,功底扎实深厚,后从事导演工作。1943年加入陕甘...
-
《一捧雪》别名《斩莫成》《古玉杯》《莫成替主》《大审戚继光》。有两部:一部系中路秦腔演出本,为单本戏;一部西路甘肃秦腔演出本,系连台本戏(二本),第一...
-
《初升的太阳》现代本戏。段肇升、刘养民根袁据孙维世同名话剧改编。1966年西安市三意社首演。导演苏青、刘养民,音乐设计李克义,舞美朱进才。李淑芳、周辅国等...
-
姚静芳姚静芳(1779~? )清乾隆时期演员。工旦。祖籍四川,后随父流居陕西三原。又名宁,字玉京,艺名翠官。从小学习秦腔,清嘉庆三年(1801湔后...
-
《三结义》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小桃园》《张飞卖肉》《破黄巾》等。须生、红生、净唱做戏。事出《三国演义》第一回,《孤本元明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
-
王蔼民王蔼民(1919~2007)秦腔一级导演。西安易俗社第九期学员,师从秦腔名家呼延甲子和唐虎臣。早年从事武行表演,有秦腔“武生一绝”之誉。曾扮...
-
韩吉祥韩吉祥(1786~?)清乾隆时期演员。工旦。陕西礼泉县人。清嘉庆七年(1802)前后,出陕西至保阳,不久入京,加入“三庆部”改习昆曲。后又入...
-
陕西省戏剧专修班秦腔教育机构。1941年5月由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捷三、陕西省巡回歌咏队队长封至模创建于西安。封至模兼任班主任。下设教务、剧务、编辑三组。张秦...
-
《两包水烟》现代本戏。王坤编剧。1966年甘肃省武威地区秦剧团首演。导演王克昌,音乐设计刘怀义。杨振华、王新学、刘凤英演出。本剧讲述了年轻的饲养员,批评...
-
新疆“三王”乌鲁木齐市秦剧团(1949年前名为天山舞台、新中舞台,1949年后曾改名为新中秦剧院)三位著名秦腔艺人王义民、王正民、王北平的联合尊称。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