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万紫千红古长安》
焦文彬著。1989年12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西安秦腔的盛况。内容包括剧种与流派、班社与艺人、作家与作品、剧场与演出、评论及其他5部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共引用当时第一手资料达500余条。其中不少内容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如陕甘两省白莲教活动中演唱秦腔并用秦腔宣传教义、王筠观剧诗词、《秦云撷英小谱》作者严长明的有关资料等。 -
82019-10
[ 词条 ]《西安梨园轶闻》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编《西安文史纵横》之一。王鸿锦编著。1989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知识性、趣味性互为表里。共收录了47则西安剧坛轶闻、趣事,其中绝大部分是关于秦腔的。有演员的绝招、剧团的演出,也有作家的轶闻、剧目趣话。 -
82019-10
[ 词条 ]板式挂号
“叫板”的一种。演员在演唱前通过各种手势,向鼓师发出下面所需起板程式以及所要演唱板式的暗号。有举食指向上;五指豁开,手心向下,平出并做下压状;右臂下垂,伸食指做下戳状;拇指上翘,呈于胸前等。其中举食指向上,即唱[尖板]。五指豁开,手心向下,平出并做下压状,即唱[蹲锤塌板]。右臂下垂,伸食指做下戳状,即唱[一锤安板]。右臂下垂,手臂向后,做前后摇摆动作,即唱[摇板]。拇指上翘,并作左右摇动,即唱[浪头带板]。举食指、中指做二字状,即唱[二倒板]。食指、中指呈二字朝地,做下戳状,即唱[双锤]。小拇指朝地,左右甩动,即唱[小带板]。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撮抬高,即唱[七锤]。五指相撮高举,即唱[齐板][截板],抑或要求文武场面全截。起头子“起板”程式的一种。与“落头子”相对。秦腔剧种的唱腔、曲牌、铜器等,各有不同的起唱(奏)程式,究竟用怎样一种程式引出,鼓师会提前通过击奏板鼓的“点子”给“下手”做出暗示。这种开始前鼓师开出的暗示性鼓点子,便作头子。落头子“落板”程式的一种。与“起头子”相对。秦腔剧种的唱腔、曲牌、铜器等,各有不同的落唱(奏)程式,究竟用怎样一种程式结尾,鼓师提前会通过击奏板鼓的“点子”做出暗示。这种结束前鼓师开出的暗示性鼓点子,便叫“落头子”。底锤鼓师在一段接鼓的开始或即将结束时所打出的各种具有预示性的鼓板点子。如“打”“巴”“打打”“巴打”“都儿”“衣打衣”“拉打衣”等。其作用是提示武场乐队进入演奏和预示将要演奏什么锣鼓点子。它往往同鼓师各种复杂手势、眼神结合在一起,指挥并引导全体击乐手进入演奏。鼓师所开出的这类提示性鼓板点子,通称为“底锤”。 -
82019-10
[ 词条 ]耀洲太元洞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耀洲区(原耀县)城东3千米药王山南庵脚下。戏台东侧有《重修太元洞戏楼碑记》:“山南崖下旧有戏楼,为祭赛时伶人献技之所……道光已酉至咸丰甲寅所收布施地祖……举庆坠诚盛处。”落款刻“大清咸丰六年岁次丙辰十月吉日。”推断为1857年所建。戏楼为硬山式屋顶,五架梁木结构,灰色板瓦覆盖,龙头兽吻置脊。台基高1.8米,以砖起筑。戏台通宽9.35米,深5.81米,总高8米。台面四根檐柱分作三间,台中用木板隔为前后台。后台深2.7米。两侧台柱悬挂梅兰芳所作極联木牌,左为:“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右为“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每年二月初二启会,会期半月,会间常有戏班在此演出。 -
82019-10
