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枪挑穆天王见《穆柯寨》。
-
《四郎探母》秦传统本戏。别名《北天门》。文武须生、老旦、正旦唱做戏。含折子戏《坐宫》《盗令》《出关》《见娘》《哭娘》《别家》。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四十一...
-
三关排宴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夺三关》。须生、武生、二净唱做打并重。事出《北宋杨家将传》第二十二回。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
-
张福俗(1916~1972)秦腔演员。主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艺名“豁豁”“二神仙”。自幼喜爱秦腔。 16 岁时,被通俗社老艺人毛金荣收为学徒。由...
-
《辕门斩子》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三换衣》《大辕门》。须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见太娘》(又称《头帐》)《见八王》(又称仁帐》)。事出《杨家府演义》卷五。各...
-
天门阵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大破天门阵》。老旦、文武须生、武生唱做打并重戏。事出《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二至三十七回,吴元泰《东游记》第三十三至三十四回...
-
邸德民(1917~?)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3岁入咸阳益民社,拜张德明为师。出科后,随班在西安、关中以及甘肃平凉、庆阳等地演出。194...
-
破洪州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战洪州》《双挂印》。武生、武旦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点将责夫》《破洪州》。事出《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七回。各路秦腔常演。党...
-
余景民(1917~?)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人。幼入培风社学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即到酒泉搭班演戏。曾任玉门油矿秦剧团团长。其身材魁梧,嗓音洪亮,...
-
《洪羊峪》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打王强》。文武须生、武旦、老旦、白净唱做戏。含折子戏《打王强》。事出《杨家府演义》卷六。各路秦腔常演。王文鹏、肖正惠代表...
-
李发民(1917~?)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户县人。10岁入户县同社学艺,师从苏民、李世英、刘金申等。出科后在陕西彬县闻英剧团搭班,受名须毛金荣艺...
-
杨八姐盗刀腔传统本戏。别名《赵八王上冻台》《槐花庵》《石佛口》《困冻台》。含折子戏《石佛口》。东路、西路、中路、南路秦腔常演,须生、武生、刀马旦唱做工...
-
乔新贤(1917-1999)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5岁入陕西易风社学艺,师从黎洪如、田正志、张金鉴等。后在扶风剧团、挺进剧团、聚顺班、...
-
杨八姐闹馆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闹馆打店》《破澶州》《醉入幽州》《杨八姐救兄》《拦马过关》。文武须生、老旦、刀马旦及反串武生、武丑唱做打并重戏。含折子戏...
-
魏启业(1917~1974)俗名长鱼儿。甘肃秦腔演员,工须生。甘肃秦安县人。自幼加入当地社火班,耳濡目染。17岁终于下海成为当地何秀山班社的一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