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鹏(1884-1953)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乳名双喜子。17岁时入长安鸿泰班学艺。1916年加入长庆社。常在西安、兰州、宁夏等地演...
-
牧羊卷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朱痕记》《朱痧记》《席棚会》《黄龙造反》等。须生、青衣唱做工戏。含折子戏《放饭》。事见《牧羊宝卷》。各路秦腔常演剧目。耿...
-
谢玉堂(1884~1934)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蒲城县人。原姓王,名德娃,因其扮相俊秀,人称“强娃娃”。名旦谢芳嗣子。曾随义父谢芳和魏葆在福德班...
-
观兵书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五龙会》。含折子戏《观兵书》。净角唱工戏。西路秦腔常演,表演有耍蛤蟆特技:演者额门依抬头纹画一青蛙,两前肢画于眉眼上,演...
-
石敬瑭篡位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旋风楼》《玄武楼》《火化玄武楼》《石敬瑭拜刀》。须生、正旦、净角唱做工并重戏。事见《旧五代史·末帝本纪》《新五...
-
扬生禄(1889-1948)秦腔演员。主工须生。甘肃敦煌人。出身梨园世家,艺名尕娃子。幼师从姐夫王麻子,后又拜师余兴泰,并得栓娃子指点。成名后又从...
-
《苟家滩》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五龙会》《聚宝山》《五龙二虎逼彦章》等。净角、须生、娃娃生唱做打并重。故又称“一群小孩往北跑”其中“五龙”指:李克用、李...
-
《五典坡》秦腔传统本戏。须生、正旦唱做并重。分前后两本。前本别名《武家坡》《彩楼配》,后本别名《大登殿》。前本含折子戏《三击掌》《别窑》《探窑》,后本...
-
《汴梁图》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北汉王》《乾祐王杀宫》。老生、须生、黑净、花旦、刀马旦唱做并重戏。含折子戏《杀宫》。事出《新五代史·汉本纪》。...
-
竹林会西府、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刘知远下河东》。须生、老生、小生、武旦唱做打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刘敬庭清代同治四年(186...
-
《高平关》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借人头》《下高平》《高老兰观星》《高鹞子取头》《上高关》《白虎堂》。大净、红生唱做工戏。含折子戏《三人头》《白虎堂》。事...
-
《凤台关》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须生、武生、二丑、小旦唱做戏。事出《五代史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收藏常俊德口述秦腔...
-
冻冰桥西路、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郭威造反》。老生、正旦唱做并重。事出《五代史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
-
张金鉴(1889~1936)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关中人。1927年创办汉中三民社并任社长。1933年应驻陕三十八军新汉社聘请,担任教练。其嗓音高...
-
卖华山秦腔传统小戏。别名《输华山》。东路、中路、西路秦腔均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