[ 词条 ]西峰市兴隆观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西峰市寨子乡老城。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曾几次修葺、增补,规模壮观恢宏。兴隆观主要由祖师庙和娘娘庙两座庙宇组成,故又称“祖师庙”。庙宇占地五亩,对面六亩广场便是戏楼。戏楼为砖木结构,系台基式建筑。前部为重檐歇山顶,后部为硬山顶,灰色筒瓦覆盖,牡丹兽吻坐脊,四角起翅,角檐远眺。台口有四根檐柱,将台面分作三间,台中屏风相隔,两边为上下场门。台檐中柱上刻有楹联一副,上联为“古人留数阕乐章听奏出风豳雅豳颂下联为“本地有多少角色看演义傅侯甘侯李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和九月十三庙会曰均在此唱戏。1966年,西峰制药厂扩建时,戏园被征用,戏楼被拆除。 -
82019-10
[ 词条 ]《靖正恭演出剧本选集》
秦腔剧本集。王学秀编。1989年1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选编靖正恭所演出的秦腔传统折子戏16个,包括《伯牙奉琴》《激友》《花亭相会》《木楠寺》《洞房》《戳纸墙》《吃鱼》《订婚》《扑池》《哭楼》《详状》《重台》《观画》《扫墓》《醉酒》《刺目劝学》。每剧前均有文字说明。书首有靖正恭照片10幅,及吴坚之序,书后附有《秦腔生角名星——靖正恭》和《群英荟萃的西安正俗社》两篇文章和编者后记。 -
82019-10
[ 词条 ]干唱牌子
亦称“干唱曲牌”。秦腔中可入词演唱的牌子曲。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甘肃秦腔和陕西西府秦腔声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为长短句或齐言多句的体式,也可作一曲多词反复叠唱,曲牌成分包括佛曲、道曲、昆曲、二黄等。二十世纪后渐废。昆曲干唱牌子源于昆曲的秦腔干唱牌子。演唱以京胡伴奏。主要有[县官令][中军令][元帅令][天官令][吹腔][气炸雄威]等。县官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五句,字数为四、四、七、七、六。传统戏中县官升堂断案时所唱。秦腔《八件衣》杨廉升堂有唱。唱词为:“怒气冲发,就地牢笼。一朵鲜花头上插,榔头拶子一面枷。衙役们站两厢。”中军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3/4混合节奏形式,全曲共七句,字数为六、七、五、五、七、五、五。传统戏中系中军出场专用。曲调雄迈。秦腔《岳母刺字》中军所唱:“整队伍列军旗,辕门号令马平息,中军一声令,百营胆战惊。要把敌人一马平,方显威名重。”另有同名唢呐曲牌。多用于行路或中军出场。两支唢呐演奏,筒音定1,暴鼓、牙子、铙钹、铰子、手锣伴奏。天官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曲调喜辣活跃。全曲共六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九、八。秦腔《天官赐福》天官出场时所唱:“吾在九重坐天官,洞察两界保平安,世人若是阴功满,赐福赐禄降临凡。可降的是财高寿高命运高,领敕旨忙下九重霄。”哪吒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属北曲仙吕宫。2/4节奏形式,曲体规则方整。全曲共四句,字数为十、十、七、十。传统戏中神话人物哪吒出场演唱的专用曲牌。秦腔《群仙阵》一剧哪吒出场时所唱:“家住在陈塘关我名哪吒,奉师命下山来搭救黄家,有一个神手叫余化,一杆枪杀得他败国亡家”即是。另有同名唢呐曲牌,用两支唢呐吹奏,筒音定4,四四拍子,慢板,暴鼓、堂鼓、牙子、曲锣、铙钹、铰子、手锣伴奏,多用于神仙坐洞场面。《五丈原》诸葛亮坐帐时有用。曲调长大,且与同名干唱曲牌迥异。状元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传统戏中状元出场专用。秦腔《花柳林》辛瑞林点状元后出场有唱。词为:“一树桂花红十里,状元回来马如飞,行步站在鳌头上,一对宫花挂满堂。”另有同名曲,用两支唢呐吹奏,筒音定1,暴鼓、牙子、钩锣、铙钹、铰子、手锣伴奏,多用于行路场面,但曲调与曲牌完全不同。功曹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六句,字数为五、六、五、五、七、七,为功曹走场时所唱。