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海砍樵》西路、中路秦腔常演。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秦地八仙庆寿》。事系民间传说八大神仙故事之一,清有无名氏《刘海上寿》杂剧。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
皇恩寺秦腔传统本戏。西路、南路秦腔常演。别名《佛儿卷》。事出民间传说八大神仙故事之一。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程海清、阎泰芳口述抄录本。本剧讲...
-
张德民(1885~1974)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岐山县人。字保祥,人称“黑炭娃”“戏式”。6岁入宝鸡张万家班学戏。经过6年苦练,各种表演皆能,如...
-
珍珠帕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常演。须生、大净、青衣唱做工戏。现存版本有青海省湟中县贾尔藏村秦剧团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唐时,李承宗慕镇国侯富龙之妻张...
-
郭育民(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工须生,尤长红生。陕西蒲城县人,后入赘于三原县。幼年入蒲城培风社学艺,师承车云亭。出科后在民声社、化民社、明正社搭班...
-
柳毅传书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龙女牧羊》《海中楼》。小生、正旦唱做戏。事出唐李朝威《柳毅传》、宋官本杂剧《柳毅大圣乐》、宋元戏文《...
-
劈山救母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劈华山》《宝莲灯》。须生、武生、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二堂舍子》《送灯》《秦官保闹学》《劈华山》《破华山》。事出宋元戏文...
-
目连卷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目连救母》。小生、老旦唱做戏。事出《目连变文》,明郑子珍《目连救母》传奇、无名氏《目连救母》杂剧、无名氏《目连救母》传奇...
-
《刺目劝学》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烟花镜》《李亚仙》《曲江打子》《绣襦记》等。小生、小旦、须生、老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刺目》《打子》《哭祠》。事出唐白行...
-
王谋儿(1886-1967)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渭南县人。13岁时入澄城金盛班学艺,成为唱念做打四功俱佳的东路秦腔艺人。因其以演《斩韩信》而享誉...
-
金琬钗秦腔传统本戏。生、旦唱做工并重戏。含折子戏《借水》《团圆》。事出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及孟檠《崔护觅水逢女子》本事诗,宋官本杂剧《崔护六么》《...
-
呼延鑫(?~1933)秦腔演员。工武生。陕西人。又名呼延甲子。自幼学艺,善靠甲,以武功取胜,有“活赵云”之誉。1921年&陝西易俗社,任武...
-
梅雪图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小旦、小丑、丑旦唱做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魏星祥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文计周继室马氏不贤陷害前...
-
《西厢记》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普救寺》。小生、闺门、花旦、老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拷红》。事出唐元稹《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宋人话本《莺莺传》,...
-
孙广乾(1883~1948)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人。艺名孙葫芦,博学多艺,人称“戏包袱”。早年在西安学艺,出科后自组光盛班,流动演出于陕、甘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