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李静慈
李静慈(1898~1982)戏剧理论家、秦腔剧作家。陕西含阳县人。早年就读于含阳高等小学、西安师范、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国立西北大学。毕业后在合阳中学、户县师范以及兴国、中山、省立等中学任教。1949年后历任西北军政大学教员,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和中文系副教授、图书馆馆长,陕西省剧目修审委员会负责人,陕西省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陕西分会顾问等职。致力于戏曲资料的捜集和研究,整理和勘校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改编有《戚继光斩子》《帝王珠》《反五关》《鸡鸣山》等秦腔传统剧目;创作秦腔本戏《十二金牌》《陈玉成》等;撰写《漫谈木偶》《略论汉调二黄》《论灯影戏》《浅谈线戏》《合阳跳戏纪要》等学术论文。此外,在挖掘、整理乃至出版线戏和跳戏剧本与珍贵资料方面贡献突出。 -
82019-10
[ 词条 ]《品评秦腔》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主编刘斌,翼福记、陈昆峰、卢恺编著。2011年10月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秦腔评论文章汇集。按内容分列关爱秦腔、记忆秦腔、理论秦腔、评说秦腔四个方面,收录数十位评论家撰写的评论文章40余篇。 -
82019-10
[ 词条 ]《足迹》
秦腔艺术散记。王小民著。2003年4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以传记的手法,分列“投奔革命”“烽火艺兵”“导戏选忆”“答问琐记”“忆人记事”5个方面,回望了作者在从事戏曲艺术道路上所走过的足迹。其中记有已故和健在文艺界人物的隐情逸事;既有作者艺术人生的轨迹和信念,又有对其戏曲表演、导演和戏曲改革方面的独立见解?融知识性和史料性于一体,文笔朴实,耐人寻味。书前有马少波题词、彩照4面,焦文彬之“序”和作者“前言”;书后附有魏新民《感悟“足迹”之迹》、张岚《品味小民先生的新作“足迹”》两篇评论以及作者“后记”。 -
82019-10
[ 词条 ]王志学
王志学(1925~2008)秦腔剧作家。陕西临潼县人。先后在民众剧团、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任创作组组长、演出队队长、指导员,陕西军区五一剧团团长,咸阳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秘书长等。创作秦腔剧本有《一筐旱烟》等。任《陕西省戏曲志》(十一卷本)常务副主编。 -
82019-10
[ 词条 ]开光戏
亦称“薪殿戏”。秦腔演出习俗。旧时,凡新建庙堂或塑造神像,竣工后,将其神像眼睛暂时不点或画好,用棉球封闭,先以黄绸蒙其面,待择定吉日举办开光会时,才勾画眼睛。届时,由会长、知名人士、善男信女聚集殿堂,主持表述建庙塑神功德和始末经过,鸣炮声中,抬上敬建石碑。最后,便是开光仪式,即由塑匠跪拜后揭去神像面绸,点画眼睛或取掉眼中封闭棉球。点睛即为神像开光,表示神像从此成为有灵之神。并开始对其焚香祭祀供奉。仪式毕,即由戏班面对神像,演出吉祥大戏,以亦对神灵开光的敬意。此外,还有消灾除疫、祈祷福祥之意,凡向神灵许愿唱戏者,一旦转危为安,灾祸消除,认为是神灵保佑的结果,许过愿的人就得请戏班唱几天戏。这类演出又称“还愿戏“。 -
82019-10
[ 词条 ]李约祉
李约祉(1879~1969)秦腔剧作家。陕西蒲城县人。名博,字约祉,亦字约之。李桐轩之长子。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曾就读于陕西三原宏道京师大学堂预科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陕西省立女子高小及省立女中校长,后又任陕西省教育厅督察长、全国教育联合会代表等。易俗社成立后任过该社社长。一生创编秦腔剧目20余本,代表作品本戏有《庚娘传》《韩宝英》《仇大娘》《千子鞭》《优孟衣冠》等,折戏有《杨氏婢》《异卦骗人》等。李约祉(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祁连风暴》
秦腔现代本戏。米钟华编剧。1958年甘肃省玉门市秦剧团首演。导演米钟华。姜能易、王景民、杨育民、梁秀民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国共内战末期,1949年春玉门油矿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勾结地方军警和官僚资本家,对工人进行疯狂的政治迫害和经济剥削。中共地下党领导工人开展反抗斗争,遭到残酷镇压,黄仓等人被捕。党领导工人们开展“援救蒙难工友运动”,黄仓等人越狱。9月,西北野战军向河西推进,敌人欲炸毁油田,共产党员周祥击伤军统特务张振邦,并和黄仓联合一起,挫败敌人阴谋,使我国第一个石油基地一一玉门油矿回到人民手中。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名家经典折子戏》
秦腔唱腔音乐集。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系列丛书。许德宝编。2003年6月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打柴劝弟》《朝山》《藏舟》《抢草》《二进宫》《辕门斩子》六个秦腔折子戏,词、曲、本共揽,各有简要文字说明。书前有孙豹隐文章《陕西文化艺术研究的新成果》及编者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