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雷阵》《五雷阵》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阴五雷》《阴魂阵》《倒打毛贲》等。净角为主唱做武打并重。事出《剑锋春秋》鼓词、《东周列国志》第一...
-
《雀台歌女》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姜朝辜编剧。生、旦为主唱做戏。2005年陕西省戏曲剧院青年团首演。导演徐小强等,作曲谭建春等,舞美张小楠等。任小蕾、曹普超...
-
手帕功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艺的一种。演员借助手帕道具,进行各种技巧表演的基本功。秦腔舞台上多用于活泼伶俐的丫鬟奴婢和泼辣风骚的彩旦角色,技法有转、抖...
-
《汉宫案》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陈稚延编剧。武生、彩旦、正旦唱做戏。事出《史记·吕后本纪》。本剧讲述了汉刘邦年老,吕雉与审食其密谋,欲夺汉室江山...
-
《魏长生资料初编》《陕西戏剧史志丛书》之二。终南樵辑。1983年《中国戏曲志·陕西卷》《陕西通志·戏剧志》编辑部刊行。共收录200多年来4...
-
盘子功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巧的一种。演员借助于茶盘、酒盘类道具,进行各种技巧表演的基本功。秦腔舞台多用于活泼伶俐的丫鬟奴婢一类角色,技法有端、转、搦...
-
《困仙阵》《困仙阵》秦腔传统本戏。又称《杀青牛》《王翦二下山》《五子拿孙膑》《铜台面理》《王翦灭六国》等。净角、须生为主唱做武打并重。事出《东周列国志...
-
《陕西戏曲音乐论文选》秦腔音乐研究论文集。1983年10月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编印。汇集了1982年1月第一次陕西音乐学术讨论会论文九篇。秦腔方面的有王依群的《...
-
《庄子三探妻》《庄子三探妻》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大劈棺》《阴阳扇》《梦蝴蝶》《庄子点化》《周庄探妻》等。须生、正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劈棺》。事出《警世通...
-
城隍庙戏楼修建于城隍庙的戏楼。陕西与甘肃境内有多座。从唐代开始已有,之后历代皆有新建或修缮。两宋时期,宫廷十分重视商业都市建设,各种适观的杂技玩意儿从...
-
翠峰山砚峡寺戏楼甘肃古戏楼。位于甘肃华亭县翠峰山砚峡寺内。该寺于元惠宗十四年(1354)重修时,将翠峰山望月楼改建为砚峡寺戏楼。戏楼高二丈二尺,大三间,砖木...
-
《汉宫泪》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邓春松编剧。生、旦为主唱做戏。事出《史记·吕后本纪》。咸阳市大众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老年纳民女钩弋于...
-
表演特技秦腔表演技艺中最特别、最繁难的一种。大致可分为表情类、道具类、动作类三种。除了变脸、耍牙、踩跷等常见的特技外,还有一些存在于不同行当、不同剧...
-
刘全禄刘全禄(1902?1979)演员。工二花脸及红生。陕西西安市人。早年入陕西榛茶社学艺。后到兰州维新社、新兴社、振兴社、众英社、文化社搭班演出...
-
《桑园会》《桑园会》别名《秋胡戏妻》《马蹄金》。含折子戏《釆桑》。正旦唱做并重。事出汉刘向《烈女传》、汉魏乐府《秋胡行》、明清《烈女传》传奇等。现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