秦腔《天官赐福》功曹走场有唱。词为:“天上祥云飘,地下霞光万道。领玉帝敕旨,忙下了九霄。咱本是四季功曹,咱本是四季功曹。”另有同名唢呐曲牌。以两支唢呐吹奏,筒音定1,暴鼓、堂鼓、钩锻、铙钹、铰子、手锣伴奏。报子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腔速较快。全曲共八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三、七、七、七,句式多为二四格。传统戏中报子向主帅禀报军情时演唱。秦腔《夺三关》报子向韩昌禀报军情时有唱。词为:“行来在兵门以上,报帅爷细听端详。刀枪剑戟摆两行,轰轰烈烈谁敢挡,谁敢挡,少不了一来一往,少不了一刀一枪,报帅爷做个主张。”元帅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传统戏中元帅出场时所唱。秦腔《金堤关》丘瑞挂帅出征前有唱。词为:“定下牢笼计非常,战场撒下罗天网,哪怕他兵多将又广,杀得他马死人亡。”土地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八句,字数为七、七、七、七、六、四、六、四,故又称[七句半]。演唱时,可用唢呐伴奏。传统戏中土地神出场时所唱。秦腔《游西湖》土地神向慧娘赠扇时有唱。词为:“叫慧娘莫要太悲伤,听我把话说心上。九天玄女怜念你,她叫我土地来帮忙。天灵灵地灵灵,空中一望,飞下了阴阳扇,万道金光。”两句腔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拍,中速。全曲两句,可作多段反复叠唱。字数为八、八。戏中多为旦角演唱。秦腔《游西湖》中李慧娘有唱。词为:“耳听得平章唤慧娘,吓得我胆战(哎哟哟)心又慌。”钻草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以笛子伴奏。四二拍子,中速。全曲共七句,字数为四、四、八、四、四、七、九。秦腔《风波亭》金兀术(二净)有唱。词为:“哎哟哟杀,哎哟哟杀,杀得孤丢盔又撂甲。哎哟哟杀,哎哟哟杀,天朝人好披挂,杀得我军流水又落花。”化儿令亦称“叫化出对子”。秦腔干唱牌子。仅欢音无苦音。丑角演唱。秦腔《高怀德打娃》中化子普乐天有唱。词为:“化儿生来奔波奔波,一根枣棍手内捉。我见了有钱的叫声爷爷,我见了没钱的叫声叔叔哥哥。爷爷婆婆,你给我化子给上半个黑馍,吃饱了阳洼坡上唱一溜莲花落。”乐乐腔秦腔干唱牌子。有两种,一种由民间歌曲《钉缸》发展而成,2/4节奏形式,手锣领起,每句间以过门,故显跳跃、轻快而风趣,传统戏中为丑角专用。秦腔《打砂锅》丑县官董不清升堂时有唱。词为:“发三梆,坐大堂,衙役们,排西厢。有一个老头来告状,我老爷一一问端详。原告问了二百二,被告问了三百三,丢下个干证没有问,与我老爷断了几个盘缠。”另有一体为红生戏关羽出场所唱,唢呐伴奏,大铜器击节,并加小银锣,庄重而肃雅。起腔两句为散板,之后转入正板即2/4节奏形式,秦腔《古城会》关羽出场有唱。词为:“观夫子,出五关,思想起桃园弟兄三、弟兄三。弟兄们许州曾失散、曾失散,千里保嫂过五关、过五关。但愿得兄弟见一面、见一面,白马乌牛大谢天。”每句之后均以击乐垫打,最后撤速结束。曲调与丑腔全然两别。回回帽秦腔干唱牌子。原系南曲,昆曲、京剧中亦有,名[回回曲],也称[川拨草],皆为曲笛或弦乐曲牌。从其旋律与音乐表现情绪看,三者似属同源,但秦腔干唱牌子[回回帽]可入词演唱,更显弥足珍贵。唱词共六句,字数为七、七、五、五、四、四,并带两句衬词。传统戏中多系番王点将时演唱。秦腔《打兀术》一剧金兀术有唱。词为:“萨拉回子穿战衣,打来了战表夺社稷。头戴回回帽,身穿萨拉衣,(巴嘟儿呀呀咦呀儿),披挂整齐,(巴嘟儿呀呀咦呀儿),披挂整齐。”油葫芦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以笛子伴奏。戏中为张飞专用。分九句油葫芦和四句油葫芦。①九句油葫芦。四二节拍形式,曲体规则方整。全曲共九句,字数为五、五、七、八、八、九、九十(三)、七。如秦腔《芦花荡》张飞戏弄周瑜所唱“吾君是命大,吾君是命大,把大兵扎在芦花。黄鹤楼饮酒又暄哗,把吾的大哥活吓煞。不用三王爷得鞭来打,不用三王爷的枪来扎,只用我丈八蛇矛扭三下,周瑜呀!扭得尔浑身发麻。”②四句油葫芦。