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高仲选戏曲选》
剧本创作专集。2006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选收作者30年所创作的15个剧本。其中有秦腔现代戏《太白枪声》《春回大地》《特殊饭》《这事别外传》等,另有眉户剧、陇剧、秧歌剧及戏曲小品《亲戚之间》《小车新春》《三怪经商》等十余个。并录有作者多年创作的快板、歌舞、表演唱等作品。书首有王正强所作序言“生活感悟的集结”,书后有作者“后记”。 -
82019-10
[ 词条 ]《朱学剧作选》
剧本创作集。朱学著。2000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选收了作者近年来创作、改编并演出的5部戏曲剧本。有新编历史古代剧《千古一帝》、新编华剧古代戏《杨贵妃》、改编碗碗腔古典剧《囊哉》、新编秦腔历史剧《梁玉娘》、改编华剧古典戏《风流梦》。书首有孙豹隐之序《描金绘彩,烛照戏苑》。 -
82019-10
[ 词条 ]《义和团》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王新民编剧。唱做打并重。1959年甘肃省玉门市秦剧团首演。刘芳玲、杨育民、黄秀英、姜能易、王景民、于景民、刘振中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清末,帝国主义传教士横行霸道。农民刘大义之土地被洋人占去修建教堂,其母亦被洋人打死。其妹翠玉喊冤告状,也被押囚监牢。大义愤极,杀死传教士,投奔义和团。 -
82019-10
[ 词条 ]吕南仲
吕南仲(1887~1927)秦腔剧作家。浙江绍兴人。名律,字南仲。清附生。曾任陕西省财政厅科员、股长,临潼、渭南、二华等县厘金局局长。1919年加入易俗社,先后任该社社长、评议长、编辑等。一生编写秦腔剧本24本。代表作有《夺魁阁》《双锦衣》(前后本)《殷桃娘》等,其中折戏有《假金记》《良军服》等。易俗社12周年时,又以“十二”为名写出一组小戏,有《十二先生》《十二戏迷》《十二锦屏》《十二因果》《十二花开》《十二全福》《十二金钗》等。吕南仲(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龚乃中
龚乃中(1924~1981)秦腔演员、导演。工丑,兼演彩旦。陕西人。1937年招入宁夏觉民学社乙班学艺,毕业后为该社演员。表演诙谐自然,不故作丑态。后自学导演。1955由其导演的《志愿军的未婚妻》获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优秀奖,还导演《屈原》《人间天上》《新大名府》《龙江颂》等剧。 -
82019-10
[ 词条 ]《智审案中案》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柴景春、曹起华编剧。生、旦唱做戏。事出民间传说故事。甘肃礼县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陕西彬县书生李信年幼,其父临终时,将500两黄金托李之岳父赵二郎保藏。后李之家道衰落,找其岳父讨要,赵否认不给,并贿通县官,将李信夫妇赶出省境,不许返乡。李走投无路,欲跳河自尽,幸遇其师李忠厚搭救,命其在甘肃宁县告状。赵二郎续妻周桃花之相好孙某,为吞赵家家产,公堂做证,为李鸣冤。县令施公正,识其计,智断奇案。 -
82019-10
[ 词条 ]戏园子
亦称“戏院”。即后来的剧场。清光绪后期,秦腔由庙会演出开始慢慢向城市渗透,城市里营业性的戏园子应运而生。辛亥革命以后,戏园子里的舞台形制,受欧式剧场的影响,开始由三面观的庙会戏楼,向一面观的舞台转化。尤其在二十世纪初,在西方民主思潮影响下,欧式剧场镜框式舞台引入国门,全国各大商业都市建造剧场成风,这种剧场的舞台形制,与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剧场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易俗社戏院开创了西北地区近现代剧场史的先河后,三意社、牖民社也都新建了戏园。西安较著名的戏园子有“东柿园坊戏园”“长乐坊戏园”“武庙街宜春园戏园”等。1941年建造的延安大礼堂剧场、西安国民戏院、民乐园戏院、集义社剧场、正俗社剧场、长安大舞台,及山西会馆、福建会馆、银匠会馆舞台等,都是此类戏院的代表性建筑。由此带动西北各省甚至市、县竞相仿效,一时建造戏院成风。兰州双城门戏院、东稍门戏院、盐场堡戏院等,都是在易俗社带动下,在原大戏棚基础上改建的当时较有名的戏园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各戏院开始采用电灯照明,除不通电的基层戏院外,汽灯照明基本淘汰。这些戏院不仅演戏,还兼营茶坊,营销香烟、点心、瓜子、打毛巾把之类。当时的观众,仍习惯称其为“戏院”或“戏园子”而不称“剧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各地广修剧院和影剧院以后,改称剧场或剧院等。 -
82019-10
[ 词条 ]袁乃中
袁乃中(1914-1990)秦腔演员。工丑角,兼演老旦、彩旦。陕西临潼县人。原名长娃。11岁毕业于陕西易俗社第八期科班,即随社演出。1944年禽社到榆林搭班,活跃于陕北各县。1949年后任榆林剧团团长。擅演剧目有《顶砖》《算卦骗人》《看女》《双摇会》,老旦戏有《斩经堂》等,晚年还演《杀庙》之韩琪等须生戏。门下学徒甚众,许多名角都受过他的教诲,如樊新民、雷震中等。