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对台戏
亦称“斗台戏”。秦腔演出习俗。多指两个戏班在同一场地、同一庙会对台竞技性的演出。含义有二:一是庙会大,会期长,财力厚,会首便请两个戏班同时对台斗唱,以招徕更多观众,使庙会活动更加热闹,显示香火旺盛,增加布施收入;二是两个实力相当的戏班,在巡回演出中无意相遇一地或有意碰撞一起,甚至被邀请在同一场地,搭起两个台子对台同演一出剧目。演出前,两个戏班分别派出一名小旦持香表前往对方班社拜祭庄王爷;开戏时,还要各送三声号,待第三声号落,同时开戏,而且在演出过程中,两方都抓住所有吹号时机狠吹,以便压倒对方,壮其声威。此又谓之“对号”。观众在中间择台观赏,最后以哪家台口观众最多而定。赢家便加戏价、夺声誉,酒肉相待;输家则无地自容,受冷遇,凉馍生葱。庙会对台戏有许多不成文的约规,均不得违反,若有违反者,除罚戏价外,还要将有关人员绑于台柱示众。所以,过去的戏班对唱对台戏极为重视。 -
82019-10
[ 词条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
地方戏曲音乐志书。《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主编王依群,副主编许德宝、雷达、孙宪德、李恩魁。2005年8月中国ISBN中心出版。全书上下两卷,以总编辑部统一体例,分为“综述”“图表”“剧种音乐”“人物介绍”4部分。“综述”分4节,记述陕西悠久的文化传统、明清以来陕西地方戏曲剧种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曲音乐的创新发展等;“图表”含陕西省区行政区戈U图、陕西省戏曲剧种分布图、陕西地方戏曲剧种特色乐器图、本省戏曲音乐出版书目一览表、基本速度一览表;“剧种音乐”从概述、唱腔、器乐、选场4个层面,介绍了该省流行的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汉调二黄、道情剧、陕北道情、秩歌剧、线戏、老腔、碗碗腔、弦板腔、阿宫腔、弦子戏、眉户剧、大筒子戏、八岔剧、花鼓居U、关中秧歌剧、陕北秧歌剧、二人台、端公戏、跳戏、赛戏等2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人物介绍”部类收录陕西戏曲家的小传。卷首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编辑部及撰稿人、绘图人员名单,有彩页16面,有总卷主编周巍峙序言,及凡例、本卷编辑说明;卷尾附人物介绍姓氏笔画索引和后记。 -
82019-10
[ 词条 ]冯杰三
冯杰三(1901~1973)秦腔剧作家、服装设计师。陕西西安市人。曾任陕西省政府编译室科员。由于酷爱秦腔,工作之余常住陕西易俗社,兼任编辑。后正式加入该社,历任剧务主任、教育主任等职。创作剧目近20本,代表作有《投笔从戎》《木兰从军》《草莽英雄》《豪曹剑》《新和氏璧》《范雎相秦》《盗宗卷》《林冲》《牛郎织女》《陆文龙》《岳云》《貂蝉》《项羽之死》《金玉奴》等。对秦腔服装、头盔、发式颇有研究,曾与封至模为易俗社戏装的改良与革新做了贡献,也为电影《火焰驹》《三滴血》服装的设计出过大力,其设计的图案花纹、深受行内行外普遍赞赏,有许多至今仍为北京、江浙戏衣作坊保留并沿用。 -
82019-10
[ 词条 ]打台戏
秦腔演出习俗。旧时,秦腔戏班专为新建戏台所演的特定民俗剧目。具体演法是:先在前台按八卦方位摆好八块瓦,全体演职人员上台后,由会长分给每人一块银元噙在嘴里,谓之“封口”,再用红头绳和黄表纸封住上、下场门和前台四角,一切就绪后,“打台戏”正式开演。首先,黑虎赵公明在唢呐曲牌[刘海带]伴奏声中出场亮相,接着又在[勾腔]曲牌烘托中,先用钢鞭打断各处红头绳,再绕场一周,踏碎八块瓦后下场;继而,马灵官在大鼓声中上场,跳一番“灵官架子”后退下;然后,天官在庄严的唢呐曲牌声中出场,扫视四周后,至台中高位坐定(舞台正中置桌,桌上置椅);此时,土地神来至台口,招手让台下站立的绅士百姓,抬上备好的整猪、整羊、斗羊米面、满斗铜钱及五色花布等贡品,由土地面神率众献在天官面前,烧香化表后齐呼:“请天官开金口露玉牙!”天官点头允诺,众人分站两厢,先说四句诗,再言某地新修戏台一座,吾奉玉帝旨意,前来打台降幅等语。接着唤上黑虎赵公明,让其用五雷碗打台之四角;再唤来咬鸡仙,当场咬断活鸡的头,并持鸡洒血于前后台,再将鸡血抹在各堂柱之上。同时,土地神指挥众人架好长梯,咬鸡仙攀梯而上,将鸡头钉于台中大梁,并把死鸡扔至台下。之后,天官把铜钱、谷米向四面抛撒,祝愿当地财源茂盛,五谷丰登,土地神率众抬去粮食及铜钱之类,接着,天官高喊“魁星点元”,魁星复出,先“跳架子”,继而点元,无非是一点状元、二点榜眼、三点探花之类。最后,天官说明当地功德无量,新戏台今日今时开始演戏,他回天宫交旨。唢呐尾声伴奏中角色全部下场,“打台戏”遂告结束,正式演出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废止。 -