散板节拍形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七、七、七、七。如秦腔《芦花荡》张飞上场所唱“豹头环眼气昂昂,麻打草鞋世无双。身背军师一道令,芦花荡口等周郎。”气炸雄威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时双唢呐伴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四、三、三、三。秦腔《闯宫抱斗》梅伯炮烙前有唱。词为:“气炸雄威,恨殷纣,宠妲己,好惨凄。”吹腔亦称[石牌腔]。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时子奏有字句四种。①十字句吹腔。曲调与京剧[吹腔]大同。唱词定格为十字句,但常有变化。节奏形式头尾为散板,行腔自由,第二句即转入正板,即2/4节奏形式。秦腔《困土山》关羽夜观《春秋》所唱即为吹腔。词为:“观《春秋》,直观得眼花了,耳听得樵楼打三更。”②四二拍吹腔。唱词定格为三、八、四、四、四二拍子,以散唱结束。秦腔《古城会》关羽入城时有唱。词为:“叫马童,你与二爷前边带路,大摇大摆,走进古城。”草坡面理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散板。演唱以笛子伴奏。秦腔《草坡面理》岳飞专用,故名。岳飞唱词为:“兵从皇恩厚道杀出,兵从皇恩厚道杀出。”一句两叠,气势恢宏。听更鼓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以笛子伴奏。1/4节奏形式。全曲共三句。秦腔《五马河》黄天霸“袭营”一场有唱。词为:“听更鼓响亮,听更鼓响亮,我只得偷偷摸摸往前闯。”出对子亦称[出队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属黄钟宫。秦腔有[欢音出对子]和[苦音出对子]之分,曲调大同。①[苦音出对子]。多系将帅升帐时演唱。情绪雄迈,气氛壮伟,加上其间“吼堂”和结尾帮唱,更能壮其声威。秦腔《马芳困城》之马芳、《乾坤鞘》之吴清侠坐帐前均有唱。词为:“何一日保社稷扭转乾坤,明朗朗公案一座,恶狠狠亚赛阎罗。五月骄阳城内落,我要把铁成茂封官坐,封官坐。”②[欢音出对子]。多由净角唱出。秦腔《拷吉平》中曹操、《水灌晋阳》中孙智伯、《程咬金坐帐》中程咬金等均有唱。其腔调与[苦音出对子]大同,仅以欢音调唱出,无帮唱。高腔干唱牌子秦腔干唱牌子之一。源于高腔。传统戏中多由净行神道人物演唱。秦腔《蟠桃会》中孙悟空有唱,词为:“福寿双全,五福之中寿为先。今日红光显,去赴了蟠桃宴,请、请、请众仙,上八洞神仙,一齐请在了蟠桃宴,祝贺唐僧寿仙。”二黄干唱牌子秦腔干唱牌子类型的一种。源于汉调二黄。演唱京胡伴奏。为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甘肃秦腔和陕西西府秦腔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曲牌甚多,戏中多为丑角所用,如[二黄腔][鸿雁飞]等。二黄腔秦腔干唱牌子。源于二黄。演唱以京胡伴奏。1/4节奏形式。稍快。秦腔《长坂坡》孙珠(丑角)有唱。词为:“末将生来本姓牛,不爱骑马爱骑牛,南天门首白杨树(哎嗨哟),顶天立地大木头。”鸿雁飞秦腔干唱牌子。源于二黄。演唱以京胡伴奏。四二拍子。中速。秦腔《罗通征北》中番王(丑角)有唱。词为:“鸿雁飞来笑哈哈,逮来天朝乖娃娃。乖娃娃来乖娃娃,带回府去招驸马。”佛道干唱牌子秦腔干唱牌子类型的一种。源于古代佛曲、道曲以及民间所传贤孝、劝善调等歌腔和曲牌。演唱京胡伴奏。曲中多有虚词衬句,并以众人帮唱形成一领众和的热闹场面。为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甘肃秦腔和陕西西府秦腔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中常用于佛道出场时演唱。佛祭子也称[祭子][吉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其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有[二体佛祭子]和[三体佛祭子]两种。①二体佛祭子。[佛祭子]之一,二体词曲结构均异。多为丑角演唱。唱词共三句,字数为七、七、五,句尾带有“阿弥陀佛”等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传统戏中多用于神道人物。秦腔《大香山还愿》中武大(丑角)出场时有唱。词为:“有武大离了求儿洞(观音菩萨,小小受难观音菩萨),扭回头来望雷音(来吗冬里冬),想搞延寿花。”②三体佛祭子。[吉子]之二,多为丑角演唱。词曲程式均异。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秦腔《大香山还愿》丑角武大求子有唱。词为:“一炷香烧与了玉皇大帝,二炷香烧与了关周二郎。(功德佛,明朗佛,哎呀我的佛呀我的弥陀佛)。”佛号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其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有三体。词曲结构均异。该曲多用于传统戏中佛道人物出场之时,既可单独演唱,也可与板式唱腔连套唱出。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分两种,其中一种含欢、苦音两体。秦腔《倒腕挂经》《扑洪沟》等戏中达摩、菩萨有唱。词为:“西方路上一只鹅,口含灵芝念弥陀。(阿弥阿弥陀,阿弥阿弥陀,弥陀佛)。”另一种亦称“三十三天”,秦腔《倒腕挂经》中净行达摩有唱。词为:”南海蓝来南海蓝(弥陀佛),南海岸上造帆船。(阿弥阿弥陀,阿弥阿弥陀,弥陀佛)。”道歌亦称[祭子][吉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其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用于佛道人物出场之时。含欢、苦音两体。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秦腔《倒腕挂经》之净行达摩有唱。词为:“西方路上一只牛(观音菩萨,南无延寿佛呀阿弥陀佛,哎呀我的佛呀我的弥陀佛)。口含青草泪常流。(阿弥陀佛,消灾延寿佛,喇嘛佛)。”劝善调亦称[祭子][吉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传统戏中多用于佛道人物出场之时。含欢、苦音两系。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秦腔《大香山》中天尊(生)有唱。词为西方路上一只鹅,口含翎毛念弥陀。扁毛也有修行意,(白:阿弥陀佛!)人不修行等什么(阿弥阿弥陀,弥陀佛)。” -
82019-10
[ 词条 ]《淮河营》
《淮河营》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盗卷宗》《兴汉图》《下淮河》《火化卷宗》。须生、老生、小生、泼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下淮河》。事出《史记太后本纪》《前汉书列传第十》。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刘培元清光绪二十年(1894)抄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收录抄存本。另有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张玉才口述山东梆子本,《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四集收录苗喜臣口述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莱芜梆子》第五集收录程庆全口述本等。本剧讲述了汉高袓崩,吕后欲毁宗卷而谋位。淮南梁王进京查阅家谱,吕后早改之,故一直认吕后为生母。汉室旧臣前往淮河营,向淮南梁王陈说往事,乃命田子春盗回宗卷原本,始知己为香宫赵妃所生,即发兵除吕扶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盗卷宗》剧照,周振中饰张苍、张启民饰张苍子(易俗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