82019-10
[ 词条 ]王纾
王纾(1930~1999)秦腔剧作家、编剧。女。北京市人。1949年华北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政治部文工团任演员。1951年在西线志愿军文工团期间,获表演一等奖、荣立三等功,朝鲜劳动党授予立功和军功章两枚。1956年转业,先后在西安作协、西安市曲艺团任创作员。1982年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任专职编剧。与人合作编写的戏曲剧本有《仇荐》《兄弟姐妹》《孙庞之交》《邵小利》《清风亭》(改编)等。 -
82019-10
[ 词条 ]《秦腔音乐概论》
以《秦腔音乐概论》命名的秦腔音乐理论专著有两部。一部是由王正强著,另一部是由吕自强著。①王正强版《秦腔音乐概论》。1994年12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全书37万字,包括“腔词关系”“板式解析”“两大腔系”“腔调发展”“念白艺术”流派纷呈”与“文武场面”7章。较系统地探讨了秦腔音乐的词格与腔格、字正与腔圆、词情与曲情的关系,各类板式结构的守格与变格,欢音、苦音两大腔系的形成以及调式音阶与转调手法,唱腔音乐的形成、发展与革新,各行当念白艺术特点,近百年来20多位演员流派唱腔的艺术特征,以及文武场面在戏中的具体运用规律等。书前为“开篇",简述了秦腔剧种的历史渊源、秦腔音乐在秦腔艺术形式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书后为“余韵”。作者对明代“西秦腔”做了重点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②吕自强版《秦腔音乐概论》。197年2月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秦腔和秦腔音乐、秦腔打击乐、秦腔曲牌音乐、秦腔唱腔音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秦腔音乐的创新5章。诸章分节概述了秦腔剧种、声腔的源流历史、打击乐的流汇及其戏剧功能、曲牌的来源与应用、唱腔板式的形成及其艺术规律。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秦腔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不同乐队体制与伴奏形式的运用用调问题和演唱形式的多样化。秦腔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等问题均有较为全面的论述。书前有叶增宽的《秦腔音乐理论研究的新成果》、雷达的《一部展现秦腔音乐全貌的力作》及作者“前言”等。 -
82019-10
[ 词条 ]李道真
李道真(生卒年不详)秦腔剧作家。甘肃临洮县人。落魄知识文人,生活极为贫苦,以画画写字谋生。写过不少秦腔剧本,主要作品有《岳飞拜门》《白帝城》《豫让剁袍》《孔明归天》等,并有《道真曲存》一卷传世。 -
82019-10
[ 词条 ]康海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杂剧作家、音乐家。陕西武功县人。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泝东渔父、太白山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被杀后,因其名列刘瑾党而罢官归里。支持创建秦腔历史上最悠久的班社华庆班。著有杂剧《中山狼》《王兰卿》,另有散曲集《泝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等。据传与王九思共同创造了秦腔声腔中的康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